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1歲紅軍”劉海清,兩度與将銜擦肩而過,為何第二次主動讓銜

長征期間,他在兇險萬分的臘子口戰鬥中,浴血向前;抗日戰争期間,他在中國軍隊主動出擊作戰的首次大捷——平型關戰役中,英勇奮戰。解放戰争期間,他在四平攻堅戰中,将國民黨軍打的節節敗退;抗美援朝期間,他作為最可愛的人跨過鴨綠江,幫助北韓扭轉戰局。他就是我軍猛将劉海清。但是立下這麼多卓越戰功的劉海清,卻終生隻是個大校,這是怎麼回事呢?

“11歲紅軍”劉海清,兩度與将銜擦肩而過,為何第二次主動讓銜

1921,中國共産黨正式誕生,而

劉海清

就是這一年出生在四川通江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劉海清12歲的時候,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來到了他的家鄉。當時的四川通江縣苛捐雜稅嚴重,農民們也被地主老财壓榨的直不起腰,第四方面軍到了這裡後,就在大巴山駐紮了下來,帶領當地農民鬧起了革命,推翻了原來的政府。親眼目睹,被壓榨已久的家鄉人民在紅軍的幫助下,終于揚眉吐氣。小小的劉海清,内心受到了極大震撼,并立志要像紅軍一樣救國護民。于是劉海清成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一員。

“11歲紅軍”劉海清,兩度與将銜擦肩而過,為何第二次主動讓銜

1935年

,劉海清跟着部隊參加了兩萬五千裡艱難險阻的長征。在經過松潘大草地時候,遍地都是沼澤泥潭的惡劣環境,連成年人都吃不消,何況是才14歲的劉海清。劉海清走不動,但又不願意拖累部隊

老兵拉自己。無奈之下,劉海清隻好拉着運軍需馬的尾巴,防止自己掉隊。走過松潘大草地不久之後,就爆發了臘子口戰鬥。

雖然這場戰鬥沒有同樣在長征期間爆發的飛奪泸定橋出名,但

臘子口戰鬥

的兇險程度卻絲毫不低于飛奪泸定橋。臘子口是甘肅省南部的要隘,被當地人民稱作為“天險”,兩邊都是懸崖峭壁,可見其兇險程度。當時臘子口隻有一座木橋可以通過,紅軍想要繼續長征北是,這是必經之路。但是木橋的那邊,國民黨新編第14師虎視眈眈,我軍的後邊四川軍閥又緊追不舍。

在這種進退兩難情況下,我軍隻有繼續向前,殺出一條血路。還是新兵蛋子的劉海清,雖然沒有什麼作戰經驗,但卻絲毫不懼,憑借着自己上山下地幹農活鍛煉的三腳貓功夫,英勇奮戰。在這場戰争中,劉海清腿部中槍,鮮血染紅了整條褲腿,卻依舊堅持不肯下火線。最終劉海清,同部隊其他戰士一起拿下了

臘子口

這個“天險”。

在多場戰争中表現出色的劉海清,到了抗日戰争期間,已經是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的連長。

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

,整個華北全面陷入危機,而步步緊逼的日軍已經開始進攻上海這樣的中心城市。于是在9月份的平型關戰役中,劉海清帶領着自己的部隊跟着整個115師配合第二戰區的國民黨軍作戰,阻擋日軍向中心城市進攻。

戰場上,劉海清憑借着身手靈活的優勢,用一把步槍,将自己周圍拿着刺刀的日軍,一舉全殲

。在劉海清和戰友們的努力下,

平型關

取得大捷。這是當時全國抗戰以來取得的第一個殲滅戰的重大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同時,極大的鼓舞了我軍士氣。

解放戰争期間,劉海清随着大部隊挺進東北戰場,先後任東北民主聯軍團參謀長、第四野戰軍112師334團團長等職位,在秀水河子殲滅戰、四平攻堅戰、四保臨江等著名戰役中,都有着劉海清浴血奮戰的身影。而四平攻堅戰,是劉海清在東北戰場上

打的

最精彩的一場戰役,特别是在第四次四平攻堅戰中,當時還是代理團長的劉海清帶領部隊采取突擊的方式,用火炮将國民黨軍的多個核心防禦工事給一舉摧毀。而防禦力度不夠國民黨88師指揮所,就這樣被劉海清的部隊輕易攻占了下來,指揮所内的國民黨軍隊也被全殲,進一步促進了四平攻堅戰的大獲全勝。因為四平街位于沈陽和長春之間,我軍拿下四平街,就使得這兩個城市,本來靠四平街這塊重要的戰略跳闆聯系起來的國民黨軍,不得不分開各自面對我軍的進攻,長春國民黨軍更是陷于孤立的困境,這極大的推動了東北的徹底解放。是以東北後來的解放,其中劉海清也功不可沒。

北韓戰争中,美國以自己與北韓有軍事同盟的條約為借口,率“聯合國軍”進攻北韓。北韓戰争更新,導緻戰火即将燒到鴨綠江邊,威脅到我國邊境的安全。于是

1950年10月

,我國志願軍跨過了鴨綠江,開始了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期間,劉海清是38軍113師的副師長,參加了三所裡、龍源裡等戰鬥,後來因為戰功,劉海清又被升任為師長。在三所裡戰鬥勝利後,彭德懷司令親自拟寫了嘉獎第38軍的電報。這份電報裡,彭德懷司令還特意表揚了劉海清率領的113師反應機密,行動迅速,率先占領了三所裡、龍源裡,幫助我軍成功阻止了敵軍南逃,進而扭轉戰局,反敗為勝。而劉海清本人還榮獲了二等軍功。

回國後,劉海清除了曆任過軍長、河北省委書記等職位外,還先後任過北京軍區、烏魯木齊軍區蘭州軍區的副司令員,為這些地方的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做出了不少貢獻。按理說,劉海清軍職如此之高,軍銜應該也不會低。但事實上,劉海清卻終生都隻是大校軍銜,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11歲紅軍”劉海清,兩度與将銜擦肩而過,為何第二次主動讓銜

之是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

因為1955年9月27日

,我國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了第一次授銜授勳儀式的時候,33歲的劉海清還隻是38軍113師的師長,軍職并不高,資曆也不夠。是以當時劉海清,隻被國防部授予了大校軍銜。1964年的時候,我國對軍銜進行調整。這個時候劉海清已經是38軍的參謀長了,不管是軍功、軍職還是資曆方面,劉海清都已經夠格晉升為少将了。但劉海清卻沒有因為即将獲得的這份榮譽而高興,反而覺得受之有愧。在劉海清的心裡,他為革命所做的貢獻,實在微不足道,是以他

主動要求讓銜

特殊時期,我國取消了軍銜制,直到1988年才得以恢複。但這個時候,劉海清已經将近70歲高齡,不在晉升的年齡範圍内。正因為如此劉海清的軍銜終生都隻是大校,但這并不能否定劉海清為革命和國家人民所作的貢獻,隻能說劉海清淡薄名利的崇高風範令人敬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