天天看点

杜月笙妹妹被人领养,发达后为何不找回?因为没亲情还是另有原因

做上海滩大佬的亲妹妹,该有多幸福呢?

杜月笙妹妹被人领养,发达后为何不找回?因为没亲情还是另有原因

图:年轻的杜月笙

没有杜先生摆不平的事

上个世纪的二十,三十年代,上海的商业气息日渐浓厚。但是,繁华的都市往往是:土匪军阀横行,饥饿苦难流行,战争牺牲随行。但是,不管是什么人,难免会遇到特别无助的难事。

这个时候,“找杜先生去”,就是一句最靠谱的话!

杜先生,就是杜月笙。

在大上海,好像没有杜先生帮不了的忙,也没有杜先生摆不平的事。无论黑道白道,无论大事小事。要说杜月笙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杜先生解决过的难题,同样也不计其数!

然而,这个在上海滩呼风唤雨,叱咤风云、帮人解决无数难题的人物,却无法解决自己的难题。

这个难题,就是杜月笙一母所生的、被送给别人抚养的、杳无音信的亲妹妹。

杜月笙妹妹被人领养,发达后为何不找回?因为没亲情还是另有原因

图:旧上海

土皇帝曾经饿得前胸贴后背

在读高中的时候,每次回家我都发现母亲用电饭煲煮饭时总要煮很多饭。每次都吃不完饭,下餐又吃剩饭。

我有一次终于忍不住问母亲:“为什么要煮这么多饭?”

母亲迟疑了一下说:“儿啊,我小时候实在是饿怕了!”

我的母亲是个出生在旧中国的小脚女人,家境非常贫寒,常常饿肚子。后来的大跃进年代,母亲更是要把口粮留给几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吃。

所以,母亲对于饥饿,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

然而,饥饿之于杜月笙,应该是更加的刻骨。因为,相比起7岁就丧母的我的母亲,她比童年的杜月笙要幸运得多。

杜月笙原名叫“杜月生”,出生在1888年的中元节,也就是传说中的鬼节。他的家乡高桥镇与繁华的大上海虽然只有36里,却有天朗之别。

最明显的差距就是一个字:穷。

以至于远在杨浦做点小生意的父亲杜文清,听人来报信说自己当爹后,竟没有半点出为人父的喜悦。

杜文清本来就老实巴交,不善经营生意,且当时的上海在通商之后,外商接踵而来,一点的风吹草动就会把他的小本生意吹得七零八落。家中的开支,有的时候还必须依靠怀孕的妻子给别人缝缝洗洗来糊口。

多一个人就是多一张嘴,拿什么来填这张小嘴呢?

小月生出生的第2年初夏,上海一连下了45天的阴雨,上海附近的乡镇又有瘟疫流行。瘟疫又逢灾年,病死的,饿死的,不计其数。没有病死没有饿死的,也无时不刻处于在饥饿的威胁之中。

实在过不下去了,杜月生的母亲只好抱着饿得哇哇叫的小月生,步行20多里去杨浦找孩子的爹。

杜月笙妹妹被人领养,发达后为何不找回?因为没亲情还是另有原因

养不活的孩子

找到了孩子的爹,生活也并没有改善。一如生了儿子也没有当爹的喜悦一样,对于妻儿的到来,杜文清并没有非常的团聚之喜。

唉,生存的困囧,3张嘴巴,吃什么呢?

灾年又瘟疫的年代,连西北风都没有的喝!

于是,月生的母亲决定到杨浦的纱厂区做工。一开始,杜文倩不同意。因为常年的饥饿,常年的营养不良,导致生下杜月笙后的妻子身体特别虚弱,况且,那个时候杜月笙的母亲又有了身孕。

可是,不去做工家里实在是太困难了……

然而,母亲到纱厂去工作后才知道,那真的不是人干的活。因为每天纱厂的工作要站十几个小时,厂内的环境又极端恶劣。

但是,为了能贴补家用,她硬是坚持了下来。只不过母亲的身体日渐消瘦,骨瘦如柴。

第二年的夏天,上海又流行霍乱。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季节,杜月笙的母亲在身体极度衰弱的情况下,生下一个女婴。

还没来得及听一生婴儿的啼哭声,油灯枯尽的母亲就撒手而去了,没有留下片言只语。

杜文清嚎啕大哭,痛不欲生。

抱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他觉得天都塌了。他的苦命的妻子,如今死去了,总算不再饱受这人家疾苦了。而他,却要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艰难地生存。

活着,真的比死去更痛苦!

后来,在好心人的介绍下,杜文清把女儿送给了宁波一个姓黄的商人,算是给女儿留了一条活路。

杜月笙妹妹被人领养,发达后为何不找回?因为没亲情还是另有原因

图:旧上海的一角

苦难的少年逆袭成大上海的顶级土皇帝。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当年,杜月笙离开高桥镇去大上海讨生活的时候,他疼爱的外婆裹着一双小脚,哭了又哭,送了又送,走了一程又一程。最后,杜月笙一膝跪在外婆的面前,哭着说:

“外婆,高桥镇的人都看不起我,我将来回来一定要一身光鲜,风风光光,起家业,坚祠堂,不然,我发誓永不回高桥。”

1931年,杜家祠堂建立,杜月笙的心愿实现了。

对于杜月笙来说,建祠堂是他一生的高光时刻,他的荣华富贵,他的功成名就,他的骄傲,他的自豪都在这次回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然而,人生的巅峰时刻,杜月笙多想有自己血脉最亲的人和与自己分享!他的苦命的妹妹,到底在哪里呢?

杜月笙的父亲在妹妹被送走两年后,也过世了。离世前,他拉着才5岁的杜月笙的手,喃喃着:“要去找你妹妹……”

其实,当杜月笙发迹后,曾动用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寻找妹妹。花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没有一点音信。倒是有人看到他在各大报纸上刊登的寻妹讯息后,带着差不多大的姑娘来认亲,都被他识破了。

妹妹留给他有用的信息实在是太少了!

除了知道收养的那个人姓黄,是个生意人之外,基本没有什么了。而且,那个时候,无论是医疗,还是交通,还是信息,都和现在有天朗之别。

也许,在乱世中,妹妹并没有活下来;也许妹妹坚强地活下来了,却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世,不知道上海滩那个顶尖的男人,原来是自己的亲哥哥!

总之,杜月笙不论怎么努力,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没有能找到丢失的妹妹。越是没有找到,杜月笙越是没有放弃。

无数次从希望到失望,又从失望到希望,再到失望,直到杜月笙最后魂断香江,也没有能找到他那苦命的妹妹。

缺憾,一辈子啊!

杜月笙妹妹被人领养,发达后为何不找回?因为没亲情还是另有原因

图:杜家祠堂落成典礼的名人

我们生命中很多的人,一别,就是一生。

比如:杜月笙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