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們“化身”唐朝少女,在歐洲起舞……

作者:中國僑網
她們“化身”唐朝少女,在歐洲起舞……

盤起高高的發髻,穿上紅、黃、綠三色的唐制襦裙,手拿笛子、琵琶、豎箜篌等民族樂器……女孩們“化身”唐朝少女,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一家博物館前跳起中國古典舞《唐宮夜宴》,向觀衆們演繹千年前的古老東方故事。

這是日前上演在霍普·費倫茨亞洲藝術博物館内的靈動一幕。

她們“化身”唐朝少女,在歐洲起舞……

匈牙利中德實驗學校學生在霍普·費倫茨亞洲藝術博物館表演古典舞《唐宮夜宴》。受訪者供圖

參加表演的女孩們來自匈牙利中德實驗學校,近日,她們受邀前往霍普·費倫茨亞洲藝術博物館進行了一場中國古典舞表演。表演包括《唐宮夜宴》《采蓮》和《春雨》三個節目,其中,《唐宮夜宴》的反響最為熱烈。

她們“化身”唐朝少女,在歐洲起舞……

匈牙利中德實驗學校學生在霍普·費倫茨亞洲藝術博物館表演古典舞《春雨》。卡普拉爾·巴拉茲(Káplár Balázs)攝

匈牙利中德實驗學校校長賴華告訴小僑,從分解練習到合成排練,學生們花了半年左右才将《唐宮夜宴》的節目練習到可以登台演出的水準。

事實上,作為主要在周末辦學的華文學校,匈牙利中德實驗學校隻能安排學生們在文化課後的興趣班上排練舞蹈,“半年登台”對于年紀尚小的孩子們來說并不容易。

“上完中文課、數學課和德語課,學生們隻有15分鐘的時間換上練功服、做好舞蹈課前準備,接着練習一個半小時。”賴華說,這次參加表演的學生年齡從6歲到14歲不等,都是生活在匈牙利的“華二代”“華三代”。

她們“化身”唐朝少女,在歐洲起舞……

匈牙利中德實驗學校學生在霍普·費倫茨亞洲藝術博物館聆聽講解。受訪者供圖

在匈牙利中德實驗學校,除舞蹈外,學生們還有書法、國畫、程式設計等其他興趣班可以選擇。談及學生們為何選中頗為辛苦的舞蹈班,賴華稱,這都是因為喜歡和熱愛。

“在以往的演出中,學生們也有一些中國傳統服飾的演出服,她們會在平時上學時,穿着這些演出服去匈牙利的學校。”賴華說,學生們很願意展示自己身上源自中華文化的美,有的學校也會在網上釋出學生們參加舞蹈比賽的照片。

她們“化身”唐朝少女,在歐洲起舞……

匈牙利中德實驗學校學生在霍普·費倫茨亞洲藝術博物館表演古典舞《春雨》。卡普拉爾·巴拉茲(Káplár Balázs)攝

賴華介紹說,《唐宮夜宴》的整套表演服裝都來自中國,要經過兩個月的漂洋過海,才能來到匈牙利。學生們第一次見到唐朝的服飾,不免感到新奇。“她們會問為什麼要穿讓人看起來變胖的襯裙,我們就會給她們講些唐朝的故事和當時的審美潮流。”賴華說,參與《唐宮夜宴》表演的學生年紀大些,古典舞基礎更好,也能更好地消化舞蹈的文化背景。

“我告訴孩子們,表演的時候就把自己當作博物館裡的文物,它們突然有了生命,要把上千年前的美好故事通過舞蹈展現給現在的人們,她們一下就能了解到那個感覺。”賴華表示,學生們從國小習古典舞,身法、身韻、氣息等基本功已經十分紮實,也能夠在舞蹈中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

她們“化身”唐朝少女,在歐洲起舞……

匈牙利中德實驗學校學生在霍普·費倫茨亞洲藝術博物館聆聽講解。卡普拉爾·巴拉茲(Káplár Balázs)攝

早在今年初,匈牙利中德實驗學校就收到了霍普·費倫茨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古典舞表演邀請。

賴華介紹,霍普·費倫茨亞洲藝術博物館彙集了來自中國、日本、印度、尼泊爾、南韓等亞洲地區的文物,館方在開展相關研究的同時,還不定期舉辦相關展覽等活動。匈牙利中德實驗學校的學生們就在表演後,跟随講解人員參觀了正在展出的古犍陀羅文物。

“我們的學生從小就生活在跨文化環境中,在這樣的背景下,接觸更加多元的文化不僅能幫助他們厘清自身的身份認同,也能夠豐富孩子們的藝術感覺力和日常思維方式。”賴華說。

她們“化身”唐朝少女,在歐洲起舞……

匈牙利中德實驗學校學生在霍普·費倫茨亞洲藝術博物館“中國門”前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在霍普·費倫茨亞洲藝術博物館的花園中有一道“中國門”,據說是由霍普在中國訂制的磚瓦修建而成的,門上楹聯寫道:“門前喜氣三千尺,戶外春光十二時”。參觀結束後,賴華組織學生們在這道“中國門”前拍攝了合影。

“文化藝術的融會貫通不囿于形式和時空,就像學生們能在古典舞中更好地領悟中文,也能在如今的布達佩斯見證一百多年前一位匈牙利人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賴華說。

編輯:王琴

責編:馬海燕

她們“化身”唐朝少女,在歐洲起舞……

泉州人看過來!這些手工藝珍品在倫敦展出

熱門留學目的地收緊“閘門” !咋回事?

吳昊:旅俄25年, 從“Xin Chao”迎來“你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