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進了“好班”就會有好成績?結果或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不少父母都希望孩子能進入一個好的學校,或者是一個“好班”。然而,孩子進了“好班”,就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嗎?

同一個班級,老師一樣、同學一樣、學習内容一樣、回家作業也一樣,可是孩子間的差異為什麼那麼大?

我們重視學校教育,往往忽視了家庭教育。其實,每一位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将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成長。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要想孩子變得更優秀,家長應該怎麼做!

01

孩子差異的真正原因

1、同一個班級中孩子之間的競争,歸根到底,是家長們綜合素質和付出心力的競争。很多家長平時對孩子不管不顧,成績考差了就大發雷霆,這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

孩子進了“好班”就會有好成績?結果或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2、當人們談論兩個孩子間有哪些不同的時候,其實主要是指這兩個孩子的家長有什麼不同。如果你發現你的小孩有問題,不要尋找他的問題,先反過來,在你自己身上尋找問題。在教育之中,要解決小孩的問題,先解決你的問題,沒有一個有問題的家長,就不存在一個有問題的小孩。

3、同在一個班級,學習同樣的内容。如果你的孩子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你也沒有盡到做家長的責任,請你不要向孩子提任何學習要求,更沒有資格責備他們。

4、作為教育者,要想讓孩子愛學習,必須自己先做讀書人。教師如此,家長也是如此。

5、當你覺得付出沒有得到充分回報的時候,要這樣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潛能将更不能被發掘,也許下一次就會有驚喜。然後心平氣和地做該做的事。

6、如果希望孩子成績好,那就從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靜地看書。如果你不能要求自己在書桌前坐半個鐘頭,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從早到晚堅持五六個小時的艱苦學習呢?

7、閱讀改變一生。孩子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越應當閱讀,從閱讀中領會生活。

孩子進了“好班”就會有好成績?結果或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8、教育小孩,要學會給孩子留白。好的教育,不僅要激發人的想象力,還要啟發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作為家長,更重要的是引導、陪伴,适時留白,充分讓孩子獨立思考,在他尚未進入成人世界之前,多一點時間徜徉于“他自己的世界”,少一點控制與紛擾,帶給他自由,允許他自己吮吸、探索、想象的“留白“之處。

9、一次考試分數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長是否負責任,卻必然地影響了孩子發展的方向。

10、學生取得優秀成績所依賴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專注性和求知欲,這些素質,對于孩子的成長,太重要。而這些素質,更多地有賴于家庭的培養。

11、對于那些多動和富于攻擊性的孩子而言,最不幸的是他們自己,天長日久,他們會成為人群中不受歡迎的孤獨者。當然,教師會竭盡全力,不讓這種情況發生。作為家長,對此更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家很任性。”這實在是家長自己應當深刻檢讨的事情。現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希望父母高度重視,及時扭轉。否則,學校教育的效果隻能被抵消。

12、對于教師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長中。有人說老師帶的不是一個班,而是兩個,一個是學生班,一個是家長班。

13、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三分之一的家長積極行動,步步緊跟;三分之一的家長虎頭蛇尾,勉強應付;三分之一的家長基本沒有能力跟得上。而這,就是及格、良好、優秀拉開檔次的主要原因。

孩子進了“好班”就會有好成績?結果或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14、孩子學習是艱辛的,這是一個爬坡過程,一旦上了路,對于您的家庭、對于教師,都是一件幸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自然要竭盡全力引導、幫助他們,如果再能得到家長的幫助,那孩子将多麼幸福。

15、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不要企望一口吃胖,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間斷和興緻勃勃。隻要他在讀,隻要他這周比上周進步就值得高興,就應當鼓勵。

16、一天一小步,一周一大步,一月長一截,一學期就在全然不同的兩個檔次了。資質相同的孩子,攤上不同的父母,其發展也就不一樣。

17、家長都希望教師多提問自己孩子,惟恐孩子發言表現的機會比别人少。其實,對于孩子來說,首先需要學會的是傾聽——這才是學會學習的關鍵。沒有了靜聽和沉思為前提,所謂“積極發言”,隻是為表現而表現的低效鬧騰而已。

18、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為了将來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則問題越積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将不堪其苦。

孩子進了“好班”就會有好成績?結果或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19、對孩子沒有期待的教育,并不一定比對孩子有更多所謂的良好期待的教育更差。我對我的小孩沒有期待,他怎樣我都愛他;我盡我所能,但不要求他。這才是真正覺悟的父母之愛。

20、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父母,是以你也不必苛責自己。教育是一種自醒的途徑,向外勸導你的孩子,向内勸導你自己。在完成自身生命圓滿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橋,踩着這座橋,你回到了你自己。

02

國小階段最重要的三件事

孩子的培養,既是學校的事,也是家庭的事;既是老師的事,也是家長的事。國小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相對于學習成績,對國小階段的家長來說,有三件事要重要得多。

第一件重要的事: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的興趣很重要,這個興趣,既包括學習興趣,也包括學習之外的興趣。孩子對學習有興趣才有後勁,對學習沒興趣就完了。

孩子進了“好班”就會有好成績?結果或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可以幫孩子培養起一兩種興趣愛好。剛開始可以廣泛接觸。父母有責任讓孩子接觸到不同的東西,讓孩子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然後鼓勵他堅持下去。

第二件重要的事:習慣

國小是孩子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

國小生應養成的十大良好學習習慣

自覺預習的習慣

認真聽講的習慣

及時複習的習慣

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練後反思的習慣

善于提問的習慣

勤于閱讀的習慣

仔細觀察的習慣

切磋琢磨的習慣

總結歸納的習慣

在學習生涯的起始階段,家長有必要陪孩子做作業,和孩子一起學習,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03

第三件重要的事:性格

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助于個人的學習、個人的生活,甚至于成為更加優秀的人才,使其獲得成功。比起往孩子的頭腦裡塞資訊,性格養成更重要。

孩子進了“好班”就會有好成績?結果或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孩子性格的養成與家庭教育緊密相關,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性格有着重要的熏陶和啟蒙作用。孩子的教育應該是爸爸媽媽責任最大,是以一定要陪着孩子一起成長,讓孩子開闊眼界,培養孩子陽光性格,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家長要記牢的六個字

做到這六個字,你就算得上是稱職的爸爸媽媽。

“等待”

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要有耐心陪着孩子慢慢長大。

“詢問”

孩子放學回家後,要多和孩子聊聊天,問問孩子在學校裡發生了什麼,今天又學到了什麼知識,關注孩子的成長,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詢問很重要。父母陪伴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是人生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鼓勵”

對孩子一定要多鼓勵,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我們應該發現閃光點,多支援,少打擊。

給孩子的教育沒有“最好的”,隻有“最合适的”,走進孩子的内心,認真傾聽、安靜同行,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往往能收獲更優秀的孩子。

您認為孩子成績差距大是什麼原因呢?歡迎給我們留言讨論~~

孩子進了“好班”就會有好成績?結果或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