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督
東三省
東三省總督,滿清設立的第九個總督,也是封建王朝曆史上,最後一個進階别封疆大吏。
盡管東三省總督僅存續五年時間,但他從誕生之日起,其權力便力壓其他八大總督。即使是号稱"疆臣之首"的直隸總督,其權柄也難以與其相比,東三省總督才是權力上真正的疆臣之首。

▲李鴻章,直隸總督、兩江總督
東三省是滿清的龍興之地,是清廷統治者的老家。
在整個清朝,一直限制中原漢人出關,進入到東北地區,是以這裡人煙稀少。
之前清廷在這裡設定三位駐防将軍:盛京将軍、吉林将軍和黑龍江将軍。這三位将軍都是從一品的高官,比從二品的總督級别還要高。
其中的盛京将軍,還是滿清14個駐防将軍中,下轄兵力最多的将軍。
▲盛京将軍府
在清朝末年,因為戰亂、洪澇災害、經濟發展不均等衆多因素,大量漢人闖關東,湧入到東三省。再加上日俄等列強的入侵,讓這個滿清的龍興之地,局勢變得複雜起來。
以兵權為重的駐防将軍,無法有效地滿足複雜的地緣與經濟形勢。于是,在1907年,清廷撤銷将軍制,改總督制。
▲奉天行省公署
之是以東三省總督從權力上,可以力壓其他八大總督,除了因為這裡是滿清的老家,地理位置特殊之外,還有一個本質的原因。
其他地區的總督受限頗多,最讓他們抵觸的就是巡撫。
總督和巡撫,都是清朝的封疆大吏,不同在于管轄範圍的差異。
總督管轄一省到數省的民政軍政經濟,而巡撫的管轄範圍限于一省。
▲清朝督府公布圖
巡撫直接聽命于皇帝,與總督之間并不是上下級關系。巡撫隻是受總督節制("指導"的意思)而已,在強勢的巡撫面前,節制就是個煩人的笑話。
是以,督撫之間,經常互相狠狠摩擦。
清廷也是通過這種方法,讓位高權重的總督避免成為藩王,重蹈"三藩之亂"的覆轍。
▲宣統三年的東三省總督更替
但東三省總督不同,總管奉天、吉林和黑龍江三省的軍民政務,盡管最初各省均有巡撫,但東三省的巡撫是總督的明确下級,而不是節制關系。
這可是堪比節度使和藩王的特權!
無論是之前最有權的直隸總督,還是最有錢的兩江總督,都無法拿到這一實惠。
▲東三省總督府
也正是因為如此,東三省總督都是清廷既有能力,又深受朝廷信任之人。
在東三省改将為督之前,徐世昌便受朝廷密令多次調研,後補授東三省總督,成為首任"東北王"。
同時,唐紹儀補授奉天巡撫,朱家寶署理吉林巡撫,段芝貴署理黑龍江巡撫。
在後來的民國曆史上,他們也都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
▲徐世昌
東三省總督設在奉天,最初與奉天巡撫同城辦公。
與其他地區督撫同城辦公,經常打擂台比劃武藝不同。為了讓東三省總督工作上更舒心,清廷直接撤銷了奉天巡撫程德全,将其改任為江蘇巡撫。
▲徐世昌像仁壽同登銀章
東三省總督從設立到清朝滅亡,一共出現三位,個個都是人中龍鳳。
首任東三省總督徐世昌,極受清廷重視,将其視為李鴻章級别的重臣。不過曆史大勢所趨,清朝還未來得及見證徐世昌成為另一位中堂,就滅亡了。
清朝滅亡後,徐世昌成為袁世凱集團的二把手,力壓"北洋三傑"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
民國七年,徐世昌被國會選為民國大總統,被稱為"文治總統"。
▲總督部堂錫良照會(局部)
第二任東三省總督錫良,在任總督之時,還兼任熱河都統。
熱河都統這可是負責保護皇帝安全的重要崗位,也是牽制直隸總督的關鍵崗位。他之前也是多年擔任一方封疆。
▲趙爾巽
第三任東三省總督趙爾巽,也是最後一任。
他是"二十六史"之一的《清史稿》的主編,也是張作霖的老上司。"東北王"張作霖一生都對趙爾巽畢恭畢敬。
冷翰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