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世上最大的誤解,就是你以為李白隻是個詩人

唐朝作為我國曆史上延續了二百八十九年的大一統王朝,在曆代帝王的統治之下,社會、經濟、政治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前有唐太宗開創的“貞觀之治”,後有唐玄宗締造的“開元盛世”,唐朝也一步一步走向封建社會的頂峰。

除了經濟、政治,在寬容、開放的社會環境之下,唐朝的文化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唐詩便是最引人矚目的文學成就了。衆多詩人的崛起,從“初唐四傑”到晚唐時期的“小李杜”,他們的作品極大程度地反映了唐朝的興衰曆史。

這世上最大的誤解,就是你以為李白隻是個詩人

李白,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生活在盛唐時期,也經曆了唐朝由盛轉衰的重要曆史節點——安史之亂。然而,這位中國曆史上傑出的詩人,有“詩仙”之稱的李白,他年少時期的夢想卻是成為一名保家衛國的将軍。

天生我材必有用

作為大唐王朝詩史上最亮的一顆星,李白的傳奇一生,被無數人傳頌。身為唐朝赫赫有名的大詩人,他留下了許許多多優秀的詩歌作品,并且大部分都被收錄進中國小生課本中,成為中國古代詩歌鑒賞必背篇目。

這世上最大的誤解,就是你以為李白隻是個詩人

李白從小就展現出超越同齡人的智慧,在他五歲的時候就開始發奮讀書。憑借天資聰穎,他很快就能熟讀唐代的國小識字課本六甲。等他長到十歲的時候,對于諸子百家學說李白不僅十分了解,還能從中提取出獨到的見解。

在日複一日的學習中,李白很快便成長為一個翩翩少年。十五、六歲的年紀,正是青少年懷揣夢想、為實作遠大目标而奮鬥的年紀,李白自然也不例外。按照他的成長軌迹來看,憑借出色的才華,他很快就能在科舉考試中嶄露頭角。

這世上最大的誤解,就是你以為李白隻是個詩人

然而出乎人意料的是,在文學方面的頗有才華的李白最大的夢想不是苦讀詩書,通過科舉考試入朝為官,而是成為一個奮勇殺敵、守護江山的将軍。他曾在送給韓荊州的自薦書中寫道:“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

李白并沒有放棄在文學上的深造,遊曆全國各地,增長了不少閱曆與見識。與此同時,據史書記載,他在25歲的時候曾“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實作心中的豪情仗義。

這世上最大的誤解,就是你以為李白隻是個詩人

然而,因為是罪人之後、商人之子,李白隻能寄情于山水,當一個自由又闊綽的遊俠走遍五湖四海。在遊曆途中,他曾遇到了一隻猛虎,為了保全兄弟的屍骨,他不畏生死、與之決鬥,并全身而退。他将這件事寫進了長文中。

拜裴旻為師,學習劍術

除了憑借一腔義氣,勇鬥猛虎,李白為了提升自己的劍術,還拜拜裴旻為師,跟随他學習武功。相傳,李白的劍術在唐朝曆史上可以稱得上是“天下第二”,那天下第一是誰呢?

這世上最大的誤解,就是你以為李白隻是個詩人

原來,那位有“天下第一”之稱的劍聖,正是李白的師傅,裴旻。裴旻出生于河東裴氏,在家庭的影響下他從小習武,參軍後先後與奚人、契丹和吐蕃等少數民族作戰,保衛唐朝邊境,被冊封為左金吾衛大将軍。

起初,李白提出想要拜裴旻為師的時候,裴旻十分疑惑,這個以文學而出名的“詩仙”為什麼想要學武呢?當得知李白從小就立志做将軍,并且每日都堅持練武,勤耕不辍,裴旻很快就被他的精神所打動,認下了這個徒弟。

這世上最大的誤解,就是你以為李白隻是個詩人

在教授李白劍術技巧上,裴旻毫不藏私,不僅細緻地為他講解動作要領,還每天抽出時間帶着徒弟訓練。在裴旻的指導下,李白的劍法越發精進。李白曾說,除了自己的師傅,在劍術上他還沒有敗給過别人。

在日複一日的學習中,李白深受啟發,寫下“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這樣的千古絕句。因為李白出衆的劍術,王者榮耀這款十分流行的手遊在塑造角色上,也為李白配置了與劍術相關的武器與技能。

這世上最大的誤解,就是你以為李白隻是個詩人

流放夜郎,郁郁而終

李白不僅才華出衆,武功也十分高強,為什麼沒能在朝堂上大展身手,實作自己保家衛國的抱負呢?為了能得到皇帝的賞識,入朝為官,李白曾經寫下《明堂賦》,歌頌唐玄宗的雄心壯志以及唐朝開元盛世的宏偉景象。

然而,終于步入仕途的李白憑借皇帝的寵愛恃才傲物,甚至因為看不慣高力士的奴顔媚骨,故作醉态讓他為自己脫靴子。高力士身為唐玄宗最寵信的太監,因為這件事也記恨上了李白,經常在唐朝玄宗耳邊說李白的壞話。

這世上最大的誤解,就是你以為李白隻是個詩人

因為高力士的诽謗,再加上許多人對他深得皇帝喜愛的嫉妒,李白也漸漸被傳為了一個傲慢無禮的人,唐玄宗也漸漸疏遠了他。在唐玄宗賜給李白黃金,放他于江湖後,李白繼續了遊曆全國各地、結識文人志士的生活。

雖然自由的生活讓李白十分享受,但是對于被小人陷害不得不離開朝堂一事,他卻耿耿于懷。是以,在安史之亂爆發時,李白以宋若思的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自己能再度得到朝廷的任用,建功報國,實作自己的志向。

這世上最大的誤解,就是你以為李白隻是個詩人

然而,朝廷卻以李白曾參加了永王東巡将他治罪并流放到夜郎一帶。李白不得不背上行囊,在官兵的看守下向夜郎走去。想到自己曾經遊曆江山時是何等的意氣風發,今天淪為階下囚又是怎樣的落魄,李白心中十分郁悶。

好在,李白被治罪不久就等到了朝廷大赦天下,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他終于重新獲得了自由。此時的李白因為經年的遭遇,一腔報國熱情已經被消磨殆盡,隻剩下滿心的寂寞,最終寫下《臨終歌》後去世。

這世上最大的誤解,就是你以為李白隻是個詩人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多數文人士人都渴望能夠建功立業、報效國家,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他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功業自許,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終與安社稷”的理想。

理想和現實終究是有差距的,李白終其一生都未能實作上陣殺敵、保家衛國的将軍夢。他在屢次入仕失敗的折磨下,灰心喪氣、郁郁而終。然而,他的精神思想卻留存在詩歌作品中,經久不衰、流傳至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