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衰落的開始:晚明三大懸案之梃擊案

開局一隻碗,結局一根繩,這是明朝。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這是明朝。

治隆唐宋,遠邁漢唐,這也是明朝。

“民初四大案”煌煌開端,“明末三大案”草草收場,這還是明朝。

由此觀之,明朝可真是一個神奇的王朝。

今天,我們介紹的便是晚明時期,橫跨萬曆、泰昌、天啟三代,短短四年的時間裡發生的三件舉世震驚的迷案,即梃擊、紅丸和移宮三大案。

之是以稱之為迷案,乃是因為這三場案子幾經反複,但都以草草收場而結束。

那麼,這三大迷案的曆史真相是什麼?為何稱它們是明朝衰落的标志?它們又是怎麼影響到了明朝的曆史走向?

明末第一大案:梃擊案

妻妾之争,自古有之,而在晚明的紫禁城内,這一争鬥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晚明的後宮告訴你,後妃之間的争風吃醋不算什麼,由後宮争鬥引發的皇儲之争、黨派之争、甚至于人性之争,才是最大的看點。

首先來說這三大案的起因案件——梃擊案。

開端自然是不落俗套的後妃之争。萬曆皇帝(明神宗)在位時,鄭貴妃頗得盛寵。這對于帝王來說,也是平常,畢竟,古往今來,哪個皇帝沒個寵妃呢?

明朝衰落的開始:晚明三大懸案之梃擊案

可事情壞也就壞在了這盛寵上面,要不怎麼有個詞叫做“恃寵而驕”呢?得寵後的鄭貴妃可不單單隻沉迷于眼前的君恩,她還要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怎麼才能保證能有長長久久的榮華富貴呢?自然就是自己的兒子能坐上那萬人之上的位子。

但此時,萬曆皇帝的膝下還有皇長子朱常洛在,若是論長幼有序,鄭貴妃所生之子福王朱常洵被立為太子的希望并不大。

可架不住萬曆皇帝愛屋及烏啊,雖然有“立嗣立長”的祖訓在,可是在枕邊風的作用下,萬曆皇帝也生出了将常洵立為太子的想法,但此舉遭到了群臣的一緻反對,他們紛紛上書請求皇帝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事情的結果就是,因為東林黨人對朱常洛的支援聲勢浩大,萬曆皇帝為固國本,隻好應了大臣們的請求,立朱常洛為皇太子,并将幼子遣到了封地洛陽,遠離了政治中心紫禁城。

明朝衰落的開始:晚明三大懸案之梃擊案

朱常洛劇照

皇儲之争暫告一段落。

然而,就在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這一天(1615年),一個名叫張差的瘋漢闖進了朱常洛的寝宮。說來也怪,都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刺殺一朝太子,沒有趁手的兵器可還行?可這位老哥偏偏不走尋常路,直接拎了一根棗木梃就直愣愣的闖進來了。

結果可想而知,在三步一職守的皇宮中,瘋漢張差的刺殺計劃終以失敗告終。事關身家性命,朱常洛不敢耽擱,忙将此事禀奏給了老爸萬曆皇帝。

明朝衰落的開始:晚明三大懸案之梃擊案

萬曆皇帝一聽,刺殺儲君,這可是件大事,馬虎不得,于是,指令刑部審問刺客張差。

然而,審問出來的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

要說這張差,咱也不知道他是真瘋還是假瘋,總之,在審問的過程中,他的回答是颠三倒四,含糊不清。

初次審問他為何要闖皇宮,他隻說是為了“吃齋讨封”,在刑部的詳細逼問之下,才了解到起因是張差與人發生了糾紛,覺得自己蒙冤,便打算赴朝擊鼓鳴冤。

沒想到在路上張差遇見了兩名男子,聽到張差的打算,他們便騙其說,想進宮那可是需要憑據的。當然,這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隻要老兄你手持木棒,即便是沒有憑據你也能進宮伸冤的。

于是,張差就相信了,于是就有了慈慶宮中發生的一幕。

雖然太子朱常洛安然無恙,可張差在闖宮之時打傷了守門官。是以,按照大明律法,張差此舉屬于殿前傷人,以斬首罪論之。

對于刑部來說,這就是一起簡單的瘋漢誤闖宮門事件,隻要将其斬首示衆以儆效尤即可。

但提牢的主事王之寀卻并不這樣認為,真的是單純的瘋漢伸冤事件嗎?

并不見得。

首先,既是瘋子,怎會清楚遇事不公之時要進宮伸冤?

其次,那兩個偶遇的男子是什麼身份,又是出于什麼動機告訴張差手持木棒就可進宮伸冤?

再次,一個首次進宮的人,怎麼會那麼湊巧的在大小殿林立的皇宮中就找到了太子所居住的慈慶宮?

最後,先前審理此案的官員皆是浙江籍人士,而鄭貴妃恰恰與當時的浙黨領袖方從哲關系密切,審問結果的公正性受到質疑。

因而,王之寀斷定此事另有隐情,而事情也确如王之寀所料,在王之寀以“實趙則與飯,不招則饑死”威逼利誘之下,張差終于道出實情。

原來,此前張差不過是個依靠砍柴和打獵為生的普通人,一個月前,他前往濟州賣了手中的柴和獵物後,一時興起就去了賭場。

賭這種事,大家都知道,十有九輸,而張差自然也不能幸免,将辛辛苦苦打獵砍柴賺來的錢輸了個精光。

就在張差走投無路之際,一個太監找上了他,說可以給他賺錢的機會,于是,張差就跟着這名太監來到了京城。太監又将他帶到了另一名老公公跟前,在酒飽飯足之後,那位老公公讓他去一個地方打殺人,并說“撞着一個打一個,尤見身穿黃袍者(太子朱常洛)為奸人,要将其打死,殺了我能救你”,之後便給了他一根木棒,将他帶到了慈慶宮外,讓他沖進去殺人。

于是乎,瘋子持棍誤闖宮門的案件就成了刺殺皇太子的謀殺案,大臣們又不淡定了,這皇太子若是出了意外,那最大利益既得者就是福王朱常洵,那此事的幕後主使必定與其生母鄭貴妃脫不了幹系。

經過徹查後,張差口中的兩位公公的身份也浮出了水面,正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和劉成。

于是,何士晉、王志、張問達等大臣們紛紛上書譴責外戚鄭國泰包藏禍心,擾亂朝綱。

這讓鄭貴妃大為恐慌,急忙在萬曆皇帝面前哭訴喊冤,請求皇帝為她做主,萬曆皇帝頭痛不已,但還是給鄭貴妃機會,讓她親自去向太子解釋清楚。

明朝衰落的開始:晚明三大懸案之梃擊案

這老爹要護着鄭貴妃,朱常洛作為兒子也隻能順了老爹的意,因為皇帝和太子都不願深究此事,刺殺事件能以瘋癫奸徒罪論之,犯人張差被處以淩遲之刑。

據《先撥志始》記載,張差臨終前曾說:“同謀做事,事敗,獨推我死,而多官,竟付之不問。”

此後不久,刑部、大理寺、督察院三方前後五次審問龐保和劉成二人,但因為主要人證張差已經不在,龐保和劉成均否認自己與此案有關。

同年六月一日,明神宗為避免此事再生波折,便秘密下令将龐保、劉成二人處死,并将主審官員王之寀罷黜為民。

明朝衰落的開始:晚明三大懸案之梃擊案

禦史劉光複認為神宗此舉太過草率,在朝班中當衆抗議,神宗龍顔大怒,當即下令錦衣衛将人梃杖。

朝臣們見此情況,即便是心有疑慮,也不敢表現出來,再說,太子都不追究了,他們還往前湊個什麼勁兒啊,嫌自己的命太長了嗎?

于是,轟動紫禁城的梃擊案就這樣被草草了之,更因為涉案人員的被滅口,以至于即便是有人想查,也是無從查起。

參考資料:

《石匮書》

《明史紀事本末》

《先撥志始》

下期内容:明朝衰落的開始:晚明三大懸案之紅丸案

未經本賬号允許,内容不得轉載。

圖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本賬号予以删除。

歡迎評論區踴躍讨論、留言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