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歡迎來到“冰雪世界”!他們為孩子種下一棵“冬奧之樹”

無數銀色雪花閃閃發亮,從封面鋪到封底;一塊凹凸燙金的大金牌,可以直接取下來挂在脖子上。“紅絲帶”上還滿滿印着冠軍、明星、大咖薦書人的名字——這竟然是這本書的腰封。眼前的這本《一起來看冬奧會》從包裝看就充滿體育氣質。

歡迎來到“冰雪世界”!他們為孩子種下一棵“冬奧之樹”

圖說:《一起來看冬奧會》 官方圖(下同)

為孩子寫了一本冬奧書,對話兩位作者陳裕華和菜阿滑,這本應景圖書的背後,是一次奧運種子的播撒。創作者希望,以冬奧為契機,讓更多孩子感悟“奧林匹克精神”:它在每一回的堅持裡,在每一次的挑戰中。通過閱讀一起向未來,能有更多孩子熱愛體育,參加運動。

讓孩子看懂

對于大多數普通人而言,冬奧知識有點冷,因為不熟悉,是以更顯陌生。而要寫一本讓孩子都能看得懂的冬奧書,就更不能用太多的專業體育詞彙去堆砌。文字作者陳裕華坦言,以往的創作中很少需要放入這麼多的“知識點”,隻會圍繞一點或者一個事物展開:比如一種植物、一種動物。而冬奧會是個很大的題材,圍繞這個主題,可以講的東西太多太多。“更像是一個千層蛋糕,一層接着一層。”

歡迎來到“冰雪世界”!他們為孩子種下一棵“冬奧之樹”

“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看冬奧”,這是兩位作者創作時始終堅持的。陳裕華坦言,為孩子寫書,更要注意“趣味性”和“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要考慮的不是講了多少知識,講得全不全,而是怎麼講孩子才聽得進去,否則反而會産生“勸退”效果。“這本圖畫書的意義是在孩子心裡種下一顆熱愛體育的種子,讓他有探究的意願,産生試一試的勇氣,而不是指望孩子看了之後馬上學會某項運動。”

沒有親身經曆冬奧會中的那些運動項目,怎樣去介紹細節?沒有親眼見過運動員們使用的器材,怎樣畫得準确?“這需要大量查閱資料,形狀、尺寸、顔色、種類、質地……各種角度各種場景都要查。”陳裕華說,在寫作過程中,也會遭遇幸福的煩惱。兩位作者不是苦于找不到資訊,而是資訊太多了。在成稿後,編輯對書裡的所有内容都一一進行了查證、核實。出版社還專門邀請專家對所涉及的知識進行了審定,一些有出入的說法、術語等,都以北京冬奧會官網資訊為準。

歡迎來到“冰雪世界”!他們為孩子種下一棵“冬奧之樹”

圖文高度配合是這本書最大的特點,翻開每一頁都可以看到,與文字講解相對應,有正兒八經的大圖,還有诙諧有趣的小圖。陳裕華坦言,如果把《一起來看冬奧會》比作一位美人,那麼漂亮的運動主圖是這位美人的顔值擔當,環繞主圖的趣味小圖則是她的内涵展現。“其實寫作的時候我很擔心,因為這本書太難畫了,但圖畫作者菜阿滑消化了每一個知識點,并畫出自己的了解。當看到編輯發來的第一幅草圖時,我覺得,自己遇見了知己。”

菜阿滑告訴記者,自己最得意的部分是創作的兩個小動物——小企鵝和小北極熊,在全書貫穿始終,有自己的個性和脾氣。這種快樂能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有了了解知識的同伴。

歡迎來到“冰雪世界”!他們為孩子種下一棵“冬奧之樹”

種下冬奧之樹

作者陳裕華自己就是一位母親,即将迎來北京冬奧會,不光學校裡可能需要制作觀賽小報,孩子也變身十萬個為什麼,在日常觀看冬奧新聞時,不停問問問。“如今有了這本書,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之後,相信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了。”

陳裕華感慨,因為地理氣候的原因,很多南方孩子不熟悉冰雪運動,也許堆雪人都是幾年前的事了。“但正因如此,我們才更要講好冬奧故事,展現冬奧會獨特的魅力,普及冬奧會的相關知識。”

歡迎來到“冰雪世界”!他們為孩子種下一棵“冬奧之樹”

冬奧會一般有冰上項目和雪上項目兩種。北京冬奧會一共有7個大項、15個分項和109個小項,跟孩子說起來是不是有點複雜?用圖像展示就友善多了。作者用一張“冬奧之樹”的思維導圖幫讀者理清了思路。分叉的樹枝用來形象比喻冬奧會比賽大項裡面有分項、分項裡面有小項的狀态,設計巧妙; 15朵大雪花代表15個分項比賽項目,簡單清晰;每種分項名字下面還有數字,代表有多少個小項,數量關系相當直覺。

在開篇給孩子們種下這棵不斷成長的“冬奧之樹”,暗示體育精神就像枝繁葉茂的大樹,生機勃勃,生生不息。作者期待,這本書會陪伴孩子們見證一屆屆冬奧會。“奧運盛會終會落幕,但體育運動永不止息。在體育運動中探索身體的潛能,探索對這個世界的熱愛,這就是奧運會帶來的意義。”(新民晚報記者 厲苒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