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胡克潛 楊樂
抓産業就是抓經濟工作的具體化——本着這一思路,汶上縣近年來堅持“産業立縣、制造強縣”不動搖,圍繞創新鍊布局産業鍊,通過實行“鍊長制”、搭建“1+3+6”工作架構、優化營商環境為産業轉型更新保駕護航,為縣域經濟發展積蓄了強大動能。
創新為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年前夕,第八屆山東省省長品質獎獲獎機關公布,新風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列其中。這是繼上市科創闆、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後,企業2021年在科技創新領域第三次創下佳績。從昔日無線電小廠到如今的行業翹楚,新風光的光環背後是企業對自主創新的笃定堅守,也離不開地方的扶持引導。
汶上縣圍繞産業鍊布局創新鍊,五年來,引進高層次人才51人,建立省級研發平台28家,一大批像新風光這樣創新力強、後勁足的企業逐漸成為産業發展的支柱,通過科技為發展注入新動能。同時,為破解中小企業人才難引進、留不住的問題,汶上縣成立人才創新發展院,預留50名備案制事業員額用于引進人才,目前共為9家企業招聘碩士以上研究所學生18人。
為了擺脫紡織服裝産業代工為主、掙“辛苦錢”的現狀,汶上縣不斷出台政策,一方面招引擁有自主品牌的龍頭企業,另一方面鼓勵企業培育自主品牌。汶上縣鴻瑞軒服飾有限公司很快調整發展思路,不僅實作了從OEM來料加工到ODM兼顧設計和加工的過渡,并且每年投入1000萬元培育自主童裝品牌RedCopper。3年來,新品牌銷售額連年增長,2021年達到約1000萬元,基本實作投入、産出持平。公司總經理丁俊表示:“培育自主品牌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公司不惜代價走出這一步,就是因為沒有自主品牌就沒有發言權,發展也就隻能永遠停留在初級階段。我們現在相當于到達了一個原點,預計明年起,自主品牌産品将實作盈利。”
目前,汶上縣紡織服裝産業以代工為主的現狀在逐漸改變,一批自主品牌脫穎而出。七七服飾的校服品牌嶄露頭角,如意技術推出的海藻纖維色紡紗品牌産品實作了産業化,哈桑服飾設計研發的“阿爾白”品牌服飾占據國際市場十分之一。根據規劃,到2025年,汶上縣紡織服裝産業規模以上企業要達到80家,營收達到120億元,自主品牌銷售占比要突破20%。
縣委書記帶頭為企業當“保姆”
産業成鍊,方能穩健發展。汶上縣實行“鍊長制”抓産業,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鍊長”,完善縣專班、部門、鎮街和企業四級關聯機制,像保姆一樣為産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當地還成立了制造強市建設汶上縣指揮部,組建1個辦公室、3個産業專班、6個要素保障組的“1+3+6”工作架構。各産業專班編制了産業技術開發路線圖、人才開發路線圖和産業鍊招商圖譜,确定9個核心産業鍊條,明确了産業鍊招引補鍊強鍊目标企業,有針對性開展雙招雙引活動。
1月8日,位于汶上化工産業園的濟甯中銀電化有限公司,工廠中的房間裡機聲隆隆,工廠中的房間外叉車穿梭,一排排管道連接配接起反應塔和産業園管網。“我們公司是一家有55年曆史的氯堿企業,産品相當于化工中的‘柴米油鹽’,屬于基礎化工原料。管道就是向下遊企業輸送原料、能源産品的。”公司财務總監康建告訴筆者,公司不僅是産業鍊條上的上遊企業,而且還是産業園建立後首家入駐企業。
汶上縣瞄準這一優勢開展以商招商,目前,産業園51家企業中一半以上是中銀電化的下遊企業,構成配套緊密的産業鍊。剛落地不久的全球最大香蘭素制造商中華化工香蘭素項目可利用中銀電化的氯化苯,打破國外壟斷的濟甯邦達化工有限公司鄰苯基苯酚項目奔着中銀電化的環己酮而來,省優選項目山東漢峰新材料有限公司年可使用中銀電化氯氣6萬噸……中銀電化産業鍊變身“磁力鍊”,吸引衆多“重量級”企業落戶在了在資源、交通等方面并不占優勢的汶上。
為保障産業鍊穩健發展,汶上縣在幹部助企攀登活動中,優選20家骨幹企業、20家高成長企業,逐企明确年度目标、支撐項目和問題訴求台賬,每月督促進展情況,開展精準服務。同時,建立助企攀登問題訴求“收集—初審—會商—分辦—督辦—回訪”閉環管理辦法。目前已累計辦結企業問題訴求83項,縣級銷号率94%。2021年1至11月份,30家助企攀登企業實作營業收入69.1億元,同比增長24.9%。
“來汶上投資沒選錯地方”
“太感謝了,來汶上投資沒選錯地方!”1月11日,山東漢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張甯将一面錦旗送到汶上縣行政審批服務局項目一科科長郭超手裡。3個月前,郭超在排程項目進展時發現,漢峰建立1.5萬噸/年化工新材料建設項目遲遲沒有新進展。“項目因無法辦理竣工驗收備案表和規劃核實證明辦不下不動産證。沒有不動産證就沒法抵押貸款回籠資金,項目也就陷入了擱置狀态。”張甯回憶,當時項目施工機關多,對接起來複雜,真是一籌莫展。
得知情況後,郭超立刻聯系項目機關,和同僚先後7次到現場為企業實地解決問題。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通過容缺辦理,讓項目提前三個月完成竣工驗收備案。1月3日拿到不動産證後,張甯終于松了一口氣:“對我們來說,項目早開工一天就是一天的效益。要不是行政審批服務局從業人員及時發現并幫助代辦,項目到現在還是一頭霧水。”
營商環境相當于陽光雨露和土壤,決定着産業的萌芽和健康成長。近年來,汶上縣緊盯企業和群衆的辦事痛點、堵點和難點,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推進商事登記“掌上辦”,企業設立實作全流程網上最快2小時辦結。開展預約、跟蹤、延時、上門等多元化服務,與13市24區縣實作企業登記跨域通辦。不僅如此,當地通過推行“告知承諾”制實作施工許可“一單即辦”,通過組織聯合竣工驗收至少縮短60天項目工期,通過“幫辦代辦”制度讓項目實作極簡審批。汶上縣還選取人流量大、企業衆多、商業繁華的3個鄉鎮和3個社群設定行政審批綜合服務站所,形成以縣為民服務中心為“1”的行政審批“1+3+3”新模式,讓群衆就近辦理政務服務事項。2021年,全縣新增市場主體12574家,同比增長24.10%。
“既激勵創新又引領方向,既呵護關懷又排憂解難。”汶上縣委書記高永幹表示,是重點就要毫不猶豫地全力聚焦,有困難就要全神貫注地奮力攻克,隻有全縣上下一心想在産業、聚力幹在産業,才能實作縣域經濟高品質崛起。近年來,汶上縣瞄準特色發展方向,加快轉型更新步伐,三次産業結構優化為16.6:41.2:42.2,“四上”企業達到394家,稅收過千萬元企業36家。2021年,全縣頂住經濟下行和疫情沖擊“雙重壓力”,地區生産總值達到248億元,近五年來年均增長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