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聯如小釀品尤醇——周江元楹聯淺評

聯如小釀品尤醇——周江元楹聯淺評

文/謝石

周江元出生于書香門第,家學淵源。其曾祖父蓉軒先生為晚清秀才,曾任寶慶濂溪書院齋長多年,門生多将才。祖父振甫先生畢業于湖南優師,一生從事教育工作,桃李滿天下。叔祖父卓甫先生,即著名平民教育家周方先生,曾就讀湖南高師,受業于楊懷中(楊昌濟,楊開慧女士之父)、徐特立兩位大師,一生為平民教育事業之建立、發展而笃行奮鬥。其父書稑先生,師從一代名醫江漪瀾,懸壺濟世,譽滿杏林。從其曾祖至父親,皆善詩文。受家風濡染,周江元從小愛好詩聯,并創作有成。

周江元楹聯以短小精悍見長,讀其聯作,如品小釀,味道芳醇,意蘊悠長。

楹聯非小道,一須有文氣,二須有靈氣。當湖山招我,則文思湧動,靈性煥發,往往能信手拈來。故山川名勝每每成為聯家筆下之題詠,而曆來名作,亦以名勝聯擅勝和出彩。周江元聯作不外乎是,其所題山水名勝聯,不但數量居多,且皆可讀可品。

周江元之山水名勝聯,往往能抓住典型物象,勾勒畫面,構造空靈的意象空間。

如其《題白雲岩聯》:

白水紅蕖綠竹;

雲岩月殿花庵。

白雲岩乃佛教聖地,曆來題詠者往往着筆于梵音鐘磬、善男信女,故往往難脫窠臼。周江元這副小聯,别出機杼。上聯襯寫,通過顔色之點染,以白雲岩周邊特征之事物進行烘托,寫出白雲岩清涼之環境;下聯實寫,正筆着于岩、殿、庵,分别以雲、月、花形容之,突出白雲岩雲霧缭繞、月移花影之缥缈情境,頗具禅意,獨具審美。該聯嵌入“白雲岩”三字,且上下聯分别以三個名物詞組形成自對,從制聯技巧上來說,亦屬上乘。

又如其《又題雙清亭》:

塔外一江風送月;

亭前半壁水含煙。

上聯從遠處着筆,寫與雙清亭隔江相望的北塔,抓住主要事物風與月進行描寫,“一江風送月”,頗有“月移塔影過江來”之神韻。下聯随着目光由遠及近,寫雙清亭下峭壁前之流水,“水含煙”雖是熟語,卻也比喻精當貼切。

再如其《題賽雙清公園聯》:

秀賽雙清,三兩寒梅,一亭風月;

雄欺赤壁,萬千雪浪,百代煙雲。

上聯以邵陽雙清公園進行類比,點出賽雙清公園之“秀”,并以“三兩寒梅,一亭風月”對“秀”進行了诠釋。“秀賽雙清”,既有本事(據記載,清康熙三年,于突兀江心之岩崖頂上建有亭、坊,邵陽進士車萬育遊玩此地,見此亭與邵陽城北雙清亭形似而險峻過之,遂書“賽雙清”三字于亭額),又巧妙地嵌入了賽雙清公園之園名。下聯以赤壁進行類比,突出賽雙清公園内亭下峭壁之“雄”,亦以“萬千雪浪,百代煙雲”作為注腳,既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之曆史滄桑感,又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之眼前闊麗景象。

其他如《題賽雙清公園亭聯》:“一亭煙水一亭月;半壁風雲半壁詩。”化用前人“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傅夢弼題江西九江甘棠湖煙水亭聯)”,抓住典型事物水月風雲進行描寫,最後落一“詩”字,将主題升華,既切眼前之景,又切當時之情,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贊坪上聯》:“朗概峰雄,看黛水流芳,江山萬裡;大同鎮古,有濂溪布道,文脈千秋。”上聯從地理上着筆,以一山(朗概峰)一水(黛水河)作為典型物象來映襯坪上山川之雄偉和柔美。所謂“黛水流芳”,其中暗藏一個美麗故事。黛水河原名黑水河。宋理宗趙昀登基前任邵州防禦使,後華麗轉身被宰相史彌遠擁立為帝。趙昀回京登基時曾駐跸于黑水河畔之回龍寺。每日清晨,宮女嫔妃于黑水橋畔洗漱梳妝,粉脂将河水染成黛色。春風得意之趙昀遂命喚文房四寶,提筆揮毫,将“黑水橋”改為“黛水橋”。下聯從曆史上着筆,點出坪上悠久的人文曆史。坪上古稱大同,人文曆史極為豐富,而以濂溪第最為著名,坪上人民尚文,乃發轫于此。

除山水名勝聯外,周江元詠物聯與雜感聯亦可圈可點。如其《題幽蘭》:

微身托空谷;

素氣冠群芳。

蘭花以高潔典雅著稱,曆受中國文人之捧愛。《孔子家語》:“芷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黃庭堅《幽蘭賦》雲:“吐秀喬林之下,盤根衆草之旁。雖無人而見賞,且得地而含芳。”周江元這副小聯,化用蘇東坡詩句“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上聯寫蘭花甘願将微身寄托于無人之幽谷,下聯寫蘭花“王者之香”“清芬之氣”冠蓋群芳。聯中一“微”一“冠”形成強烈對比,将蘭花高潔典雅之形象烘托出來,看似不着力,卻刻畫遊刃有餘,頗見筆力。

又如其《題君山竹》:

許我化成雲一片;

為君滴作淚千行。

君山竹亦稱斑竹。張華《博物志》記載:“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淚揮竹,竹盡斑。”任昉《述異記》亦記載:“湘水去岸三十許裡有相思宮、望帝台。舜南巡不返,殁葬于蒼梧之野,堯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思恸哭,淚下沾竹,文悉為之班班然。”周江元利用斑竹這一美麗傳說,既寫出了竹之忠貞,又抒發了自己心中之情事,表達出對愛情甘願奉獻、忠貞不渝之情。

再如其《書房聯》:

筆下不書無骨句;

座中常聚有緣人。

書房是文人讀書、治學與寫作之所。曆來讀書人喜歡為書房題寫對聯,懸于壁上,借以言志抒懷,寄情自勉。周江元這副書房聯,亦是如此。上聯表達出他對治學與寫作的态度,“文章千古事”,不作等閑看。寫文章不能無病呻吟,作文人不能沒有骨氣。“筆下不書無骨句”,這句子本身就頗見骨力。下聯則寫交友之原則,文人交友時向來注重“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聲同氣即為有緣。“座中常聚有緣人”,豈不與劉禹錫“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有異曲同工之妙乎?

聯如小釀品尤醇,這幾盅小釀品下來,你是否有些醉意?希望周江元在今後之楹聯創作中,拓寬題材,突破形式,深化思想,在“加深伏案,涵養大氣”上下功夫,再為我們釀造幾壺老酒。

謝石,《湖南日報》進階編輯,全球漢詩學會會員,湖南書法院理論研究員,原湖南省《嶽麓詩社》常務理事,原《三湘書畫院》副院長,原《藝術人家》副總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