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帝陵大多被盜,明十三陵為何很少被盜?滿清當立首功

我國古代的皇家陵墓由于在皇帝去世後,陪葬了很多金銀财寶,是以大多數都被盜過,除了秦始皇陵外,從漢朝的諸多帝陵到清朝的東、西陵等或被官方或被民間高手盜過墓。

但令人奇怪的是,唯獨位于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卻很少被盜,這裡面有什麼玄機呢?難道明十三陵中暗藏了比秦始皇陵還高深的機關嗎?

明十三陵指的是在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到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祯帝葬入思陵為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的十三座皇帝的陵墓。

古代帝陵大多被盜,明十三陵為何很少被盜?滿清當立首功

明十三陵在明朝就很少出現被盜,主要是得益于明朝的曆代皇帝們對其先祖的特殊保護。

明朝時,每修建一座帝陵,都會設一隊士兵看守陵墓。到明朝中期,又在陵墓的所在地昌平設立昌平鎮,并在昌平鎮駐守了上萬的部隊,這樣一來,既起到了護佑京師的作用,又加強了守衛帝陵的力量。

當時鎮守昌平的總兵,還在各個帝陵外設定了神宮監和祠祀署等内外官員,作為陵寝的管理人員常駐陵下實施管理。是以,明朝在這種情況下,各個帝陵墓室不可能被人盜掘。

到明朝滅亡時,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急于攻擊北京城,推翻大明王朝,他在攻打昌平鎮時,僅僅燒毀了定陵(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的陵墓)上的一些建築,并沒有對十三陵進行大規模的破壞。

古代帝陵大多被盜,明十三陵為何很少被盜?滿清當立首功

到了清兵入關後,滿清政府為籠絡中原的漢人,他們對明代的這十三座帝陵不僅沒有破壞,反而也采取了嚴格的保護措施。

從滿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帝開始,即順治元年(1644年)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間,各陵設有守陵太監(又稱司香内使)。

雍正二年(1724年),滿清還封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簡王的後裔,正定府知府朱之琏為一等候,令其世世代代負責明十三陵的祭祀及管理事宜。

滿清作為一個關外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在其統治中原近300年的時間裡,認真地保護了前朝的帝陵,明十三陵能完整地保護到現在,說滿清立下首功也不為過吧?

清朝滅亡後,民國政府将明十三陵作為曆史文物保護對象,早期沿用清代管理方式,後裁革陵戶,改設明陵警察所專門對明十三陵進行保護。

古代帝陵大多被盜,明十三陵為何很少被盜?滿清當立首功

由于明、清、民國三個時期都對十三陵采取了必要的保護措施,是以,除了靠外的思陵(崇祯帝)在民國年間被盜過外,其他的十二陵都沒有被盜掘過。

明十三陵沒有被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明代皇陵自身的結構和防盜措施極為到位。

比如,清代的清西陵光緒的地宮和清東陵乾隆的地宮及慈禧的地宮,他們的地宮構造相對簡單,而且地宮的入口全都統一設定在寶城琉璃影壁之下,隻要順着往下挖就肯定能找到入口,而且清陵的埋入深度較淺,容易進入。

而明代的帝陵入口都不是固定的,不像清陵那麼好找。從目前唯一發掘的定陵看,在官方背景發掘的大前提下,大張旗鼓的考古隊在尋找地宮入口的時候,費了很大的功夫,而且在找到之後也經過一年多的挖掘才挖出一個雛形。

古代帝陵大多被盜,明十三陵為何很少被盜?滿清當立首功

而且明代的帝陵明顯比清代的帝陵深的多,比如定陵的地下宮殿距地面竟然有27米,你試想一下,27米有多高?足足有現在九層樓那麼深!是以,一般的盜墓賊根本不可能輕易盜了明朝的帝陵。

隻是令人遺憾的是,定陵本來保持的非常完整,但由于當時人們文物保護意識不強,經過考古人員的挖掘之後,萬曆皇帝及兩位皇後的屍骨棺椁被毀,萬曆帝身上穿的精細織物和龍袍,都在一瞬間失去了原有的風采。

定陵出土的其它大量絲織品也未得到有效保護,迅速風化。是以,定陵的發掘也被認為是我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本文參考自:《老北京記憶》、《中華考古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