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馬和漢朝的全面對比:接受事實,羅馬在文化方面全面領先了漢朝

“我們都處于偉大的邊緣,我們如此接近,又是如此遙遠”,歐亞大陸的東西方之間的許多互動往往是在冥冥之中的,他們相隔萬裡但彼此交流卻越發頻繁。

放眼世界曆史,中國若出現一個強盛的朝代,西方必将出現另一個與之相應的強盛帝國。東方的大唐帝國與西方的阿拉伯帝國,大明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它們好似曆史天空中的雙子星,在同一片天空中同時發光發亮。

要說最被人所津津樂道的,還要屬興盛的漢朝和盛興的羅馬了。公元元年前後,世界曆史剛好走到了東西方兩邊的抉擇點,東方的漢朝開始逐漸散發它的影響力,西方的羅馬也在襁褓之中慢慢崛起。

羅馬和漢朝的全面對比:接受事實,羅馬在文化方面全面領先了漢朝

兩個帝國的人口幾乎在同一時期同時突破5000萬,又幾乎在同一曆史階段疆域達到500萬平方公裡。漢朝和羅馬,一樣是多民族國家,一樣是開拓型國家,一樣強盛一時,但兩個國家最終卻沒能彙聚在一起,漸行漸遠。

起點截然不同

公元前3世紀——公元前2世紀,地中海的邊陲小國羅馬借助優越的地理位置,加上好戰的民族特點,開始走上了發展和擴張的道路。公元前264至前146年百年時間裡,羅馬與當時的地中海強國迦太基爆發了三次布匿戰争。

當時尚且弱小的羅馬雖在戰術上總處于被動,但在戰略上取得了多次關鍵的勝利,最終将迦太基徹底拉下神壇,開始了自己稱霸地中海的道路。

羅馬和漢朝的全面對比:接受事實,羅馬在文化方面全面領先了漢朝

公元前214年,羅馬發動了與馬其頓的戰争,并在之後的五十餘年中,雙方交手了四次。與此同時,東方的秦帝國也在一統天下後,迅速陷入到農民起義的漩渦中,并被徹底吞噬,天下也在經曆了四年“楚漢戰争”後,迎來了它的新主人——劉邦。

公元前202年,劉邦正式稱帝,建立了漢朝。漢朝初年由于受到“黃老學說”的影響,使它并不像古羅馬一樣喜歡戰争,再加上秦帝國的前車之鑒,導緻漢朝政府早期除了管理群眾治安、維持和平發展外,幾乎沒有做過任何變動。

不過正是因為有了半個世紀的休養生息,才使得漢朝在之後的軍事外交上不至于被敵人掣肘,這段寶貴的發展時期被史學界譽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治世”,它也有另一個讓人耳熟能詳的稱号——“文景之治”。

羅馬和漢朝的全面對比:接受事實,羅馬在文化方面全面領先了漢朝

因為東西方地域的不同,造成東西方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也不同。漢朝是建立在推翻舊帝國,在其廢墟上建立新帝國,繼承其疆域、制度和文化。

而西邊的羅馬則是依靠武力逐漸吞并周邊國家,将自己的制度、文化強加給對方,以達到同化的效果。

兩國的出發點不同,注定兩國崛起方式的不同,東方的中國在經曆了半個世紀的和平發展走向強盛時,西方的羅馬仍然持續着自己的擴張戰争,用以鞏固統治。

制度大相徑庭

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戰争,羅馬坐擁着了前所未有的疆域,為了更好地管理打下的土地,羅馬開始實行行省制,而羅馬境内多為好戰民族,是以當行省制制定後,除了征稅,其餘許多細緻的條例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

羅馬和漢朝的全面對比:接受事實,羅馬在文化方面全面領先了漢朝

這就造成了很多行省發展都後來擁有了極大的自主權,在羅馬還尚處于奴隸社會和徒弟自治時期,東方的漢帝國在繼承秦朝郡縣制的同時,又限于國力,不得已在郡縣制的基礎上借鑒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史稱“郡國并行制”。

當漢朝國力日漸興盛的時候,郡國并行制的問題便冒出來了,諸王飛揚跋扈,吃着中央的财政卻培養着自己的勢力。

漢武帝時期實行的“推恩令”便是借“皇帝分封”之名不斷削弱各諸侯國的權力,同時打壓地主階級,加強中央政府對地方土地的管轄權。

羅馬和漢朝兩邊對土地政策的不同,也為後面歐洲和中國、地主階級和底層人民之間關系大相徑庭的原因。

羅馬和漢朝的全面對比:接受事實,羅馬在文化方面全面領先了漢朝

在皇權至上的中國,農民與地主的關系普遍是雇傭制的,地主階級的實力不可能與皇權對抗;而在歐洲,農民、農奴幾乎成了地主、莊園主的個人财産,國王是動不得的。

思想文化略遜一籌

漢朝建立之時,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認為獨尊法家使得刑罰殘暴,最終引起了農民起義。于是漢初的統治者反其道而行之,采用道家無為而治的主張,結果導緻諸侯王、地主階級不斷做大。

到漢武帝時,由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觀點被漢武帝接受,漢朝也開始用“仁義道德”統治思想,在史學著作、政治制度等領域碩果累累,出現了如《史記》、《漢書》、《吳越春秋》等宏篇著作。

羅馬和漢朝的全面對比:接受事實,羅馬在文化方面全面領先了漢朝

然而在自然科學、哲學等方面也因儒學的興盛而受到統治者和地主階級冷落,發展動力不足,成就甚微。

而在封建制度并不發達的古羅馬卻出現了奠定整個歐洲的“人文主義”萌芽,《演說家對話錄》、《編年史》等曆史學著作不斷湧現。

盧克萊修、伊壁鸠魯、芝諾等哲學家層出不窮;“羅馬大道”、“羅馬水渠”等宏偉工程拔地而起建築藝術成就噴湧而出。

不僅如此,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也是源于羅馬帝國時代,羅馬帝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西方人文之源,其對歐洲乃至全球在人文藝術領域的影響,哪怕是強盛時的漢朝也難望其項背。

羅馬和漢朝的全面對比:接受事實,羅馬在文化方面全面領先了漢朝

而在羅馬文化日漸繁榮的同時,漢朝卻進入到了外戚專權的混亂時期,最終在公元元年前後出現了一次短暫的朝代更疊,使漢朝的影響力和國力大大減弱。

到了公元1世紀時期,經曆“光武中興”的漢朝終究難以回到“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時的繁榮與強盛,加上對儒家思想的進一步推崇,使得在文化領域尤其是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出現了止步不前的現象。

漢朝與羅馬在文化方面的差距就此拉開,并且越拉越大。

公元2世紀時期,羅馬帝國出現了皇權衰落的現象,但文化領域依舊在穩定中發展,到了君士坦丁大帝時期,他開始借基督教來神話自己的權威。

羅馬和漢朝的全面對比:接受事實,羅馬在文化方面全面領先了漢朝

基督教由于繼承了大量古希臘、古羅馬的學術,從此在皇帝本人的支援下,羅馬藝術、羅馬雕塑、羅馬典籍、羅馬法律等開始在帝國境内廣泛流傳,還影響到同一時期東歐、西亞各國。

随着時間的推移,羅馬與漢朝的思想文化逐漸滲透在他們各自所統治的大片領土上,演變成今天東西方政治、思想、文化的主基調,東西方文明自此走向了近兩千年“有所交流,但無滲透”的發展道路。

到了公元3世紀初,漢朝徹底陷入了黃巾起義、諸侯割據的泥潭,連維持統治的皇權都不複存在,更别談文化、技術領域的發展了。

而西邊的羅馬,雖然沒有出現大規模的軍閥混戰,但還是在4世紀時,倒在了歐洲蠻族的鐵蹄之下,羅馬和漢朝也終究成為東西方文化史上輝煌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