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咎由自取!北韓戰争中,麥克阿瑟被杜魯門撤職的内幕真相是什麼?

1951年4月1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突然宣布免去麥克阿瑟遠東美軍統帥職務,并同時任命李奇微中将接替他的職務。

為此,杜魯門給出的理由是:“麥克阿瑟在有關正式職守的問題上,不能夠全心全意地支援美國政府的政策和聯合國的政策。”

縱然如此,此決定一出,還是令很多人疑惑不解,一時間輿論嘩然!

那麼,麥克阿瑟被解職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難道就真如杜魯門所說的那樣,不肯全心全意支援美國及“聯合國”的政策嗎?

本篇文章就來對這一事件的起因做一番簡要分析,探讨一下麥克阿瑟被杜魯門撤職的内幕真相究竟是什麼?當然,其中如有不實或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咎由自取!北韓戰争中,麥克阿瑟被杜魯門撤職的内幕真相是什麼?

“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之是以會被“突然”解職,并非是杜魯門心血來潮所緻,而是早有預謀的。

實際上從北韓戰争爆發之初,杜魯門就已經有撤掉麥克阿瑟的打算了,但終因時局問題,故而對其一再忍讓!

而杜魯門之是以會撤掉麥克阿瑟,在筆者來看,原因有三!

第一、麥克阿瑟與杜魯門在戰略問題上産生了根本性的沖突

首先最典型的就是“台灣問題”!

1950年6月25日,北韓戰争爆發。而在北韓戰争爆發的第二天,美國的第一反應并不是馳援南北韓,而是“武裝封鎖台灣海峽”!

那麼,美國為什麼在北韓戰争爆發後對台灣問題會如此敏感呢?

為此,麥克阿瑟曾做出過相應的解釋:

“如果台灣落到了中共的手裡并且能為蘇聯所用,拿麼就相當于給了我們的對手相當于數十輛航空母艦組成的艦隊,也就能給美國在沖繩和菲律賓的基地‘将上一軍’。”

直白一點來說,就是:美國擔心蘇聯利用台灣來打擊甚至是控制他們在遠東的利益。

北韓戰争爆發,對于敗退到台灣的蔣介石來說,可謂是“絕處逢生”。因為這樣一來,不但台灣島内暫時安全了,而且北韓戰争很可能會引起他一直期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日後他借助美國的力量實作自己的夢想,也就有可能了。為此,蔣介石還向美國提出要出兵3.3萬人赴朝助戰,然而卻被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拒絕。

艾奇遜的理由很簡單,他認為蔣介石的這支部隊是不可靠的,訓練不善,“也許他們爾後給你惹的麻煩較之他們能幫的忙可能更多”。

而杜魯門則更加直接,他認為蔣介石的部隊“從來都是一無用處”,甚至還聲稱:“想派蔣介石的部隊赴朝助戰,無論如何我是不會讓這事發生的。”

總而言之,杜魯門政府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讓蔣介石派兵參戰的。

咎由自取!北韓戰争中,麥克阿瑟被杜魯門撤職的内幕真相是什麼?

麥克阿瑟和蔣介石

但是麥克阿瑟可不這麼認為,他堅持要蔣介石的軍隊參戰,用當時麥克阿瑟派駐台灣軍事聯絡組組長費爾德的話來說就是:

“如果不能得到台灣軍隊的及時增援,又不能立即從日本調兵赴韓作戰,那麼南韓的命運極其危險。”

而為了表示讓蔣軍入朝的決心,麥克阿瑟不僅在未取得白宮方面同意的情況下,就親自前往台灣找蔣介石面談,還特地由沖繩和菲律賓調撥近10萬噸二戰中美軍剩餘的軍事裝備和彈藥給台灣。

1950年8月4日,杜魯門派特使哈裡曼前往東京向麥克阿瑟轉達對台政策時,對其再三強調不得和蔣介石站在一起。

此外,為了讓麥克阿瑟更能明确白宮方面的意見,參謀長聯席會議甚至還書面通知麥克阿瑟:

“美國在那裡的行動隻限于輔助性行動,不打算使用台灣武裝部隊,不能答應蔣介石的要求,以免引起中國參戰而卷入一場世界大戰。”

然而,盡管杜魯門再三強調,但麥克阿瑟依舊“不買賬”,他仍将台灣看得十分重要,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台灣是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是以你看,麥克阿瑟與杜魯門政府所持的立場,其實是互相抵觸的。被稱為“亞洲太上皇”的麥克阿瑟雖然享有很高的聲譽,但其本身隻是一個軍事将領而已,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自然是不現實的,他必須聽命于他的政府,否則人人都像他一樣,那國家豈不亂套了嗎?

以緻于在1950年12月6日的時候,杜魯門還給麥克阿瑟下了一道極其嚴厲的指令:一是,禁止他采取任何未經許可的行動;二是,禁止他發表任何未經準許的政策性聲明。

自此之後,心中充斥着萬千怒火的麥克阿瑟曾多次公開發表聲明,攻擊杜魯門的政策。

是以,杜魯門撤他的職,也就是遲早的事情了!

咎由自取!北韓戰争中,麥克阿瑟被杜魯門撤職的内幕真相是什麼?

美國總統杜魯門

而除了台灣問題之外,關于亞洲和歐洲的問題上,麥克阿瑟和杜魯門政府也持相反意見。

按照西方地緣政治學中的觀點,歐洲是世界的“心髒地帶”,誰要是“占領”了歐洲,那麼誰就能獨霸世界。簡言之,歐洲有着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而美國和蘇聯在歐洲都擁有着重大的政治和經濟上的利益,尤其是在二戰後,蘇聯控制了東歐,美國控制了西歐,進而使其漸漸演變成了“兩個不同的陣營”,即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态開始出現了尖銳之對立。

當時,蘇聯利用自己身處世界島中心的便利,欲圖稱霸全球;而美國自然也不甘示弱,他們通過在政治上實行杜魯門主義,經濟上實行馬歇爾計劃,軍事上建立起北約組織,進而以達到控制歐洲、遏制蘇聯,以此來實作自己稱霸全球之目的。

而在杜魯門政府看來,西歐無論是工業、技術還是資源等,對美國來說都非常重要,尤其是西歐在血緣和文化上更是與美國密不可分。

對于美國來說,一旦失去歐洲,那麼形勢就會立即朝着有利于蘇聯的方向發展,北約組織很可能也會面臨解體之危險,果真如此的話,美國必将受到孤立。

是以,杜魯門政府的外交政策,始終是都堅持“歐洲第一,亞洲第二”這一戰略的。

咎由自取!北韓戰争中,麥克阿瑟被杜魯門撤職的内幕真相是什麼?

實際上關于這一點,在整個“北韓戰争”中都有很好地表現。對于當時的美國來說,蘇聯才是他們的主要對手。但是,他們在北韓戰場上遇到的對手并不是蘇聯,而是中國。

整個北韓戰争中,美國已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不僅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結果,反而還損失慘重,而此時的蘇聯卻還在養精蓄銳,這不得不讓杜魯門政府感到擔心。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并不符合美國的利益,這與美國的全球戰略重點更是背道而馳的。

時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布萊德雷為此還曾說過這樣一句非常著名的話:“要是真的把戰争擴大到亞洲大陸的話,那這就是在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地點進行的一場錯誤的戰争。”

然而,“聯合國軍”總司令,号稱亞洲“太上皇”的麥克阿瑟卻不這麼認為,他堅持亞洲才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重點。就像他說的那樣:“世界未來的命運将在亞洲決定。”

實事求是地說,如果放在今天來看,麥克阿瑟所言還是很有道理的,此人的确遠見卓識。但是,在當時那個環境下,他的言論完全就是“悖逆之言”,因為這完全不符合當時自己國家的利益。

自此,麥克阿瑟開始以不同形式抨擊、譴責杜魯門政府。1951年3月20日,麥克阿瑟在給衆議員馬丁的信中,措詞極其尖銳的譴責了美國上司人,以緻于杜魯門政府皆認為麥克阿瑟這封信“足以構成對現行國策的挑戰了。”

是以從這裡我們就不難看出,麥克阿瑟如此行事,最後被撤職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咎由自取!北韓戰争中,麥克阿瑟被杜魯門撤職的内幕真相是什麼?

北韓戰争局勢圖

最後一點,便是關于北韓戰争的擴大與限制問題!

對于“戰争狂人”麥克阿瑟來說,他自然想将戰争擴大化,尤其是他上司的“聯合國軍”在遭到中朝軍隊的沉重打擊,被趕回“三八線”之後,這一想法則更加強烈。

為了能實作這一願景,他不斷向杜魯門請求擴大戰争,甚至是使用原子彈等。

但杜魯門政府卻始終主張将戰争限制在北韓半島即可,現在就局部戰争而言,美國已經投入巨大,如果戰争一旦擴大,那麼将要投入多少的人力物力,這簡直不敢想象。再說,如果深陷亞洲,那麼一旦蘇聯方面對歐洲下手,美國所維系的西歐陣營,不就崩盤了嗎?

是以杜魯門才說:“我們不能讓北韓的行動擴大成為一場大戰……為北韓半島而陷入一場世界大戰不值得。”

然而,這個早習慣遊離于美國政府之外的麥克阿瑟,他對于杜魯門政府的限制戰争政策根本不放在心上。1951年3月2日,他就曾發出一則聲明,希望改變戰争限制在北韓的禁令,并将軍事行動擴充到中國的沿海地區等。

為此,杜魯門極其憤恨地回複道:

“聯合國的一位軍事司令官自作主張地發出這樣一個聲明,是極不平常的事。這是完全漠視不許發表有關對外政策的任何聲明的指令的行為。這是對我作為總統、和最高統帥而釋出的指令的公然違抗。這是對憲法賦予總統的權力的挑戰。這也是對聯合國政策的藐視。”

是以,正是麥克阿瑟與杜魯門政府在戰略上發生的種種沖突,才導緻最後他被撤職。

咎由自取!北韓戰争中,麥克阿瑟被杜魯門撤職的内幕真相是什麼?

麥克阿瑟和杜魯門

第二、“盟友”的壓力

北韓戰場上的“聯合國軍”中,絕大多數國家都是曾經受過二戰摧殘的,其自身也是傷痕累累,而他們之是以會出兵與美國一起參加北韓戰争,不過是從自己的政治和意識形态上的考慮而已。畢竟老大發話了,作為小弟,就算再不願意,也要象征性地表示一下。

是以我們會發現,在整個北韓戰争中,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中,美軍出動的兵力為51萬人,南北韓軍為54萬人,而其餘國家出動的兵力還不到5萬人。

而對于美國這些所謂的“仆從國”來說,他們其本意是不想參加戰争的,相反,他們很多都樂意與中國搞好關系,這其中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能在亞洲抵消蘇聯的力量。

但是,麥克阿瑟在北韓戰争中的一系列言行舉止,使得美國和其盟國們的沖突日益加劇。特别是當麥克阿瑟請求說要擴大戰争的時候,美國的那些“盟友”們的反應就越發強烈了。

因為對于他們來說,倘若美國擴大戰争,緻使兩大陣營的局部戰争更新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進而使戰火蔓延到自己國家的話,那麼他們将無力再繼續支撐下去了。

而這其中對美國最不放心的,當屬英國。

咎由自取!北韓戰争中,麥克阿瑟被杜魯門撤職的内幕真相是什麼?

聯合國安理會

為此,英國首相艾德禮還曾不辭辛勞飛往華盛頓會見杜魯門,試圖說服美國不要擴大戰争,并尋求以政治方式解決北韓戰争的途徑。作為美國的盟友,英國十分擔心在戰争擴大後,殃及到自己的國家。

當然,杜魯門政府也深知盟國對美國的重要性,畢竟它想要在西歐維系自己的權威和地位,以此來與蘇聯對抗,那麼就不得不顧及到這些盟友們的态度。反之,如果美國一意孤行,那麼必将成為孤家寡人。

杜魯門政府反複向自己的盟國們表明自己的态度,聲稱絕不會擴大戰争,并且也不會因為北韓戰争而放棄或削弱在歐洲承擔的義務。

但作為“聯合國軍”總司令的麥克阿瑟,卻完全不顧這些“盟友”的态度,多次擅自發表擴大戰争,及一系列不利于盟國關系的聲明,進而使得美國與盟國間的關系複雜化。

尤其是麥克阿瑟在1951年3月2日發表的那份,被西方國家稱之為“檄文”的聲明,頓時在盟國圈裡炸開了鍋,以緻于盟國皆紛紛來電詢問杜魯門政府,問其是否已經改變了政策。

此時杜魯門政府的壓力可想而已,倘若因為麥克阿瑟的言行導緻美國與盟國之間的關系崩盤,那麼後果将不堪設想。

為此,杜魯門還曾憤怒地指責麥克阿瑟:“不惜犧牲我們的盟友以及損害我們同世界自由國家人民間的團結。”

是以,最後在盟國們的重重壓力之下,杜魯門不得不作出撤換麥克阿瑟的決定。

咎由自取!北韓戰争中,麥克阿瑟被杜魯門撤職的内幕真相是什麼?

第三、麥克阿瑟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性格

麥克阿瑟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剛愎自用的性格,其實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當然,導緻他産生這些性格的原因,則基本是因為他在二戰中立下的顯赫功勳。

正因如此,無論是說話還是辦事,他都是一副趾高氣揚、頤指氣使的樣子。這也是導緻他跟杜魯門結怨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威克島會談”了!

随着北韓戰局的不斷變化,身為美國總統的杜魯門急需找麥克阿瑟會談,以了解北韓目前的最新戰況,以及觀察一下麥克阿瑟的态度。

按照正常,國家總統要召見下屬軍官,不管這個軍官的職務、級别有多高,也不管他此刻駐紮在何地,都必須要按時抵達總統辦公室來向他敬禮,聽從他的訓示。

但是,麥克阿瑟并不是一個普通的美國軍官,被稱為亞洲“太上皇”的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回美國見總統的,因為他已經有六年沒有回過美國了。用國務卿艾奇遜的話來說就是:

“此刻的麥克阿瑟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元首,他是日本的天皇和北韓的天皇。”

最後,眼看麥克阿瑟回華盛頓的建議被否定後,又決定在夏威夷會見,因為這樣兩個人的飛行距離幾乎是相等的。這也就是說,麥克阿瑟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和身為總統的杜魯門平起平坐了。

咎由自取!北韓戰争中,麥克阿瑟被杜魯門撤職的内幕真相是什麼?

但這一提議,最後卻沒有得到麥克阿瑟的同意。杜魯門和艾奇遜深知麥克阿瑟想要什麼,于是又提議将會見的地點改在了“威克島”。杜魯門為此要飛行4700英裡,而麥克阿瑟僅需飛行1900英裡就可以到達。

這一決定,使得當時白宮很多官員都很不滿,他們都認為總統讓步太大了,麥克阿瑟太不知好歹了。艾奇遜甚至還憤怒地說:“這簡直就是謀殺!就是對一條狗也不能這樣!”

艾奇遜的這句話也是搞笑,這難道是說,老杜連狗都不如嗎?

然而盡管這樣,麥克阿瑟并不買賬,因為他從一開始就不想參加這場會談,他對杜魯門插手“他的戰争”感到極為反感,因為他認為這是在束縛他的手腳。

當然,最後麥克阿瑟還是去了,兩人也進行了相應的會談。由于這場會議是秘密進行的,是以并沒有人知道他們具體談了什麼,但有一點可以确定的是,麥克阿瑟的傲慢,已經讓杜魯門感到厭煩了。

根據杜魯門的女兒瑪格麗特回憶:麥克阿瑟這個人脾氣暴躁,喜歡吹噓炫耀,杜魯門總統對他十分不滿,覺得他是一位不聽話,又難以駕馭的将軍。

是以長此以往,兩人之間必然會産生嫌隙和沖突,結怨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其實這些,從上文的内容中都能看出來。

咎由自取!北韓戰争中,麥克阿瑟被杜魯門撤職的内幕真相是什麼?

威克島

1951年4月10日,杜魯門終于下令宣布免去麥克阿瑟的各項指揮權,并任命李奇微接替他“聯合國軍”總司令一職。

值得一提的是,鑒于麥克阿瑟顯赫的名聲,杜魯門原本是想以一種較為體面的方式将解職指令遞交給他的,但在解除令傳遞的過程中遇到了麻煩!首先是發報機産生了故障,其次是負責轉交解除令的陸軍部長佩斯正在北韓前線視察,最後則是記者四處打探走漏了消息。

杜魯門深感事态嚴重,為了防止麥克阿瑟利用主動請辭在政治上取勝,于是便匆忙采取了應對政策,即一方面用軍用線路直接向麥克阿瑟下達解職令,另一方面則趕在媒體公布之前,召開記者會釋出解除指令。

最後,麥克阿瑟先是在新聞廣播中聽到自己被解職的消息,一個小時後才收到了指令。麥克阿瑟幾十年光輝無比的軍旅生涯,就這樣草草結束,真乃可悲可歎也!

綜上所述,便是我們對麥克阿瑟被杜魯門撤職的内幕真相做的簡單概述了,究其原因,其實就四個字——咎由自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