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官職分九品十八級,想要升到正一品,除了自身天賦還得活得長

榮華富貴是大多數人一輩子的夢想,除了極少數出生就已經抵達終點的人。

要想實作榮華富貴,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讀書,通過一級又一級的考試,然後尋找一份高薪的工作。

清朝官職分九品十八級,想要升到正一品,除了自身天賦還得活得長

古代的人們要想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最簡單的方法便是讀書,然後參加科舉考試,如果順利考取進士,則能夠入朝為官。

很多人為官後在官場熬了很多年才得到提升,升官也是每一個人從官的理由,當官不僅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還可以讓自己掌握權力。

但是升官對于很多官員來說是十分困難的,除非你天資卓絕被皇帝賞識或者在一個崗位上熬了很久,興許會得到提升。

我們接下來主要介紹一下清朝的為官制度和升官情況,因為在清朝如果想從從一品升任至正一品,不僅需要天賦還需要活得長。

清朝官職制度

清朝官員的為官制度主要繼承了明朝時期的傳統,采取同明朝一樣的内閣制。

清朝官職分九品十八級,想要升到正一品,除了自身天賦還得活得長

清朝的内閣又分三院,分别是弘文院、國史院和秘書院,統領三院的分别是三位大學士。

大學士在清朝時期通常為四人,但是曆代皇帝可能會出現不同,最多的時候大學士的人數可能為六人,如雍正時期。

這些大學士通常采用三殿三閣來進行命名,如乾隆時期叫做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三閣則是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

這些大學士的官職都是正一品,清朝的官職分為九品,但是每一品又分為正和從兩類,可以總結為九品十八制,從九品的官員也是等級最低的,掌管權力最小的。

而且越往上官員的人數越來越少,成為正一品是很多官員一輩子的夢想,但是極少有人實作這個目标。

清朝時期也設定了六部,分别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六部在行政級别上沒有不同,地位相當。

清朝官職分九品十八級,想要升到正一品,除了自身天賦還得活得長

但是在行政權力上卻又有很大的差別,具體順序也是按照上述順序排列。

通常吏部的權力最大,吏部尚書也是六部尚書之首,通常吏部的一個侍郎就可以與其它五部尚書相當。

如果一個官員從工部調到了吏部為官,看似是平調,但實際上卻是升官,而如果吏部尚書調任到了其它部門擔任尚書則相當于降職,一定是在工作中出現了疏忽或者得罪了皇帝。

清朝與明朝不同的是,在六部尚書中分别設定了滿、漢尚書,這樣六部尚書的總人數就達到了十二人。

再加上都察院的左都禦史兩人和協助大學士兩人,總共十六人構成了從一品的存在。

如果一個官員想要成為正一品的官員,首先需要達到從一品才具備升任的資格。

清朝官職分九品十八級,想要升到正一品,除了自身天賦還得活得長

按照比例來看,十六個人有四位可以升任正一品,機率已經不低,但是實際上清朝的官員們往往需要花費數十年的時間,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從一品到正一品的艱難之路

從一品按理來說已經成為了一個國家最進階别的官員,是國家上司階層最核心的存在。

但是已經達到了從一品這個級别,如果不去争一争正一品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在清朝如果你不是皇親貴族想要在極短的時間内成為正一品的官員可謂是難上加難,特别是對于很多漢臣來說。

清朝時期著名的漢臣劉墉就是如此,劉墉在乾隆時期為官,他在考中進士的時候已經三十二歲了,到了五十八歲才成為從一品的左都禦史,又熬了十六年,已經七十四歲高齡才成為正一品的體仁閣大學士。

清朝官職分九品十八級,想要升到正一品,除了自身天賦還得活得長

這足以見得一位漢臣在清朝時期為官想要升官有多麼地艱辛,對于漢臣來說,如果想要成為正一品的官員,首先要成為協助大學士,因為協助大學士在晉升正一品的時候享有優先權。

接下來才是督察院的左都禦史以及六部尚書,如果你擔任的是工部、兵部的尚書,而且還是漢臣,想要在十年之内升任正一品可以說是白日做夢,除非前面所有的從一品和正一品官員在一夜之間全部暴斃。

清朝升官的要求

在清朝并不是一個人天資傑出而且做出極大的貢獻就能在短時間内成為正一品官員的,很多人都需要與時間進行賽跑。

因為一個官員如果他順利地到達了正一品,除非他犯了特别大的過錯,如結黨營私、蓄意謀反這些才會被免職或降職,絕大對數正一品官員都是會在自己的崗位上呆到退休或者病逝。

如果這些正一品的官員身體條件都非常好,就不會有正一品的職務出現空缺,下面的從一品官員也就無法向上得到晉升。

清朝官職分九品十八級,想要升到正一品,除了自身天賦還得活得長

是以要想成為正一品的官員,還需要有一個好的身體來保證自己活得足夠長久。

據不完全的統計,在清朝人們考取進士的平均年齡是34歲,而六部尚書的平均年齡也在五十歲以上,就更不用提正一品官員了,恐怕很多人到了六七十歲才能夠達到這一目标。

但是如果你是皇親貴族的話,則享有特殊的晉升福利,如著名的貪官和珅在三十六歲時就已經成為了文華殿大學士,甚至一度同時擔任吏部、戶部、刑部三部的尚書之職,可謂權傾朝野。

此外為官又十分講究輩分和名聲,往往一個人的出身、資曆和貢獻都會成為晉升的标準之一。

這對于很多寒門出身的漢人來說是十分不公平的,但是在封建時期又有什麼是絕對公平的呢?

清朝官職分九品十八級,想要升到正一品,除了自身天賦還得活得長

結語

雖然在清朝想要從從一品升任至正一品十分的艱難,這其中對于漢人來說也有些不公平,但是科舉制的出現給寒門士子提供了為官的機會。

因為在兩晉時期之前,官員多數都是由皇親貴族擔任,寒門士子哪怕入朝為官都會受到其餘人的歧視。

正是因為科舉制的出現,才讓完全傾斜的天平出現了平衡的趨勢,這一狀況也随着封建王朝的結束而徹底恢複平衡。

雖然在現如今的社會很多人已經不将做官當作唯一的理想,但是無論是工作還是當官都需要經曆讀書這個曆程,這個曆程則是科舉制出現才帶來的産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