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5年,如日本還不投降會怎樣?看看日本當年糧食産量就知道了

被各方強烈進攻的日軍到了二戰後期已經失去了理性,已經不能理智的判斷戰況,究其原因,首先當時的軍事科技還不夠先進,日本軍隊的認知裡是沒有原子彈這個概念的,再次德軍在當時也是很強大的存在,多方面都碾壓各國德軍向整個歐洲發起挑戰。裝備精良,名将雲集。德國的支援就是最大的話語權日本狂妄無比,更加确信能夠稱霸亞洲但是這時給了日本靈魂上的一擊自己的法西斯大哥竟然被打敗了,選擇了戰敗國的結局但是此時的日本還在垂死掙紮,因為一旦投降那麼就會有巨額的戰争賠款等着它,反法西斯聯盟的各國都想分一杯羹但是當時的日本經濟已經難以承受

1945年,如日本還不投降會怎樣?看看日本當年糧食産量就知道了

這樣的打擊對經濟來說這絕對是毀滅性的打擊日本就是拼死抵抗最後也隻能是以戰敗國的身份立于世界當時的美國已經開始向日本學習其殘忍的手段,除了制造出原子彈之外還準備在日本國土上投放細菌武器也就是生化武器,這種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将會對日本國民産生緻命性的威脅,該計劃如果在日本國土實施,納悶就可以導緻日本農作物大面積大規模減産,更有可能因為污染問題導緻産量為零1945年日本農作物的産量就僅僅隻有645噸,遠遠不能滿足國内需求。這個産量根本就無法給一場大規模大範圍的持久戰提供軍用所需。當時的日本如果還堅持在前線與各國頑戰最後的慘狀可能我們難以想象

1945年,如日本還不投降會怎樣?看看日本當年糧食産量就知道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那麼如果日軍沒有投降現在的局面又是怎樣的呢?根據當時國際形勢,其實我們也能顯然分析道,日本侵略者即使不投降也不會堅持很久。日本将中立地位的美國拉進戰場,成為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最強勁的對手,日本雖然國力不差,但是裝備技術上遠遠不如美國,是以日軍非常被動,日本失去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并受到美軍的軍事管制。在日軍的主要戰線中國戰場上,由于1945年8月,一群蘇聯紅軍進軍東北,關東軍被全部殲殺剿滅,大分部戰敗士兵的後果就是成為苦力,去環境惡劣的西伯利亞地區搞建設。日本已經成為過街老鼠,這種情況下還是要垂死掙紮的話,最大的可能就是落在美蘇兩大國的手中,況且長期戰争狀态下的日本早已财力緊缺,下層人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更不用說還有餘力為戰争做貢獻了,就算外面的大國能夠吞下這口氣,不與日本計較,國内民生哀怨,人民艱苦,這樣的内憂沒有及時處理的話,最後除了失敗還是失敗。

1945年,如日本還不投降會怎樣?看看日本當年糧食産量就知道了

世界反法西斯戰争中,日本侵犯者殘暴開戰,造成無數人流離失所,橫屍遍野,早已經越過人性的底線,殘酷冷血舉世聞名。但是這樣的好戰情緒不僅僅存在在日軍身上,當時日本的普通群眾也帝國主義思想洗了腦,尤其是當時的日本女性,遠遠沒有看上去那樣溫順,而那時對已經固化思想的日本女生而言,天皇是日本的最高統治者,也是日本的象征,她們極度崇尚天皇,認為天皇是高不可攀的聖潔人物,天皇的指令可以讓她們不惜一切代價去完成。天皇說前線需要兵源補充,日本女性就鼓勵丈夫參軍,為國奉獻。還有衆多的女子會選擇随軍出征犧牲自己肉體的荒謬行為,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慰安婦,每位女性都自發進入軍中慰問各位士兵。二戰末期日本石油嚴重缺乏,燃料已經不能滿足長期的戰争消耗,為了戰場需要,日本百姓每天都在尋找石油的可替代物。最後幾乎每天都有一半百姓在挖松樹根,隻因為當時有專家提出,松樹根裡面的油脂可以提煉出來在石油緊缺時可以暫時代替。可見日本對戰争的狂熱是與生俱來的。

1945年,如日本還不投降會怎樣?看看日本當年糧食産量就知道了

當年二戰,日本為了加速擴張,就對全國的農民進行了征選,日本當年是租佃制,農民雖然不少,但剝削農民的人更多,勞動力本就不足的日本,現在就更不足了,是以這也造成日本農業的毀滅性傷害,農業遭到沖擊,糧食自然就少。到了二戰快結束,那會日本人已經慘到無米可吃的地步,别說什麼髒了,什麼壞了,就連這些都是奢望。一直到了二戰結束,日本在農業方面也沒有恢複戰前水準,這些在戰争裡面活下來的人,便被活活餓死。這樣的局面,都是日本高層一手造成的。

1945年,如日本還不投降會怎樣?看看日本當年糧食産量就知道了

前面已經提到在1945年的時候,日本農作物産量極低,根本就無法支撐這場消耗巨大的持久戰,645噸的産量,在很多人眼裡隻是一個數字,我們舉個例子看一下這個産量能帶來多少價值,哪怕日本國内全部勒緊褲腰帶,将這批農作物作為軍需用品一粒不剩的供給戰場,最多能夠前線半年,這還不算行軍途中的各種消耗,但是這個物資是老百姓全數奉上的,前線能緩半年,大後方可能撐一個周就餓殍遍野了。而且由于蘇聯老大哥加入中國戰場,大大提高了反法西斯中國戰場的戰鬥力,日本軍隊已經快油盡燈枯,疲于對付,沒有能力再拉長戰線,日軍狂妄自大将美國拉進戰場卻無力還擊,在太平洋戰場上傷亡慘重,國内經濟長期被戰争消耗,已經在崩潰的邊緣,這個時候萬不能再受打擊,人民生活極為艱苦,在這樣的國内外背景下,日本根本就沒有辦法繼續這場拉鋸戰,就算頑抗到底,相信過不了多久不是被幾大國夾擊就是國内起義不斷,敗局已定。

1945年,如日本還不投降會怎樣?看看日本當年糧食産量就知道了

1945年7月25日,世界曆史程序在這一天産生巨大改變,美國的空軍司令柯蒂斯李梅本來準備按照之前的計劃登陸日本對日作戰,但是他在這時,得到了軍部的内部消息,那是美國長期研究得到的結果,是曼哈頓工程的一大成就,這個成果爆炸現場硝煙四起,巨型煙霧盤旋在半空,新型武器産生的殺傷力是出乎意料的,從來沒有想過這枚小小炸彈成了扭轉戰局的最關鍵因素。此時的柯蒂斯李梅少将微微一笑,心中已做好了打算。在美軍兩次襲擊轟炸東京後,美國意識到,日本所受的教育是不會輕易投降的,如果登陸日本本土作戰,按照日本自殺式的戰術,美軍勢必會造成巨大的傷亡。但原子彈的到來就可以無需消耗太多軍力就能進行一場戰鬥,1945年8月6日,日本廣島發生了一場損失浩大的爆炸,3天後長崎也遭到原子彈的猛力攻擊。原子彈的出現成為了二戰提前結束的直接原因,此後日本的國民經濟、戰鬥力始終無法繼續,直至日本選擇無條件投降。

1945年,如日本還不投降會怎樣?看看日本當年糧食産量就知道了

假如說二戰日本不投降,我隻能說後果可能是以後就沒有日本了,首先自身本土就已經毫無防禦可言了,連軍人的基本溫飽都無法解決,根本無法繼續作戰,首先吃都吃不飽,哪有力氣去戰鬥,是以才說就算日本不投,戰敗也是必然的,在當時,美國還有另一個戰略,那就是拿水雷封鎖了日本全國,隻要資源不能進出,不費一兵一卒,便能打敗日軍。再加上美國本身就有進攻的打算,說到底就算原子彈試爆失敗了,日本也遲早會淪陷,當國土被外軍踏入,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了,日本不管是兒童還是婦女,一定會全民皆兵,拿起武器,即使是以卵擊石,就算是美軍也估算了損失會十分慘重,但日本卻也不輕松,基本是傷敵一千,然而自損八百。總的來說,日本就算甯死不投,拼到最後,很有可能再無日本這個國家了吧。

1945年,如日本還不投降會怎樣?看看日本當年糧食産量就知道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後,被卷入了戰争的人民長期被籠罩在戰火的陰影之下,中國有1700萬人民在二戰中失去生命,有9500人因為二戰無法過上甯靜的生活,每天睜開眼睛都得為衣食住行發愁,有兩億多人民不同程度的受戰争影響,平靜的生活被打亂,各自偏離了他們本來的人生軌道,經濟方面的損失已經到了無法計算的程度。中國光是現有财産的減少就遠超400億美元,這還沒有加上那些無法用金錢來估量的損失比如說文物損毀、生态破壞等。中國在二戰中的投入和耗損更是一個天文數字,竟然超過了6000億美元。這些統計資料代表着曆史,大多數人可能難以被它們觸動,然而這些數字落在那個時代每一個人的頭上,都意味着失去、犧牲和奉獻。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們更不能忘記過去屈辱的曆史,沒有先烈們的付出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永遠記得那些英雄志士們熱血的溫度。

1945年,如日本還不投降會怎樣?看看日本當年糧食産量就知道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