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路軍遭鬼子包圍,部下建議晚上突圍,副司令員卻反其道而行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伴随着日本對美國珍珠港的突然襲擊,美國加入戰争,太平洋戰場開辟,更多的裝備和軍民卷入戰争,戰争規模進一步擴大。

在此時代大背景下,我國國内的抗日戰争也步入了較為嚴峻的形勢,首先就是太平洋戰争爆發後,美國的宣戰對日本造成了較大的壓力,面對逐漸擴大的戰争态勢,我國華北的“戰略優勢”逐漸顯現出來。

八路軍遭鬼子包圍,部下建議晚上突圍,副司令員卻反其道而行之

日軍很快也發現了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為緩解多方面帶來的戰争壓力,日本企圖将侵華占領區作為此次太平洋戰場的的 “戰略大後方”,作為 “兵源補給站”和 “物資供給場”。也就是其所謂的“大東亞戰争兵站基地”。

主要大動作

出于上述觀點和戰略意圖,日本自1941年起,不斷增加派往我國華北的軍隊及裝備,短短半年時間,華北的日軍和僞軍數量持續增加,各大鐵路主幹線的敵軍數量也明顯增多。

本就是好戰分子的日本軍人,在兵源得到補充的情況下變得更加狂熱,接連進行多次的“掃蕩”和“清剿”,短短一個月時間内,兵力上千的大規模掃蕩就出現了五次,三路以上的合圍和保衛行動進行了數十次之多。

八路軍遭鬼子包圍,部下建議晚上突圍,副司令員卻反其道而行之

戰場形勢較為嚴峻,此時日軍的主要戰略意圖為八路軍指揮部和機關機關,或是直接尋找我軍主力進行硬碰硬的戰鬥。

戰争現狀

1940年石友三部隊在我軍的打擊下轉而投向日軍并撤退,加上日軍的“圍剿網格”并未完全建立完善,适宜我軍運動的空間範圍相對較大,隻要将部隊稍稍化整為零就可以抓住機會,對日軍進行多批次的遊擊戰争。

但是當時并未如此做,不但未曾向下劃分部隊,反而将其他地方的多數遊擊隊向上調動,組成了新編的野戰旅。這樣做的直接結果就是導緻多數遊擊區由于喪失了原本的戰鬥力量進而無法維持原本的作戰狀态。

八路軍遭鬼子包圍,部下建議晚上突圍,副司令員卻反其道而行之

到了下半年之後,敵人的“圍剿”網格已經基本形成,原本的革命根據地由于“野戰旅”的建構導緻建制大而内部空,已經被日軍蠶食的傷痕累累,在這種危急情況下,我軍應對起來就顯得更為吃力,是以一直處于被動狀态。

冀南軍區副司令員王宏坤偶然來到新四旅時大感震驚,發現所做的訓練計劃都是以國軍正面陣地戰的正規化訓練為主要訓練科目,與我軍最擅長的遊擊戰相關的訓練科目幾乎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他在此時便意識到平常的訓練就有嚴重的問題,便對組織訓練的幹部講明白事情的嚴重性,“就我軍目前的兵力看,根本不允許有任何大規模,集團化的陣地戰,目前要做好的應該是打好遊擊戰,訓練固然重要,但應該找準方向。”

八路軍遭鬼子包圍,部下建議晚上突圍,副司令員卻反其道而行之

應該學會如何儲存自身實力,重點應該放在“偷襲與防止被偷襲”上面,應該學會主動地“避其鋒芒”,不能跟眼前的敵人硬碰硬,不然無論從傷亡還是消耗上,吃虧的都是自己。

此外,新四旅存在的内部政治問題也比較嚴重,主要表現為過于呆滞死闆,前線的軍事指揮官在作戰時期不能做主,需要指導員和支部書記綜合決定,戰場瞬息萬變,這樣“軍事主官沒有話語權”指令下達過于緩慢會導緻“贻誤戰機”造成無謂傷亡。

王宏坤要立即糾正這個錯誤,前線指揮的軍事主官有臨時決策權,戰後向組織報告即接受支部檢查即可,避免等待指令而錯過最佳時機。

八路軍遭鬼子包圍,部下建議晚上突圍,副司令員卻反其道而行之

危險來臨

新四旅内部問題還并未完全糾正,日軍的掃蕩圍剿就率先到來了從1941年底到第二年初,本部兩個軍團先後遭到日軍七次偷襲,并未進行相關訓練的我方軍隊傷亡慘重。

甚至有一次一個新到冀南的部隊由于不熟悉地形被日軍掃蕩時發現,并未聽取地方幹部的正确建議進行轉移撤退,竟選擇與日軍硬碰硬,結果導緻被包圍,損失幾乎殆盡。

八路軍遭鬼子包圍,部下建議晚上突圍,副司令員卻反其道而行之

1942年,時近年關,王宏坤帶領的指揮集體也遭到了日軍的“合圍”,軍區機關的某些幹部被日軍如此的合圍戰術吓破了膽,隻知道拿着材照本宣科,分析說這個戰術有多厲害,講的衆位将士人心惶惶,王宏坤聽着聽着便打斷了他。

批評他說可以講他多厲害,但是不能不講該如何破他,應當是集中一點進行突破,不能隻是敗自己士氣。

脫離險境

緊接着就得到情報說多方面敵軍合圍而來,有些沉不住氣的幹部便要連夜轉移,王宏坤卻說“今夜隻準備東西,明天天一亮再出發進行轉移。”

八路軍遭鬼子包圍,部下建議晚上突圍,副司令員卻反其道而行之

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何不借助黑夜的掩護進行轉移,王宏坤解釋說,情況尚未明确,晚上出去萬一遭受敵人襲擊傷亡可能會更重,當務之急應該是一方面進行轉移準備,另一方面進一步摸清楚情況。

于是經過一夜的休整準備,第二天有消息傳來,僅有北方和南方的敵人伺機而來,其餘敵人尚未有迹象,于是大家商議以後遵從王宏坤的決定開始向北轉移。

當時這隻部隊包括特務團和直屬隊在内上下共計1000餘人,一路向北前進走出大約10公裡左右範圍時聽見原來營區有槍炮聲傳出,遇到村莊時有幹部想要進去修整,被王宏坤果斷拒絕了,他下令不許進村莊,并以騎兵團為先鋒繼續向西北開進。

八路軍遭鬼子包圍,部下建議晚上突圍,副司令員卻反其道而行之

到後來部隊沿河堤樹林稍作休息的時候,發現敵人的先頭部隊已經進入了村子,兩軍就以這樣的距離對峙着,并未發現彼此,王宏坤判斷敵人正在集結後下令繼續轉移。

由于日軍的部隊較多,等到後續部隊全部集結完畢準備出發時我軍已經離開相當一段距離了,這時候即使日軍後知後覺發現我軍行蹤也隻能望塵莫及,就這樣,日軍“合圍”我軍部隊的計劃落空了。

八路軍遭鬼子包圍,部下建議晚上突圍,副司令員卻反其道而行之

此次突圍雖然成功,但是士氣依舊低落,接連的失利甚至讓部隊感覺無法在此地繼續作戰,鑒于這種情況,王宏坤提出“繞到敵後作戰”,并且将部隊化整為零,自己發展自己,最終經過實踐證明,王宏坤的做法是正确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