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秦朝

作者:明賦書院幻影哥

作者:幻影哥|黎遠會長10号書童

百家争鳴當中,諸子百家一直在互相攻讦,而且罵得很厲害,比如孟子就攻擊墨子的思想是“禽獸”思想。

但是百家在思想上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追求“大一統”。所有的學派都呼籲趕快實作國家的重新統一, 都認為天下沒有共主是不正常的,這會讓人心神不甯,必然導緻天下混亂,戰争連綿,民不聊生。

孟子征引孔子的說法:“天無二日, 民無二王。”面對“天下惡乎定”這個問題,孟子說“定于一”,唯一的途徑是統一天下。

墨子則主張建立一個絕對君主專制的大一統國家。他的政治夢想是“尚同”,建立一個層級鮮明、紀律嚴厲、絕對整齊劃一、消滅個性和多樣性的社會。這樣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使國家富強安定。

老子認為,宇宙的本質是“一”,統一會解決一切問題。他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甯……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秦朝

法家則是對大一統政治制度貢獻最多的一個思想流派。韓非子認為“一栖兩雄”是禍亂的原因。

……

1

秦國是一個蠻夷化程度很深的國家。從西周時代起,中原的諸侯國就認為秦國是蠻夷之邦,認為它是異類,稱之為“秦夷”,說它是“戎狄”。“辟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狄遇之”,列國開會的時候都不叫上秦國。

确實,秦國在很多地方和中原諸侯國不一樣。首先是它沒文化,李斯所謂“土不産于案”,荀子說秦國“無儒”,沒有深厚的禮樂文化傳統。是以秦國的人才包括商鞅、張儀、李斯都是從外面招聘來的,沒有本國培養出來的:

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秦朝

其次,秦國不實行嫡長繼承制,沒有嚴格的宗法制,“擇勇猛者而立之”,老百姓生活當中“父子無别,何室而居”,是以這确實是一個沒啥文化的落後地方。

秦國的發展曲線是春秋列國中最為特别的。其他國家的發展史都是一個逐漸中原化的過程,比如楚國,雖然一開始也是蠻夷,但是後來不懈地吸收中原文化,成功地成為一個禮樂之邦,文化非常發達,甚至變得比中原國家還講究。

但是秦國的發展路線與楚國相反,秦國在一開始也曾經努力中原化,但是中間因為一次偶然事件掉了頭。

秦穆公時,西戎的使者由餘前來拜訪,兩人之間發生了一次對話。

秦穆公問:“中國以詩書禮樂法度為政, 然尚時亂,今戎夷無此, 何以為治,不亦難乎?”中原國家有詩書禮樂,現在尚且亂成鍋粥,你們西戎沒有什麼文化,治理起來是不是更難啊?

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秦朝

由于本是晉人之後,因為投身于西或而被重用,是以,他非常熟悉中原文化和遊牧文化的差別。

由餘笑着回答:“,“此乃中國是以亂也,夫自上聖黃帝作為禮樂法度,身以先之,僅以小治。及其後世,日以驕淫。阻法度之威,以責督于下。下罷極則以仁義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滅宗,皆以此類也。

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 下懷忠信以事其上,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不知是以治,此真聖人之治也。”

在由餘看來,詩書禮樂,正是中原國家混亂的原因。因為中原文化發展的規律是國家富強後統治者必然驕奢淫逸,下層則以禮義的标準來要求上層,導緻國家上層和下層分裂,造成内亂。

而草原民族文化則不然。草原地區物質文化不發達,貧富差距也不大,他們沒有民主觀念,沒有權利意識,能吃苦,以絕對服從為天職,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以上下一心,都很團結。

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秦朝

這一席話說得秦穆公如夢初醒,深以由餘為賢,遂聘由餘為賓客。從此之後,秦國的立國戰略發生根本性變化,它不再緻力于向中原發展,而是向戎狄發展,“益國十二,開地千裡,遂霸西戎”。

這種吸收是有意識的行為,是為了競争的需要、生存的需要。 西北少數民族的強兵良馬成為秦軍隊的有生力量:與西戎的融合,給秦人的軀體注人更多粗犷和野蠻,決定了秦人狼一樣的性格。

是以,在戰國七雄中,秦國文化是最獨特的。秦國百姓和遊牧民族一樣,停留在“淳樸忠厚的半野蠻狀态。與中原散漫的農業文明比,秦國文化具有 紀律嚴明、上下一緻的軍事化作風: “秦中土卒, 以軍中為方家,将帥為父母,不約而親,不謀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文化是最野蠻。最缺乏人道主義精神的。正在中原國家漸漸廢止殉人的野蠻風俗的時時候,秦國卻變本加曆。

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秦朝

考古發現,秦武公死時(前678年),殉葬者66人:秦穆公死時(前621年),殉葬者居然多達177人,創了曆史之最。

戰國七雄中,秦國也是最攻利的,隻求物質利益,不重精神價值。

是以,法家思想是以在秦國如魚得水。

2

商鞅在秦國打擊商業,“廢逆旅” ,廢除旅店,禁止商人随便出行:“一山澤”,将山川湖澤等自然資源收歸國有,禁止農民以此謀生。

群眾什麼都不能做,能做什麼呢?隻有兩件事,耕與戰。你或者上戰場,為國家獻出生命;或者努力種地,把收獲的大半糧食充作軍糧。

如果你既不想耕也不想戰,怎麼辦?進監獄。商鞅制定了極為殘酷的法律,群眾稍有違反,就割鼻斷腳。《鹽鐵論》 形容秦人的苦況說:“商鞅之任秦也,刑人若刈菅茅,用師若彈丸;從軍者暴骨長城,戍漕者辇車相望,生而往,死而旋,彼獨非人子耶?商鞅治下的秦國,殺人如斬草,用兵如彈丸,秦國人或者從軍,或者運糧,死亡極衆。

這樣,國家的汲取能力力大大提高。

商鞅通過變法,把整個秦國變成一家農場和一座軍營,所有秦國人都成了戰争機器中的零件和合格的螺絲釘。

這樣一種體制當然會引起民間社會的反彈,為統一思想,控制輿論,商鞅不僅燒了書,還規定,群眾“不得議”“國家的政策: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者,衛鞅曰:“此皆亂化之民也。”

盡遷之于邊城,其後民莫敢議令。

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秦朝

除了“不得議”,商鞅還建立了互相監視的“告奸”制度。儒家主張“父為子隐”,而法家卻鼓勵親人間互相揭發,秦律甚至規定妻子告發丈夫,妻子的财産可免遭抄沒;丈夫告發妻子,妻子的财産可以用來獎賞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使人人自危,“構造怨仇而民相殘”。

這一套嚴酷的反人道的制度,在其他國家難以推行,但是在秦國卻很快落地生根,良好運轉。

秦國通過改革,建立起一個由國家來全面壟斷、控制和調動社會資源的新系統,很快獲得了其他國家無法獲得的龐大兵源和巨額的軍費。

弗朗西斯 .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說:

與其他軍事化社會相比,周朝的中國異常殘暴。有個估計,秦國成功動員了其總人口的8%到20%,而古羅馬共和國僅1%,希臘提洛同盟僅5.2%,歐洲早期更低。人員傷亡也是空前未有的,羅馬共和國在特拉西梅諾湖和坎尼會戰中,總共損失約5萬軍人,而...中國的數字簡直是西方對應國的10倍。

動員如此高比例的人口,進行高密度的殘酷戰争,秦國百姓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不過這一切的背後除了了壓力也有動力,因為秦國的軍功是按人頭出算的,殺敵一人晉爵 一級, 《商君書.境内》中說:

能得甲首一者,賞爵一級,益田一頃,益宅九畝,除庶子一人,乃得入兵官之吏。

隻要拎着敵人的腦袋來,就可以邀功請賞,一個腦袋意味着一級爵位、一頃良田、 旗良陽、九畝(當然,秦國的畝比今天的畝要小很多)宅基地、一個仆人,還有機會進入政府或軍隊中充當下級官吏。

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秦朝

法家的特點是說話算數,絕不含糊,"一手交一手交貨” 。如果你殺敵殺得多,真的可以平步青雲,獲得榮華富貴。

前有軍功爵位為賞,後有嚴刑峻法為罰,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秦人隻好“勇于公戰”,“民聞戰而相賀也" 。整個社會陷入對戰争的狂熱之中。“民之見戰也,如餓狼之見肉,是以三軍之衆,從令如流。”

商鞅建立的這種國家結構雖然在文化上落後,政治上殘酷,但在軍事上卻有效。秦國舉國上下,步調一緻,紀律嚴明,令行禁止,雷厲風行。隻要國君一聲令下,群眾便猛獸般地撲向敵人。這樣的“虎狼之國”,哪裡還有對手?

正如野蠻的斯巴達人摧毀了高度文明的雅典城邦,後來亞曆山大的帝國又否定了作為西方文化之根的希臘文明,秦國掃平了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建立 了秦國。

原本默默無聞的秦國最終統一天下, 證明了法家文化在這片土地上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起自邊緣的周人建立了完整的“封建與天命”政治結構,同樣起自邊緣地區、充分吸收了草原文明的秦人,也創立了一個決定2000年文明基本結構的新制度。

秦國從秦孝公開始,經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直到秦始皇時期,又經過了十年的統一戰争,秦國才最終統一天下,如果從商鞅變法開始算起,秦國統一天下一共用了7位秦王,合計135年時間才最終完成。

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秦朝

在這七位秦王之中,沒有一位是昏君,雖然有三位秦王在位時間比較短,但他們也沒有做出錯誤的決策,更沒有對秦國統一天下之勢産生阻礙,相反,7位秦王都在苦心經營秦國,為了最終統一天下的大業立下了自己的功勞。

3

公元前221年,39歲的嬴政端坐在高大幽深的鹹陽宮前殿。他注視着竹簡上大臣們列出來的許多漢字,提起毛筆,圈定了兩個字,一個是“皇”,一個是“帝”。

從此,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的稱号,就從周代的“王”,變成了後來的“皇帝”。從這兩個字,我們能感受到嬴政的非凡自信。

“皇帝”這兩個字,“皇”字取自“三皇”,是開創宇宙人類的三位神人;“帝”字取自“五帝”,是傳說中以黃帝為代表的五位半人半神的領袖。是以,“皇帝”是三皇五帝的合稱。

為什麼要叫“皇帝”呢?

赢政自認為,他的大一統的功績,是“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的。

他開創的是前無古人的事業,是以“三代之事,何足法也”,曆史上的那些事,都不值得效法。他比一切古人都偉大,黃帝都沒有他偉大,“以為自古莫及己”,過去的一切稱号都配不上他了。

是以如果還像以前那樣仍然叫“王”,不足以“稱成功,傳後世”,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功績,不足以傳之于千秋萬代。

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秦朝

秦始皇為什麼如此自信呢?當然有他的理由。

秦始皇的一生,就是從一個成功走向下一個成功。他登上皇位後,首先打倒了呂不韋,接着一個又一個消滅了六國。然後,在全國推行郡縣制。每一樣都取得了成功。

秦始皇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法家理論的指導下完成的。法家理論的核心,就是一切圍繞君主利益出發,是以皇帝的權力是沒有任何制約的。

過去,周天子以及各級諸侯的權力都是受制約的:受到天命的制約,受到下一級諸侯的制約,受到權力和責任對應原則的制約。但是在皇帝制度下,貴族都被消滅了,天命被取消了,所有制約皇帝的力量都消失了,整個天下都是皇帝一個人的私産;天下所有人,從宰相到每一個普通百姓都是皇帝的奴仆。

是以,秦始皇從自己的經驗中得出了一個結論:天下沒有權力辦不到的事。他想幹什麼,都能幹成。

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秦朝

在成功地統一天下之後,秦始皇又圍繞着“如何讓天下永遠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這個問題,動起了腦筋。

法家的政治理論是皇帝一定要做到大權在握,強幹弱枝,從制度上防止大臣們架空皇帝,威脅皇權,防止各地百姓造反,推翻皇帝。是以圍繞這個核心,秦始皇進行了非常周密的規劃。

首先,大秦帝國是一個單純的郡縣制國家,分全國為36郡,1000多個縣,各地的所有地方官皇帝都可以随時替換,是以地方上不可能分裂,不會出現諸侯争霸的情況。

其次,秦始皇很注意搞三權分立。秦代的中央政府就是三權分立的,秦始皇設立丞相、太尉、禦史大夫這三公,分别掌握行政、軍事、監察大權,讓他們互相制約,互相牽制。

秦代在郡之下,還設立了一層層的機構,郡下面是縣,縣下面是鄉,鄉下面是亭,亭下面是裡。裡是最基層的,裡以下,10家為一什,5家為一伍。

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秦朝

這樣,秦代的政治制度是一個自上而下的垂直系統,皇帝的權力一竿子插到底,每一個老百姓都被官僚體系控制起來。全國每一個角落,都處在可控狀态。

接下來,秦始皇突然宣布,沒收民間一切兵器,什麼刀槍劍戟,都得上交,統一運到鹹陽,幹嗎呢?鑄成十二個巨大的“金人”,金屬塑像。民間是以沒有了武器。

接着,秦始皇又進行了一項大手筆的建設:他在全國範圍内開始修“高速公路”,當然在當時不叫“高速公路”,叫“馳道”,就是馬可以在上面疾馳的大道。當時的“高速公路”網以首都鹹陽為核心,從鹹陽出發,向東一直抵達河北和山東,向南一直抵達江蘇、浙江和湖南、湖北。馳道寬50步,即今天的六十多米,建築品質很高,不牢固的地段甚至要用銅樁加強基礎。

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秦朝

之是以建設這樣一個“高速公路”網,當時不是為了發展經濟,“想緻富,先修路”,秦始皇那時候還沒這個概念,他修馳道主要是出于軍事目的,一旦天下哪個地方有人造反,中央派出的軍隊就可以迅速抵達。

配合“修馳道”工程,秦始皇還有一個“去險阻”工程。什麼叫“去險阻”工程?就是把原來六國修建的軍事要塞全都拆除,目的是防止各地憑着這些要塞險阻來抵抗中央。當然,在拆險阻的同時,秦始皇又修了一個新的險阻,那就是偉大的萬裡長城,他修了一道長長的圍牆,把匈奴擋在北邊。

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秦朝

至此,秦始皇把帝國的“硬體”設施都建構完備了。

接下來,他還要建構“軟體”。因為天下雖然統一了,但人心卻沒有一統。

為了統一天下人思想,秦始皇決定燒毀天下所有藏書。

書讀多了,人的想法就複雜了,不好控制了,是以除了秦國的國史以及一些工具書之外,所有的書都必須在30天之内燒光,30天之後如果誰的家裡查出有書,就會被抓去判刑;敢公開談論詩書的,斬首;敢以古非今、否定今天成就的,滅族。

這就是所謂的“焚書坑儒”。

是以,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場文化浩劫。周代傳下來的大部分詩書都被毀掉了,隻有秦朝官方保留了一個小型圖書館,收藏了一些秦代的曆史書。可惜7年之後,項羽攻入鹹陽,又放了一把火,秦帝國的官方圖書館也化為灰燼。

中華民族自上古以來積累了幾千年的很多寶貴文化遺産,被永遠毀滅了。我們今天還能讀到的先秦古籍,都是幸存下來的一小部分,還有更多的部分被永遠消滅了。

做完這一切,秦始皇這才放下心來。現在,大秦帝國的硬體和軟體都更新更新了,已經固若金湯,看不到任何威脅了。他的帝國,傳之萬世,沒有任何問題。

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秦朝

然而秦始皇萬萬不會想到,他死後不過3年,這個帝國就滅亡了。也就是說,大秦帝國從出現到滅亡,不過15年。

這個結果秦始皇絕對想不到,更不知道為什麼。

4

秦朝滅亡的原因,和後來曆代很多王朝滅亡的原因是一樣的,就是權力系統對群眾的過度榨取。

我們說過,秦國的成功,是因為能夠高效地集中人力和物力,統一天下。

統一天下之後,這套汲取體系仍然在高速運轉,甚至更高速地運轉。因為秦始皇所做的這些事,修“馳道”、拆險阻、修長城、平百越、伐匈奴,每一件事都是要花錢的。

除此之外,秦始皇還有一個愛好:喜歡搞大的工程項目,搞城市規劃建設,修宏偉的建築。他每滅一國,就要把這個國家首都的宮殿繪下圖紙,在鹹陽邊上照樣複制一座。是以,他修的宮殿非常多,“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餘”,一共七百多座。

秦始皇修的最大的一個工程是自己的墳墓,著名的秦始皇陵,動用了七十餘萬人。

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秦朝

是以大秦帝國的老百姓,賦稅痛苦指數是空前的高。董仲舒說,秦代的田賦數量是以前的20倍。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勞役,就是要為國家無償地勞動。秦朝規定,每個老百姓,每年都要拿出幾個月的時間,給國家無償勞動。而且勞動紀律極為嚴格,勞動條件極差。

是以當時被押赴北邊邊疆當勞工的,死亡率達60%~70%。征伐南越的路上因為不服水土,死的人更多。當時有記載,有的人走到半路,實在是不堪虐待,幹脆就在路邊的樹上吊死了。

葛劍雄先生說,如果長期和短期服役都算的話,“秦始皇時征發的勞力,一度高達2000萬,即總人口的50%”。

是以秦朝百姓造反是必然的,因為在秦朝造反的機會成本低。造反成功的機率雖然低,但仍然比你老老實實當順民活下去的機率高。

在秦末農民起義中,還有一個規律性的現象,那就是各地起義軍對官員都十分仇恨。他們最恨的不是我們想象的各地地主和富豪,而是壓榨他們的酷更。說實在的,秦朝的忠臣,無一例外都得是酷吏。因為如果不是酷吏,就執行不了那些殘酷的法律。

是以陳勝、吳廣起義後,各地百姓都紛紛響應,起來殺掉本地的官員。用武臣的話說,便是“縣殺其令丞,郡殺其守尉”,所有的地方官,一律被幹掉。因為秦朝就是通過這套官僚系統汲取民間資源的。

是以秦末農民起義有一個特點,“有叛民無叛吏”,即沒有一個官員參加造反。這形成了官與民兩個界線分明的群體,因為官員已經完全站到群眾的對立面,成為群眾的仇人,即使想加入起義也沒人接受。

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秦朝

是以秦朝是“成也法家,敗也法家”。它的成功,是建立了高效的汲取制度;它的失敗,是這套制度沒有可以限制它的力量,導緻它汲取過度,超過了群眾的承受力。

5

唯其如此,秦始皇一統華夏為後世曆史做了一個榜樣,中華民族是可以統一的,如果沒有秦始皇一統華夏,今天的中華大地就會像歐洲一樣,一個省是一個國家。

公元前221年,秦帝國統一中國并建立中國統一文明,是世界古典文明史上最為偉大的劃時代的曆史變革。在世界古典文明史的軸心時代(前700年至前200年),秦帝國在幅員遼闊的東方大地上建立了鐵器時代的統一文明。

這種統一文明的實體展現是:

政治文明方面,超越了諸侯分治而建立了統一治理的郡縣制中央集權制,建立了制約皇權與限制皇族特權的文官政治體制,超越禮治與人治,實作了全面的法治社會。

經濟文明方面,實作了全面的土地私有制(土地自由買賣)基礎上的農耕時代的商品經濟社會,建立了沒有奴隸制而以平民為生産主體的新興的生産方式。

在當時的世界上,無論是西亞(中東)地區的古老國家,還是南亞的古印度、北非的古埃及,以及全盛時期的希臘邦聯,抑或正在成長的羅馬城邦,都還在奴隸制時代的後期艱難地蛻變。

可以說,在世界文明史的軸心時代,沒有任何一個區域、任何一個國家的文明發展,能夠在如此廣袤的土地上實作如此深刻的社會巨變。

更為重要的是,秦帝國所建立的統一文明,既具有悠久的曆史根基,又具有深刻的社會基礎。

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秦朝

就前者而言,自五帝時代到夏商周三代上古王朝,中國 前三千年的腳步就是不斷從分治走向融合統一的曆史;

從夏王國的自立諸侯制,到商殷王國的聯邦制,再到西周的成熟聯邦制,不斷走向緊密融合與統一生存方式的曆史趨勢是顯然的。

秦建立統一文明,若非順應中華民族的曆史趨勢,顯然不會成功。就後者而言,秦建立統一文明,是建立在春秋戰國五餘年大變革與思想大爆炸的基礎上。

在這五百餘年裡,華夏各民族飽嘗了分治動蕩的苦難,在“大争之世”中激蕩出自由怒放的社會思想,璀璨的思想芒照亮了“天下向一”的曆史道路。

秦統一中國,是以能天下“莫不虛心而仰上”,最重要的根基,就是統一文明的建立符合了華夏多民族的内心需求,符合了中國曆史發展的潮流。

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秦朝

唯其如此,秦十五年滅而統一文明迄今巍然矗立。

秦帝國之偉大,非但在于它是統一文明之父,更重要的是,它給我們留下了一種不朽的曆史精神。

這種不朽的曆史精神之核心,就是我們民族永遠反對分裂、永遠維護統一的恒定價值觀體系。在一個民族群體衆多、人口基數龐大、幅員遼闊的大國,文明的統一是其生命力的最為強大的核心力量。沒有統一,我們的國家就會滅亡,我們的民族群就會弭散于世界星空,如同曆史上無數已經消亡的大國民族一樣。

因為,統一的大國文明,是我們這個民族群所創造的适合于自己生存方式的一種國家文明;

統一大國的滅亡,就是我們所創造的生存平台的滅亡;

生存平台的滅亡,就是我們民族群生命線的崩潰,就是民族的弭散與滅亡。

所謂家國一體,實在是中國民族群的興亡血訓,絕非虛妄。

這種不朽的中國曆史精神,在當代世界西方文明強大的翻滾的泡沫中,已經被諸多國人忘記,甚或背叛了。在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家,喚起民族基因中的曆史精神,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

一個基礎的條件是,澄清我們的曆史意識,蕩滌曆史的煙塵濁霧,對我們民族的文明史有一個明晰的判斷與梳理。

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秦朝

作為讀者,我極力擁戴以多種方式呈現、傳播那個最為輝煌的統一文明的建立時代,使那個時代的統一精神、陽剛精神、大争精神和自由選擇的曆史精神,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現實的民族精神。

今之傳承,特别鳴謝,為今日思想提供素材的孫皓晖先生,張宏傑先生,黃健中導演,延藝導演,以及對秦朝曆史解讀默默無名寫下見解的各路英豪,感謝你們的傾情貢獻,将自己的思想變成文字與視訊,可供更多喜歡學習,熱愛奮鬥的後來者為他們提供學習,創造人生由我機會的入口!

幻影哥于2023年4月18日晚記錄于琅琊閣

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