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盜墓賊太倒黴,和同夥内讧被封在唐朝古墓中,牆角枯坐上千年

作者:遊戲精彩

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檔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背景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删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新五代史》中記載有:“韬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内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盜墓一職,由來已久,古籍多記,數不勝數。然其高危,墓中機關,貪圖之心,皆可取命,稍有不慎,命喪地下。

據史書記載,唐末年間耀州節度使溫韬曾利用職務之便,盜遍關中地區的唐帝王陵,其中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也未能幸免,昭陵中的諸多珍寶便是在那時流落民間,不落不明。由于溫韬盜墓數量過多,且大多為帝陵,後世盜墓賊還将其奉為祖師爺,如同江湖中人供奉關公一般供奉溫韬。

其實,溫韬并不是第一個官方使用軍隊盜墓之人,早在三國時期,曹操、孫權等人就曾專門在軍中設定盜墓軍隊。相比在民間籌措軍糧、錢财,盜墓無疑是一種暴利職業,可以在短期内獲得大量财寶,對古代軍閥而言何樂而不為呢?

這個盜墓賊太倒黴,和同夥内讧被封在唐朝古墓中,牆角枯坐上千年

相對而言,民間盜墓團夥則更需要經驗和技巧,他們人數較少,不能和軍隊一樣直接破壞墓穴取寶,隻能通過挖掘盜洞進入墓穴。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既需要避開古墓中的機關陷阱,還需要堤防自己的同伴,畢竟很少有人可以經受住金錢的考驗。

考古學家曾在一座唐代公主墓中,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一名枯骨被埋于墓中長達千年。經過專家推測,他們認為此人原本并不屬于古墓,既不是墓主人也不是殉葬之人,而是一名盜墓賊,隻能說其運氣不是很好,慘遭同伴暗算,隻能永遠留在古墓之中。

這個盜墓賊太倒黴,和同夥内讧被封在唐朝古墓中,牆角枯坐上千年

這件事發生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陝西一位農民意外發現盜洞痕迹,趕忙上報當地相關部門,邀請專家前往實地勘察。考古隊員到達現場之後,對盜洞周圍進行詳細勘察,發現此墓規模異常宏大,無論是東西走向還是南北方向都長達兩百多米,是建國之後發掘唐墓中最大的一個,甚至在最外層還有圍牆。

墓主人的身份頓時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能夠修建如此豪華的墓穴,死者必然是皇室子弟。古墓樣式屬于典型的唐墓,由天井、過洞、甬道、墓室等幾部分組成一個大型宅院,似乎就是仿照墓主人生前居住的院落所建。

這個盜墓賊太倒黴,和同夥内讧被封在唐朝古墓中,牆角枯坐上千年

随着挖掘活動持續推進,當他們來到第六個天井時,赫然發現在一旁的盜洞口有具屍骨。據悉,考古隊員們第一次看到屍骨也被其吓了一跳,其中有幾個女性隊員還被吓哭,可見當時大家都沒有料想到,在墓門之後藏着一具屍骨。平複心情後,隊員們上前檢視屍骨情況,發現骨質腐爛情況較為嚴重,推測此人大概生活在五代到宋代時期。

除此之外,考古隊員們還在屍骨的一旁發現一把生鏽的鐵斧,以及金制、玉制飾品。由此看來,此人曾是一名盜墓賊,盜取财寶準備離開之際,因内讧遭遇隊友暗下殺手,從此永遠地留在墓中,也算是一種獨特的“殉葬”模式。

這個盜墓賊太倒黴,和同夥内讧被封在唐朝古墓中,牆角枯坐上千年

雖然在挖掘過程中發現不少盜洞,但他們還是在墓中出土了上千件文物,其中三彩俑出土時依舊光鮮亮麗,說明古人在上色時用料比較考究,才能儲存上千年依舊未褪色。随後根據出土的墓志銘,專家們發現墓主人正是唐永陵公主,她是唐中宗李顯的女兒。

不過,永泰公主生不逢時,她生活的時代正好是武則天掌權時期,李姓子孫皆遭到她打壓,李顯在其面前都不敢随便說話,每日戰戰兢兢,更别說他們這些晚輩。但也許是年輕氣盛,永泰公主的丈夫武延基和其兄長李重潤在酒桌上暗諷武則天男寵張氏兄弟。

這個盜墓賊太倒黴,和同夥内讧被封在唐朝古墓中,牆角枯坐上千年

武則天得知這件事後,下令将武延基和李重潤處死,永泰公主則在第二天因難産去世,年僅十七歲,至于背後是否另有隐情,後世暫且不知。直到武則天禅位,李顯重新登基,為表達對子女的歉意,特意下令厚葬兩人,墓葬規格皆采取帝王規格,古墓也破例被稱作“陵”。縱觀曆史,衆多公主中僅有永泰公主一人,其墓葬規格同帝陵相同,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如今,相距此事已過去千年之久,不知道那名盜墓賊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有沒有後悔。盜墓本就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盜取不義之财,亦是缺德展現。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大陸的盜墓賊數量已在逐年下降,相信在不久的将來盜墓賊這個職業應該會永久消失。

--為您推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