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皇帝昏君輩出,為何300年不亡?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清朝的皇帝都是兢兢業業無昏君,而明朝的皇帝除了前面幾個皇帝之外,其餘的都是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的昏君。但是即便明朝有了像吃了丹藥死亡的明世宗、明光宗,也有像做木工的明熹宗,甚至是連續28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大明王朝在這麼多昏庸無能皇帝的折騰之下居然還能夠屹立近300年,真可謂是中國封建王朝裡面的奇迹。

明朝皇帝昏君輩出,為何300年不亡?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其實世上哪有那麼多的奇迹,明朝之是以能夠在這麼多皇帝的折騰之下還能夠屹立不倒,主要原因還是它擁有了一套近代化的民主政治體制的雛形——内閣制度。

明朝皇帝昏君輩出,為何300年不亡?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大明建立之初,朱元璋為了解決皇權與相權的沖突,解除丞相對皇帝權力的威脅,借用胡惟庸一案成功的廢除了丞相這個職位,六部從此直接歸皇帝管理。但是廢除丞相帶來的後果便是增加了朱元璋的工作量。

據《春明夢餘錄》卷二五記載:“八日之間,内外諸司奏劄凡一千六百六十,記三千二百九十一事”。八天之内,朱元璋一共批閱了内外奏章1660封,涉及3291件事。工作量之大由此可見,以緻于朱元璋發出了“朕代天理物,日總萬機,豈能一一周遍”的感慨。

明朝皇帝昏君輩出,為何300年不亡?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為了減少自己的工作量,朱元璋下令仿照宋朝制度,設定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來輔助自己的工作,這四大學士的身份隻不過是顧問,沒有任何決策權,一切決策權都掌握在朱元璋的手中。但即便如此,四大學士的出現也是一大進步,它為内閣的出現提供了一個雛形。

明朝皇帝昏君輩出,為何300年不亡?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期,朱棣因為多次禦駕親征無法及時的處理朝中的奏折,為了提高行政效率,朱棣特派解缙、胡廣、楊榮等入午門值文淵閣,參預機務,稱為内閣。明朝的内閣制度正式誕生,但是此時的内閣僅僅隻有議政權,說白了隻不過是朱棣手下的進階秘書罷了。

朱棣晚年,内閣權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有了協助皇帝兼管六部尚書的權力,成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決策機構。明憲宗、明孝宗時期,内閣的權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已經成為足以對抗皇權的文官政府代表。明武宗朱厚照是出了名的荒誕不經,為了實作上戰場的願望,還給自己封了一個大将軍的封号,而且在他任内發生了安化王之亂、甯王之亂。但是正是有了楊廷和等内閣閣老的支撐,才沒有發生太大的動亂。

明朝皇帝昏君輩出,為何300年不亡?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明世宗、明穆宗先後有了嚴嵩、高拱等位高權重的内閣首輔,此時大權獨攬的嚴嵩、高拱俨然成為了大明王朝的“丞相”。但是這還不算内閣權力的頂峰,真正把内閣帶到權力頂峰的是名臣張居正,張居正的改革讓内閣成為政府運轉的中樞。在這套中樞系統的推動之下,即便出現了像萬曆這樣一個28年不上朝的皇帝,帝國的機器也能夠順利運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