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雪林的奶奶:與兒媳一同産子,讓兒媳替她喂奶,兒媳孩子卻夭折

蘇雪林的奶奶:與兒媳一同産子,讓兒媳替她喂奶,兒媳孩子卻夭折

自古以來,

婆媳之間的相處,就是家庭關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因為古代小農經濟産生的家庭體系,

家中的權利一般都由女人把控

,男性則多負責在外賺錢。

在我們現代的一些影視劇作品之中,

也有展現婆媳關系的劇作

劇中能夠影射出,現代婚姻關系中存在的問題

:當家中的婆婆與媳婦,起争執的時候,夾在其中的

兒子,往往是最難做決斷的

蘇雪林的奶奶:與兒媳一同産子,讓兒媳替她喂奶,兒媳孩子卻夭折

母子之間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彼此之間十分了解,

即使吵鬧,到最後也能重歸于好

,而兒媳作為後半路程加入的外人,自然需要與婆婆磨合。

兩位女性來自不同的家庭

,彼此的生活習慣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在這樣的差異下,

往往就會引起許多的争吵

中國時期有這樣一位婆婆,她強迫讓媳婦與自己一起生産,

隻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新鮮奶水喝

封建惡婆婆

民國時期作家蘇雪林的奶奶,是一位十足的惡婆婆

,因為從小受到封建禮教的熏陶,是以她的觀念十分的封建老舊,

重男輕女思想非常嚴重

蘇雪林的奶奶:與兒媳一同産子,讓兒媳替她喂奶,兒媳孩子卻夭折

我們都知道,

古代社會對于女性的壓迫,是十分殘酷的

,他們的身體和心靈,都受到極大的禁锢。

在我們現在人看來,

這是完全無法忍受的

,可是當時處于那種環境下的女性,

本身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他們認為這是他們必須經曆且必須承受的。

從這個角度看來,

蘇雪林奶奶對待她母親的态度

,就有了理由。

在封建時代下成長起來的人,所受到其時代的各種限制

,其實蘇奶奶也是那個時代下的一個可憐人吧。

蘇雪林的奶奶:與兒媳一同産子,讓兒媳替她喂奶,兒媳孩子卻夭折

在蘇母剛懷孕的時候,蘇婆婆對她還是很好的,

因為蘇母要為蘇家誕下新的生命了

,但是自從蘇雪林降生後,一切都變了,

因為蘇母沒能生下男孩,為蘇家繼承香火

,蘇婆婆的态度就急轉直下。

從此之後,

蘇母和蘇雪林,就變成了蘇婆婆冷嘲熱諷的對象

,每當有客人來,蘇婆婆總是會拐彎抹角的挖苦蘇母,說她不争氣,

隻生的出女兒

但其實蘇母早年間,為蘇家誕下了一個兒子,

就是蘇雪林早夭的大哥

,但蘇大哥很小就離開了人世,其中緣由還與蘇婆婆有些關系,

可蘇婆婆自己卻并沒有意識到

,從此蘇婆婆的态度就急轉直下了。

蘇雪林的奶奶:與兒媳一同産子,讓兒媳替她喂奶,兒媳孩子卻夭折

蘇婆婆生了很多孩子,

但是她希望家中人丁更加興旺

,基于這樣的想法,

她讓蘇母跟她一起多生些孩子

蘇母起初非常疑惑,等到自己的孩子和婆婆的孩子一起出生之後,

她才明白蘇婆婆這樣做的用意

原來,蘇婆婆如今的身體條件,已經不适合哺乳自己的孩子,

是以她就打起了媳婦的主意

,她想讓媳婦給自己的孩子哺乳。

可是蘇母也隻是剛生産的虛弱女性,

喂養兩個孩子,對她來說是不小的負擔

可是蘇家好歹是富裕人家,

為什麼不請一個專門的奶媽,來喂養嬰兒呢

?原來,蘇婆婆覺得奶媽不是蘇家人,

用别人的乳汁喂養蘇家人,是一種污染行為

這個理由聽起來實在讓人啼笑皆非,但這就是蘇婆婆的理由,而且蘇婆婆不僅強迫兒媳喂自己的孩子,

還不允許蘇母喂她自己的兒子

蘇雪林的奶奶:與兒媳一同産子,讓兒媳替她喂奶,兒媳孩子卻夭折

有一次,

蘇婆婆碰巧看到蘇母在喂自己的孩子

,她立刻不情願起來,

指責蘇母為何不去喂自己的小兒子

。蘇母誠惶誠恐的回答道,自己是喂了小孫子之後,才回來喂自己的孩子的。

沒想到蘇婆婆聽了這樣的解釋不以為然

,反而繼續指責蘇母,說道:“吃了不會再餓嗎?

如果一會我兒子又餓了怎麼辦

?”

是以蘇母的兒子沒有母乳吃,

隻能喝些米湯之類毫無營養的食物

,最終因為身體不好,早早就夭折了。

蘇雪林的奶奶:與兒媳一同産子,讓兒媳替她喂奶,兒媳孩子卻夭折

艱難求學路

因為祖母的封建觀念,

蘇雪林從小就沒有機會進入學堂讀書

,她年歲小,不讀書時隻能在家中呆着,但是歲數尚小的她,也不能做活,

是以無聊時,她隻能跟長輩們借小說來閱讀

時間長了,蘇雪林也能大概閱讀一些文言文書籍了。

十七歲前,

蘇雪林一直靠着跟兄長借書,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同時也為她日後的創作打下了基礎。

1914年,蘇家一位遠房叔叔對蘇父說,

希望他能讓女兒能接受教育

蘇叔叔去過日本進修,比較開明,他看到努力讀書的蘇雪林,

認為她是一個學習的好材料

,在叔叔的百般勸解下,蘇父送蘇雪林去一個基督教國小讀書。

可是僅僅半年之後,

蘇雪林就随着母親回到了村裡

,停止讀書了。

蘇雪林的奶奶:與兒媳一同産子,讓兒媳替她喂奶,兒媳孩子卻夭折

蘇雪林心中一直有一個讀書的夢想

,但是礙于家庭的原因,她沒有機會進入學堂,家中的長輩都堅信“女子無才便是德”,

一直阻止蘇雪林實作自己的理想

可蘇雪林卻從未放棄讀書的想法,

她聽聞安慶女子師範招收學生

,用無數的眼淚換來了一次繼續讀書的機會。

她的一生都在全力争取進修的機會,

并且從來沒有放棄對知識的汲取

,是以當她進入學校學習後十分用功,

最終還争取到了去法國讀書的機會

蘇雪林的奶奶:與兒媳一同産子,讓兒媳替她喂奶,兒媳孩子卻夭折

但是蘇雪林讀書的天賦,沒有讓她收獲一段美好的婚姻,

她聽從父母的要求,與一位商人的兒子結婚

,然而兩人隻是結合了幾年,最終還是離婚了,這次離婚之後,

蘇雪林單身了一輩子

結語

蘇雪林的封建家庭,隻是當時時代下的一個典型代表

,蘇婆婆雖然也是受封建社會荼毒的可憐女性,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們就可以原諒她的所作所為。

因為即使在這種時代下,

依然有善良的婆婆存在

,蘇婆婆的一些行為也是她的自私使然。

蘇雪林的奶奶:與兒媳一同産子,讓兒媳替她喂奶,兒媳孩子卻夭折

就像是如今一些因為家庭悲劇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人,

警察雖然會同情他們的慘痛遭遇

,但是法律依然會嚴懲兇手。

世界上有很多人在經曆痛苦的環境,

但是最終也隻是少數人,會做出傷害他人的舉動

,或善或惡往往隻在一念之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