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廣用兵的能力到底怎麼樣,可能比你想象的還要強

漢代“飛将軍”李廣引刀自刎的時候,已經六十多歲。少年從軍,戎馬一生,到頭來不但沒能封侯,還因迷路而被治罪,李廣的确可憐。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是人們熟知的《滕王閣序》對李廣命運的歎息。而大詩人王維在《老将行》中這樣說李廣,“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李廣用兵的能力到底怎麼樣,可能比你想象的還要強

李廣像

“數奇”就是運氣差。連漢武帝都認為李廣運氣不好。西漢的規定是“非軍功不得封侯”,一場戰事的殺敵數量達到标準才能封侯。是以漢武帝晚年最倚重的霍光等近臣由于沒有軍功,直到漢昭帝接班之後才破例被封侯。

李廣一生與匈奴作戰七十多次,可是每次戰功都達不到标準,連最低的“關内侯”都跟他無緣,更不用說享有封地的列侯。曾跟随李廣的一些中下級軍官反而有不少人都封了侯。李廣的運氣就這麼“背”嗎,還是他帶兵打仗的能力有所欠缺呢?

據史書記載來看,李廣無疑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優秀将領,名将的榮譽當之無愧。

先說膽識,這是領兵打仗的将領必須具備的素質,如果連這一點都欠缺,根本談不上什麼名将。像南宋中興四将之一的“慫包”劉光世,即便位高權重,也不過落了個“逃跑将軍”的綽号。

李廣的優點是太膽大了,缺點也是太膽大了。漢景帝年間,李廣在上郡做太守時,一個意外事件讓他在軍中的威望大增。

李廣用兵的能力到底怎麼樣,可能比你想象的還要強

配圖

當時匈奴大軍經常入侵上郡。李廣的軍中有一個漢景帝派來的中貴人,也就是皇帝的近臣。一次,中貴人帶了幾十個騎兵出去閑逛,結果遇到三名匈奴神箭手。這三個神箭手很厲害,幾十個漢朝騎兵幾乎全部被射死。中貴人也受了傷,一溜煙逃回了軍營。

李廣一聽就知道,那三個人的是匈奴的“射雕手”。一來為了報仇,二來李廣似乎有點争強好勝,隻帶了一百多騎兵去追擊匈奴人。因為他的箭法天下聞名。

結果李廣親自射殺了三個匈奴射雕手,可他和一百多騎兵也遭遇了一股幾千人的匈奴部隊。這種情況下,漢軍如果往回跑,肯定躲不過匈奴追兵的箭雨,勢必全軍覆沒。李廣鎮定自若,反而鼓舞着戰士們向前一些,就地紮營休息。匈奴主将愣了,驚疑不定,擔心附近有漢朝的大部隊埋伏,也不敢過去攻擊。

就這樣對峙了一晚上,匈奴部隊先跑了。這就是李廣式的膽略,臨危不亂,有勇有謀,用疑兵計成功吓退了敵軍。兵法有言,“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李廣做了一場很好的示範。

膽略沒得說,那麼李廣平常是如何帶兵的呢?

李廣用兵的能力到底怎麼樣,可能比你想象的還要強

人人都知道,自古以來,軍容、軍紀對一支部隊的戰鬥力幾乎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也直接展現了主将的素質。在我們的印象中,唯有軍容整肅、軍紀如鐵的部隊才具備強悍的戰鬥力。而李廣的部隊卻不是這樣。

漢武帝年間,李廣和程不識都是有名的大将,兩人的履曆也很相似。他倆都擔任過皇宮侍衛的統領,後來都被調到北部邊境做太守,防備匈奴。不過他倆帶兵的方式卻大為不同。

程不識的部隊軍紀嚴明。不論在哪裡紮營,都戒備森嚴,每到晚上,還有軍人輪流巡邏營地,擊“刁鬥”,也就是警戒性的打更。軍中繁瑣的文書工作一絲不苟;李廣卻不這樣,他的部下看起來紀律散漫,可以在營地裡自由活動,也沒人打更。至于軍中的文書,李廣更是能省則省。

當然,李廣和程不識都不會忘記最重要的警備工作,遠遠地派出偵察騎兵。程不識說過:“我的部隊雖然勞累一點,但匈奴沒有機會偷襲我們。李将軍的軍紀太松弛了,一旦突然遭遇敵人,恐怕難以應對。不過他的将士平常生活安逸,打起仗來卻都不怕死。”

李廣用兵的能力到底怎麼樣,可能比你想象的還要強

由于李廣不按常理出牌,邊區的士兵們都喜歡為李廣效力,程不識的部下則為繁瑣的軍務而苦惱。

事實上,匈奴從沒有機會偷襲李廣的部隊,李廣“亦遠斥候,未嘗遇害。”斥候就是偵察兵。隻要偵查工作到位,将士們生活安逸一點,也沒什麼影響。

不是所有的将領都能學習李廣帶兵的辦法。史載,李廣的部下“鹹樂為之死”,打起仗來人人都願意為李廣死戰。因為李廣愛兵如子,與士兵們同甘共苦。

《孫子兵法》裡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換句話也可以說戰無常法。帶兵打仗沒有固定的模式。李廣的帶兵方法實際上是一種“内松外緊”,恰好展示了他的用兵能力很高明。如果李廣運氣好點,早就身居列侯了。

話說回來,李廣的軍紀松懈,不用說現代軍隊不會認可,就連軍紀嚴明的宋代嶽家軍也會嗤之以鼻。然而李廣卻和嶽飛做到了同樣的一點,他們的部下都英勇善戰。

參考文獻:《史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