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湖南老人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了420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你一定聽過這樣一首歌:

“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沒錯,這就是抗戰時期響徹大江南北的《遊擊隊之歌》,傳唱至今,成了一首名副其實的經典名曲。

這首歌深刻描寫了抗日戰争時期,我軍糧食彈藥嚴重不足的艱難處境。不過,在真實的抗戰歲月裡,八路軍的糧草和槍炮來源,可沒有歌曲裡唱得那麼輕松。

湖南老人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了420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在抗日戰争時期,由于國民政府的壓制、敵人的襲擾等一系列原因,使得八路軍的後勤補給始終難以得到保障。在那個物資極其匮乏的年代,我軍除了缺少槍支彈藥之外,就連最基本的生活都無法得到保障。

比如在抗戰初期,菜金,普通人員每人每天是0.05元、輕傷病員0.13元、重傷病員0.23元、特重傷病員0.4元、學校教職學員0.1元。

此外,對于官兵的津貼費來說,戰士、班長的每人每月為1.5元;排級幹部2.5元;連級幹部3.5元;營團級幹部4元;旅以上幹部5元。

盡管在1940年,這些相應的經費補貼都有所提高,但總的來說還是很低,戰士們的生活基本隻能算是簡單的維持。

1943年,我根據地更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中!

而為了減輕群衆的負擔,共度災荒,我晉冀魯豫邊區财政委員會還為此做出決定:從本年10月起,所有部隊的菜金、津貼等費用一律停止供給,由各部隊自行籌措解決。

是以由此可見,當時我軍所面臨的困難之嚴重性!然而盡管如此,我軍仍舊在堅持抗日,并且還時刻保持着我軍的優良傳統——不拿群衆的一針一線!

湖南老人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了420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圖 | 八路軍戰士

當然了,盡管我軍始終保持着嚴格的組織紀律,但卻也無法阻擋人民群衆捐款捐物、支援我軍的熱情。

在我軍面臨困難的時候,老百姓常常自發組織起來,為我軍送錢送糧,盡最大的力量幫助我軍度過難關。

是以可以說,我軍之是以能戰勝日本侵略者、推翻蔣家王朝,是離不開人民群衆的大力支援的。

不過,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八路軍也會留下借條,并且約定日後一定會給予償還。

是以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紅軍時期,還是抗日戰争時期,亦或是解放戰争時期,我軍給老百姓打下了很多借條,但最後真正拿着這些借條來找政府兌現的,卻是少之又少。

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沒有将它當回事,或是當場就給“撕了”,或是當成是珍貴的“文物”給珍藏了起來,傳至子孫後代!

湖南老人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了420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最後,兩人經過一夜的摸爬,終于來到了一戶老鄉家門前!

他們敲門進去,向老鄉講述了自己的經曆,接着,老鄉便熱情地招待他們吃了頓飯,并安排他們在家中休息!

當時,兩人除了身上所帶的武器之外,身無分文,是以在後來準備離開時,還有點不好意思!

但老鄉一眼便看出了他們倆的心事,說道:“你們為咱窮人打天下,把命都搭上了,吃幾天飯算個啥,你們放心走吧!”

但這兩位戰士卻搖頭說道:“我們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拿群衆的一針一線,更不能吃老鄉的飯不給錢。現在我們确實沒有錢,但我倆給你寫張欠條,将來等仗打完了,我們一定上門來還。”

兩人說完,便給老鄉寫了一張欠條:

“在貴家吃飯欠大洋一塊。王萬全,劉喜山!

第二年,那個名叫王萬全的戰士果然找上門來還了一塊大洋,而當老鄉問另外一個戰士為什麼沒有來時,王萬全哽咽的說道:“他犧牲了!在他臨犧牲前,他還叮囑我務必要将一塊大洋還給老鄉……”

最後,王萬全想要拿走這張欠條,但老鄉有點舍不得:“我給你寫一張收條,這張欠條我要儲存下來。”

也許在一些人看來,這就是一張普普通通的欠條,但它更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軍的光榮傳統;它更像是一尊豐碑,映出了我人民軍隊的偉大。如此魚水般的軍民感情,誰看到都會為之動容!

當然了,實際上關于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湖南老人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了420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1989年,湖南一位名叫“周蓮池”的老人在彌留之際對兒子交代道:“我在家中的族譜裡藏了一個秘密,有機會的話,你去把這個‘秘密’解決一下!”

據說,周家祖上是當地有名的财主,但由于種種原因,周家的族譜并沒有儲存在自己家裡,而是儲存在一個名叫“周保秋”的同鄉手中。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周保秋去世,周蓮池才拿回了族譜。

不過那時候的周蓮池已經是年老力衰,儲存在族譜裡的“秘密”,自始至終都沒有精力去處理。是以,他便在自己臨終前,将此大任交代給了自己的兒子。

周蓮池的兒子“周炎光”在接過父親留下的族譜後,絲毫不敢懈怠,一直在研究族譜中留下的“秘密”。可問題是,這族譜中,到底能蘊藏了什麼秘密呢?

最後,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摸索,周炎光終于在2003年的一天,發現了族譜中蘊藏的秘密!原來,在族譜中有一個夾層,而夾層裡存放着一張泛黃的借條!

“難道這就是父親所說的秘密?”周炎光看到此借條時,一臉的疑惑!但在經過認真閱覽後發現,這并不是一張普通的借條!

湖南老人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了420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圖 | 周蓮池老人留下來的借條

通過這張借條的落款我們不難看到,打借條的人可不是普通人,而是賀龍,新中國的“十大元帥”之一,我們敬愛的賀老總!

這張欠條訂立的時間是1945年3月,此時已經接近抗日戰争的尾聲,而在此借條上寫着:

“借愛國人士周蓮池先生大米64鬥、大肥豬一條、銀洋420塊、銅錢500塊、小錢10貫;祖國統一時來中央。”

借條的落款處,除了有“借款人”賀龍元帥的簽名外,還有他的專屬印章。

實事求是地說,借條上所記載的金額,無論是在當時,還是現在,都算得上是一筆金額不小的借款。當然,如果此借條是真的,那麼政府一定會給予兌現,但如果不是,那就另當别論了!

在這張借條上,雖然明确寫道了借款人是賀老總,也有他本人的印章,但畢竟此事過去太久,再說周蓮池老人也已去世,是以得需要做進一步确定才行。

為了能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周炎光花費了很多時間,但始終未能如願,加之周炎光的年紀越來越大,力不從心,隻好将此事委托給鄰居‘吳佑元’。

湖南老人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了420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圖 | 賀龍元帥

吳佑元不敢懈怠,為了探尋這張借條的真實性,他先後走訪了很多地方。比如桑植縣賀龍紀念館、北京圖書館等等,但由于此事已經過去幾十餘年,現早已物是人非,根本找不到什麼有用的資訊。

賀龍元帥、周蓮池兩位當事人早已去世,雖說賀龍元帥的子女們還在,但這是在戰亂時期所訂立的借條,賀老總的子女們未必知情,再說賀老總軍務繁忙,也不太可能對其說過此事。

當然了,在借條上除了賀龍和周蓮池兩人的名字外,還有一個名叫“陳菊生”的人的印章,但此人究竟是誰,吳佑元也沒有搞清楚。

俗話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2014年,吳佑元前往四川出差的途中,偶然在報紙上看到了關于“向軒”的報道!

湖南老人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了420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向軒,1926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桑植縣,7歲參軍、9歲參加長征,是當時年紀最小的紅軍戰士,他從軍以來就一直跟随賀龍元帥。是以,向軒極有可能知道這張借條的真假!

看到這一消息後,吳佑元非常地激動,在處理完工作上的事情之後,吳佑元便帶着借條馬不停蹄地趕往向軒家裡。

向軒在經過仔細鑒别後,确定這張借條的确是真的!落款處的“陳菊生”,是當時賀龍部隊中主管後勤的後勤部長。

接着向軒又說道,這張借條雖然是真的,但并不是賀老總本人親自訂立的,而是由其部下廖漢生、賀炳炎在路過邵陽市時,由陳菊生經辦,以賀龍的名義立的。

湖南老人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了420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圖 | 向軒老人寫的證明

随後,為了證明這張借條的真實性,向軒還為此寫了一張證明,将這張借條背後的故事經過寫在上面,以此來證明該借條的真實性。

2015年初,該借條再一次得到了湖南收藏協會的鑒定,認為其就是真迹。

而事情到這裡,大概就結束了,吳佑元這也算是不辱使命了!

湖南老人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了420大洋,如今該還多少

當然了,不管是周蓮池,還是其子周炎光,都有權力去找當地政府讨要這筆欠款,但周蓮池老人卻始終沒有去要,且不知為何要将其藏在族譜裡,直到臨終前才對兒子說明了此事。

不過,老人将此事交代給兒子,并非就是要讓他去找政府讨要,而是好好珍藏,或者是交給博物館收藏,而這才是老人的真實想法,是以周炎光後來也沒有拿着這張借條去找政府兌換!

但借條上的數額也不禁讓我們感到好奇,這七十年前的420塊大洋,如果要償還的話,如今該還多少錢呢

按照當時一塊大洋的購買力,以及考慮到通貨膨脹等因素,最後确定下來,這420塊大洋大概相當于現在的50000元人民币,一塊價值約119元。

不過後來,有關部門還是将借條上所欠的款項悉數歸還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