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女兒養成了磨蹭、拖拉的壞習慣了怎麼辦?給父母3點好建議

本文導讀:俗話說:窮養兒,富養女。可是,女兒怎樣養才算富養?這是令許多父母頭疼的問題。一般來說,女孩性格溫婉,相對于男孩子的急躁脾性,顯得更加沉穩一些。然而,女孩子如果是以形成了拖拉、磨蹭的習慣,就會影響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作為孩子的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有這樣一個故事:今年讀三年級的張萌萌,是個幹什麼事都愛拖沓的女孩子,比如上課遲到、不守時,喜歡花大量時間完成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當女兒養成了磨蹭、拖拉的壞習慣了怎麼辦?給父母3點好建議

爸爸媽媽越催促,她越是磨蹭,并能找出許多理由。比如,拿寫作業來說,她就能找出很多磨蹭的借口。不是“作業太難,得好好想想”,就是“口又渴了得喝點水”等等。父母一旦提醒她,雙方之間就會發生争執,這又成了完不成每件事的借口,有時父母不得不讓步。女孩拖拉确實是讓很多父母頭痛的一件事,像張萌萌就是衆多愛拖拉女孩中的一個。不過,父母整日地唠叨,一味地指責,并不能改變孩子。事實上,磨蹭并不是女孩的天性,磨蹭的習慣是逐漸養成的。應該說,正是有了父母長期喋喋不休的催促導緻的。比如“快點吃飯’“眼你講幾遍了,馬上去睡覺”等等,父母這樣的催促恰恰很容易形成女孩執拗的性格,而這種惡性循環,尤其容易發生在不耐心的父母家裡。

當女兒養成了磨蹭、拖拉的壞習慣了怎麼辦?給父母3點好建議

孩子一旦出現了拖拉、磨蹭的習慣,父母應該這樣去嘗試:1、讓女兒嘗到拖延的苦頭。

“快起床,這是我最後一次叫你了!”女兒“嗯”“好”地答應着,卻不見動靜。“快一點,要遲到了!你看你就不知道要快點!”

假若父母每天負責早上叫女孩起床,那麼毫無疑問,女孩将等到父母再三催促時,才會懶洋洋地從床上起來,因為她們根據以往的經驗,知道大人會繼續催她們起床,而且不會讓她們遲到。

當女兒養成了磨蹭、拖拉的壞習慣了怎麼辦?給父母3點好建議

我們常常為女孩承擔太多的責任。那些凡是做事拖拉、磨蹭的女孩的父母都喜歡為女孩包辦代替。

而最好的辦法莫過于:讓女孩自己面對行為的結果,如女孩賴床的結果是來不及吃早餐或上學遲到、做功課拖拖拉拉的結果是晚睡而第二天精神不佳等。一位媽媽因為女孩的賴床而苦惱,天天要催她起床,有一天終于忍不住脾氣,生氣地問女兒:“我受不受不了,如果你以後變成了女孩的媽媽,你會怎麼辦?”誰知她的女兒慢悠悠地回了她一句話:“媽媽,如果我是媽媽的話,我就不會去管她。睡晚了,上學遲到自然有校規和老師會處理。”

當女兒養成了磨蹭、拖拉的壞習慣了怎麼辦?給父母3點好建議

女孩的說法恰恰符合現代教育的理念,正是所謂的“自然行為結果”。

2、給女兒定一個規矩。有一位12歲女孩的父母,發現自己的女兒自由散漫,對父母的要求常讨價還價,學習成績也在班裡排倒數幾名,他們為此憂心如焚。夫婦倆都是大學的教師,他們怎麼也弄不明白,女兒的智商實在不低,為什麼會變成這般教也教不好的“差生”?通過詢問發現,這對夫婦的教育觀念屬絕對開放型,女兒從小在一種自由的氛圍中成長,父母對她幾乎沒有規矩限定,女孩想幹什麼父母都悉聽尊便,偶爾,他們也會對女兒提出一些要求,如要記得一些己的物品、不允許看太自己的電視等,但這些規矩都經不起女兒的三吵兩鬧而大打折扣,直到女孩國中快畢業,父母才驚歎:這孩子怎麼變得這麼糟糕?!

當女兒養成了磨蹭、拖拉的壞習慣了怎麼辦?給父母3點好建議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女孩需要成人給予她們明确的是非觀念,對她們提出明确的規定,以便她們了解這個她們賴以生存的社會規範,并逐漸除掉拖拉的惡習。為女孩制定規矩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1)制定規矩前是否跟女孩起商定規則,女孩對這些規矩是否認可?(2)對于制定的規矩,父母是否達成了共識?隻有父母對女孩要求一緻, 才有利于讓規矩變成女孩的行為習慣。(3)它實際嗎?假如女孩做作業非常拖拉,這時候告訴女孩不做完作業就不準吃飯是不切實際的;而讓她明白如果她吃飯前沒做完作業,吃完飯後必須接着做,否則不許看電視,這是實際的。

當女兒養成了磨蹭、拖拉的壞習慣了怎麼辦?給父母3點好建議

(4)它具體嗎?它簡潔嗎?為女孩制定的規矩必須是一個具體的行為,而不是一一個寬泛或籠統的概念,比如“你必須做一個好以孩”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每天在9點以前上床睡覺”才是一個具體的行動名額,有了這個規定,父母就不必每天唠叨“快吃飯,都快7點了”“你沒時間畫畫了”等,你隻需讓你的女兒明确,9點以前做完所有該做的事,然後上床睡覺,這樣,你就不必為女兒每次違反一個細小的規定而想辦法教訓她了。3、不要過多地重複同一個要求。

“玲玲,該睡覺了。”媽媽不斷地催着女兒。但玲玲似乎沒聽見,繼續看自己喜歡的電視劇。“去睡吧,明天還上學。”玲玲沒有理會媽媽的要求。“玲玲,你最多隻能看5分鐘。”

當女兒養成了磨蹭、拖拉的壞習慣了怎麼辦?給父母3點好建議

但10分鐘過去了,玲玲依然沒動。

相明顯玲是受了可以不遵守時間規定的訓練,媽說相大多,但井沒真正督保玲玲去執行。對于說得太多的媽,路路得本一個結論:媽媽的規定可以不執行,因為不聽奶媽的話并未遺成什麼後果。在的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父母的這些“唠叨":“快一點!”“你再不吃飯我就把你的飯倒了。”“我對你說過幾遍了,怎麼還不動?”“趕快上床睡覺去!”這些不停的同時又是不奏效的催促,使女孩變得對父母的話毫不在乎,不論輕重都心不在焉了。

當女兒養成了磨蹭、拖拉的壞習慣了怎麼辦?給父母3點好建議

有的父母說,如果他們不唠叨,女孩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他們可能不太有耐心,卻又很樂意管女孩,管教時又要求得不嚴,結果這種唠叨會大大削弱女孩的主動性。

正确的做法是:父母不要過多地重複同一要求;要求一經提出,必須監督女孩執行,并檢查他們執行的結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