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在這個世上,有一種特别“複雜”的親情——親家之情。
親家之間的情誼之是以複雜,就是因為“它”的存在,跟“兒女婚姻”息息相關。它所牽扯到的,不僅是某一代人,還有雙方的家庭。
你的兒子娶了他的女兒,那沒有血緣關系的雙方竟然成為了親家,更成為了親人。這個時候,你就需要考慮如何與之相處了。
親家之間的情誼,看似特别堅固,可實際上卻特别容易破裂。說得直白一點,也許親家之間出現一些沖突,那雙方就會反目成仇。
結仇,終究比結情簡單多了。
有情感咨詢師認為,感情由冷淡變熱烈,需要人們經曆九九八十一難的磨砺。感情由熱烈變冷淡,隻需要一瞬間的沖突即可。
不論你跟親家的關系有多好,也許你一個不小心,他們就會翻臉不認人,甚至與你反目成仇。這,特别現實。
是以說,就算你跟親家的關系再好,也不能做以下4件事,避免結仇。
02
就算跟親家關系再好,也不要談“利益”的問題。
有道是“感情歸感情,利益要分明。”
雙方之間可以談感情,也可以談家事,但一定要少談“金錢利益”。因為在複雜的親家關系當中,利益往往起着“惡化關系”的作用。
你跟外人談感情,可以。談利益,也行。為什麼?因為外人跟你毫無關系,那他們就不會對你産生異樣的感情。反正不會對你産生極大的惡意。
反之,你跟親家談感情,可以。談利益,不妥。為什麼?因為親家和你有着一定的關系,那他們就會揣度你的心意,甚至出現利用你的心理。如此,金錢利益的出現,隻會挑起沖突。
就拿“借錢”這件事來說,你把錢借給了你的親家,那你真的心安嗎?不會心安。
如果對方準時還錢,那你自然滿心歡喜。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旦親家拖着你的錢不還,那你該怎麼辦呢?
其實,你沒有任何的辦法,同時你也不敢催他們還錢。因為你知道,你不能因為一些錢财而破壞孩子的婚姻。
03
就算跟親家關系再好,也不要頻繁往來。
很多人都覺得,隻要雙方的關系不錯,那經常往來又有何不可呢?
這種想法,往往有些一廂情願了。你我關系不錯,可如果來往的頻次過多,甚至經常往來,相信你我之間就會出現沖突。
在心理學中,有“刺猬效應”一說。兩隻刺猬保持一定的距離,那誰也不會傷害誰。反之,如果兩隻刺猬抱在一起,那它們就會互相傷害。
我們沒有必要跟親家有過多的往來。原因有這兩點。
首先,來往的頻次過多,那親家之間就容易出現争執。與其惹出不必要的麻煩,不如雙方減少往來,互相安好。
其次,人與人之間的往來,肯定要講究“利益”。上文說過,利益是推動親家關系走向破滅的關鍵。如此,減少往來,才能避免“利益沖突”的出現。
04
就算跟親家關系再好,也不要欠“人情”。
在中國社會當中,有一種債最難還清,那就是“人情債”。
别人幫助了你,那你就欠了别人的人情了。如此,你該如何報答别人呢?說實話,這種恩情,你永遠都還不完。
比如别人借了你10萬,在一年後,你不僅還了本金,還還了利息。
從外人的角度來看,你和他之間的債務已經兩清了。可是,人情債卻一直在欠着。如果别人未來找你借20萬,你哪怕沒有,也依舊要借給他。為什麼?因為“人情債”讓你無所适從。
為什麼我們常說“甯可向外人借一萬,也不能向親人借一分”呢?
外人借你錢,隻是為了賺錢而已,隻要你信譽好,準時還錢,那就足夠了。而親家卻不一樣,别人借你錢,完全是看在情誼上。而這份情誼,需要你償還一輩子。
是以說,“人情”往來少一點,利益往來不要有。如此,才是正道。
05
就算跟親家關系再好,也不要“幹涉”孩子的婚姻。
你我能夠成為親家,完全是因為“兒女婚姻”起着橋梁般的作用。
這座婚姻的橋梁,如果一直存在,那你我永遠都是親家。而如果有一天,這座橋梁坍塌了,那你我就隻能一拍兩散,不再往來了。
不論你是女方的父母,還是男方的父母,都不要輕易“幹涉”兒女的婚姻,避免影響兒女的幸福,以及親家的關系。
道理我們都懂,隻不過,有很多做長輩的,就是看兒媳婦或者女婿不順眼,整天挑事兒,或者挑起沖突。
這樣的做法,看似很解氣,可實際上會影響兒女婚姻的幸福。
身為長輩,就該“莫管兒孫閑事”。他們該怎麼做,我們不要幹涉。因為後輩有自己的婚姻自由,長久是他們的選擇,短暫也是他們的選擇。我們隻需要接受最後的結果就可以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