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唐代曆史中,被唐高宗以“皇後禮儀”下葬的公主究竟是誰?

小女兒一直是最受寵的,父親疼愛,哥哥也不例外。

在唐代曆史中,被唐高宗以“皇後禮儀”下葬的公主,僅有新城公主一人,這位新城公主,乃是長孫皇後在離開人世之前,生下的最後一個女兒,她存在的意義對于李世民以及李世民的幾個嫡子嫡女來說,意義非凡。

在唐代曆史中,被唐高宗以“皇後禮儀”下葬的公主究竟是誰?

新城公主出生于貞觀八年,生下了她之後,長孫皇後身體開始不好,兩年之後,長孫皇後就去世了,留下了對母親記憶都不怎麼深刻的小女兒在人世。

長孫皇後崩,對于李世民和他與長孫皇後的子女而言,改變是很大的,李承乾開始變得自卑陰暗,李泰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野心,李治因為母親的離去而變得更加懦弱,反正親哥親姐們都各自心事、悲傷,新城公主隻是一個小幼童,無法知覺。

也許是出于對妻子的愧疚,李世民決定把新城公主帶在身邊親自撫養。

與新城公主一起被親自撫養的,還有大她六歲的哥哥李治,這對兄妹,因為年紀的差距不大,是以感情是真的非常好。

在貞觀十六年,新城公主還不是新城公主,而是“衡山郡主”。

因為隋唐以來的統治者觀念,很排斥以“山河”所在作為封地,是以“衡山”這一個封号,多少是有些不符合正常的,可是李世民給予“衡山”的封号給小女兒,目的也是為了借用這種“名山大川”的氣運來增加她的氣運,顧名思義,就是希望小女兒長命百歲,人生幸福。

實封了衡山郡主後,次年,李世民又開始安排女兒的終身大事。

對于新城公主的終身大事,不得不說李世民是有些“無奈”的。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的“鏡子”魏征危在旦夕,在彌留之際,魏征面對着李世民空流淚,卻無言,李世民明白魏征的意思,于是許諾魏征,把自己最寶貝的小女兒許配給魏征之子魏叔玉,保證魏家往後的衣食無憂。

得到這個承諾,魏征放下心來,撒手人寰。

可是就是從聯姻開始,新城公主開始了一段悲哀的命運。

魏征死後不久,李承乾意圖謀反暴露,因為當年魏征乃是李承乾老師,李世民憤怒之餘,找到了已經死去的魏征的麻煩,把寫給魏征的墓碑推倒,廢掉了魏叔玉和新城公主的婚約,年幼的新城公主,第一次遭受到了來自于政治因素的不快樂。

這還不算完,李世民或許是怕自己并不能長命百歲,對于小女兒的婚姻,他還是要堅持安排,眼看着魏家不靠譜了,李世民又找到了長孫皇後的家族,他把小女兒又許配給了長孫皇後的堂弟,按輩分來說,也就是新城公主的舅舅長孫诠。

雖然政治婚姻看似殘忍,可确實是身為公主的新城公主最好的下半生歸宿。

在唐代曆史中,被唐高宗以“皇後禮儀”下葬的公主究竟是誰?

貞觀二十三年,新城公主臨近出嫁的時候,李世民卻看不到這一幕了,李世民在這一年駕崩,新城公主的婚禮也因為李世民的駕崩而推遲。

但幸運的是,新登基的皇帝乃是新城公主的親哥哥,而且還是性格脾氣最好的李治,而李治,也對妹妹疼愛有加。

在為李世民守孝三年後,新城公主正式出嫁,在出嫁前,唐高宗為妹妹重新封了“食邑”,乃是新城郡長公主,而新城公主也以這個身份風光地嫁給了長孫诠。

婚後的生活,新城公主過得還算是不錯的,可是這場美好的生活,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中,注定不能長久下去,因為在不久之後,新城公主的“小媽”,也是新城公主的“嫂子”武則天,将會對長孫家進行殘忍的打擊。

唐高宗登基時,他受到舅舅長孫無忌的“制衡“是很嚴重的,久而久之,唐高宗就想架空長孫無忌,于是将自己的妃子“武媚娘”推出來和當時他的皇後王皇後來“争奪”皇後之位,這件事情,演變成了朝堂的政治鬥争。

以長孫無忌為首的人,堅決反對“廢王立武”,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争,最後因為李績對唐高宗的無條件支援而宣告唐高宗成功,武則天成功被立為皇後。

在唐代曆史中,被唐高宗以“皇後禮儀”下葬的公主究竟是誰?

可唐高宗也沒想到,他讓武則天做政治代言人,卻讓武則天一步步侵蝕了他的權力,武則天對曾經和她作對的大臣展開了殘忍的打擊,長孫無忌被流放至死,而長孫家也受到波及,自然而言的,長孫诠也倒黴了。

這是一場對于唐太宗的女兒而言,十分殘忍的事實。

不出意料的,身居重要位置的長孫诠也被除掉了,這裡面到底有幾分唐高宗的意思或者是武則天的意思,外人不得而知,隻知道的是,新城公主苦苦求情也無果,最後成為了一個“寡婦”,對于妹妹的這個遭遇,唐高宗是很内疚的。

為了彌補妹妹,唐高宗想了很多辦法,但最後,還是想出了“再次聯姻”的辦法。

當時的關中有望族“韋氏”,韋氏有一男子名為“韋正矩”,唐高宗想要撮合新城公主和韋正矩的婚事,加上武則天在另一旁極力主導,這件事情就成了。

看起來很殘忍,明明唐高宗都知道自己妹妹喪夫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情,為什麼還要這麼殘忍地逼着她再嫁給另外一個男人呢?

這其實就和當時的時代觀念有關,在世人眼中看來,再嫁并沒有什麼問題,可是一直是寡婦,甚至是孤獨終老,那才可怕,假如真的是那樣,那麼新城公主連死後墓碑都将寫不明白她的一生。

在唐代曆史中,被唐高宗以“皇後禮儀”下葬的公主究竟是誰?

在兩種不妥的情形之下,唐高宗選擇的是最适合的辦法,還是讓新城公主與韋正矩成婚了,新城公主已經無力拒絕,隻能順應哥哥的安排。

也是從這次婚姻開始,唐高宗充滿了對妹妹的愧疚,他把韋正矩的官位直接拔升到三品,為的就是讓妹妹看起來嫁給了一個體面的人。

但這次婚姻,新城公主活得像是行屍走肉,唐高宗經常喊來妹夫問話,問他和新城公主的生活如何,韋正矩說二人之間還是相敬如賓的,可在韋正矩的附中傳言,這位長公主驸馬,有“失禮”于新城長公主的行為。

所謂“失禮”,指的就是韋正矩對新城公主的态度不恭敬。

婚後的第二年,新城公主就患上了疾病,唐高宗得知妹妹身體難以痊愈,于是大量建造佛寺,目的是為了給妹妹祈福,可惜的是,唐高宗的努力最終沒有多大作用,新城公主還是在幽怨和傳聞的“冷暴力”下,離開人世。

胞妹的離去,讓唐高宗震怒,因為唐高宗自知對不起新城公主,是以關于妹妹的死,唐高宗把自責化為對他人的憤怒宣洩,首當其沖的,就是長公主驸馬韋正矩,唐高宗讓三司嚴刑審訊韋正矩,要韋正矩如實交代如何薄待公主。

韋正矩也是無辜的,關于這些風言風語,他早就沒有辦法一一澄清,如今妻子還死了,他也是百口莫辯了,唐高宗更是心狠,直接下令處死韋正矩,等于讓韋正矩為新城公主陪葬了。

唐高宗最終決定讓妹妹陪葬昭陵,以皇後之禮安排她下葬,冷靜下來後,唐高宗知道自己對于韋正矩有些過火了,于是又補償韋家,不過唐高宗在新城公主的墓室裡,将那些“侍女壁畫”中的人物臉部全部毀掉。

在唐代曆史中,被唐高宗以“皇後禮儀”下葬的公主究竟是誰?

這樣做的原因,就是為了表示唐高宗對這些侍女們的怪罪,他認為,新城公主這麼年輕就去世,跟這些侍女們不細心照顧有着很直接的關系。

總的來說,這一切的行為,都是唐高宗“單方面”的贖罪,這贖罪,還包括了唐高宗代替他父親李世民的部分,他隻能以這種最力所能及的方式,來彌補自己對妹妹的那種愧疚的缺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