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2022/01/13
既然“拐點”已至,那麼就好好享受絢爛的綻放。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曹佳東
編輯丨别緻
“沒有一個冬天無法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文章開篇,首先将視線拉回至兩年前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清晰地記得彼時,因為補貼退坡等相關政策的切換,自2019年7月開始,該細分闆塊出現了連續多月的同比下滑。
而我,也在當年的年終盤點時寫下了這樣一段話:随着“後補貼”時代的來臨,中國新能源行業正式進入轉型與蛻變階段,“陣痛”帶來的蝴蝶效應仍将持續下去,所有車企必須在這場市場驟變之中尋求适合自身發展的生存之道。
反觀整個2020,當電動化轉型的浪潮愈演愈烈,經曆過長期的至暗時刻後,對于身處這條賽道的大多人而言,可以稱作“破繭成蝶”的一年。
據乘聯會公布的全年銷量資料顯示,新能源乘用車累計批發銷量達到117萬輛,同比增長12%;零售銷量達到111萬輛,同比增長10%。一切,看似都在朝着向好的方向發展。隻不過,伴随突然襲來的疫情,再次為後續整個大盤的走勢,蒙上一層無法忽視的陰影。
很快,伴随時間推移,2021也在喧鬧中落下帷幕。當最終結果出爐,那些所謂的擔憂,都顯得十分多餘。補貼退坡還在繼續,缺芯的極限壓力測試愈演愈烈,但都已然無法阻擋整個中國新能源市場,由量變所引發的更大質變。
一夜之間,諸多參與者,抵禦風險能力迅速加強,學會了戴着“鐐铐”起舞。
2021,300萬輛,15%,十分欣慰
不可否認,當傳統燃油車市場礙于種種原因,仍在哀鴻遍野之時,新能源市場的愈發向好,則被凸顯得更加耀眼。年初,并沒有太多人預見,整個大盤的走勢,會攀升得如此瘋狂。
從乘聯會剛剛釋出的2021全年資料來看,其中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50.5萬輛,同比增長138.9%,環比增長17.8%。1-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331.2萬輛,同比增長181.0%。
12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47.5萬輛,同比增長128.8%,環比增長25.4%。1-12月新能源車零售298.9萬輛,同比增長169.1%。
與此同時,12月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滲透率21.3%,1-12月滲透率15.7%,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12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内零售滲透率則達到更高的22.6%,1-12月滲透率14.8%。
顯然,如本段小标題所言,最終以零售資料作為衡量标準,基本達到了“總量300萬輛,滲透率15%”的階段性目标。而這,無疑是令人感到十分欣慰的。
更為驚喜的是,縱觀12月銷量表現優異的幾家車企,分别為:比亞迪93,338輛、特斯拉中國70,847輛、上汽通用五菱60,372輛、長城汽車20,926輛、奇瑞汽車20,501輛、吉利汽車16,831輛、小鵬汽車16,000輛、上汽乘用車14,868輛、廣汽埃安14,500輛、理想汽車14,087輛、一汽大衆11,213輛、蔚來汽車10,489輛、長安汽車10,404輛、合衆汽車10,127輛。
毫無疑問,主導權與話語權,已經被自主品牌所牢牢占據。曾經引來非議的“彎道超車”概念,正在慢慢落地、變為現實。借助新能源的“推手”,我們真正意義上擺脫了長期以德系、日系為代表合資車企的壟斷,實作全方位的反超與逆襲。
并且2021年,作為旁觀者,我們也見證了部分“爆款”車型,強勢殺入傳統燃油車的腹地,掰掰手腕。
特斯拉Model Y以累計銷量169,853輛的成績,位居2021年高端SUV零售銷量排行榜首位,将寶馬X3、奧迪Q5、奔馳GLC一并超越。而在第5位、第10位,也看到了理想ONE、蔚來ES6的身影。
12月轎車零售銷量排行榜中,五菱宏光MINIEV已50,561輛的成績,同樣位居首位。特斯拉Model 3則賣出30,102輛,位居第5位,将凱美瑞、雅閣、天籁、帕薩特等競品,甩在身後。
由此不禁反問,那些仍然看衰純電、看曬新能源的質疑者,上述幾款以及更多新能源車的熱銷,難道還認為隻是因為所謂的綠牌輔助、政策紅利?
醒醒吧,随着終端消費結構的進一步更新,消費者的認知趨于完善,好就是好,壞就是壞,産品力對燃油車實作多元度的超越,就是不争事實。是以,請别再自欺欺人。
也正因如此,作為見證者,越來越期待2022年,中國新能源市場将會達到一個怎樣的高度。既然“拐點”已至,那麼就好好享受絢爛的綻放。
2022,500萬輛,20%,幹就完了
其實,今年年初,新能源汽車股發生過一段時間的大跌,進而讓整個大盤,再次籠罩上一層悲觀情緒。至于原因,是多元度。
首先,開年新能源補貼退坡、新能源專屬保險推出導緻的保費上漲,已然成為不争事實,進而導緻消費者購車預算與用車成本的上漲。
即便對于那些真正“剛需”的使用者不會産生太大的影響,但把樣本容量放的足夠大,誰都無法保證不會沖擊對應的每月銷量,勸退部分潛客。
其次,疫情、晶片短缺、供應鍊吃緊的狀況,在2022年大機率還會延續。而這已然成為所有新能源車企,必須共同面對的困境。接下來,大機率會出現“訂單充沛,卻無車可交”的情況,産能瓶頸還将限制各家,實作更大的量變。
再者,也是所有人容易忽略的一點,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就在近日,從海外媒體釋出的消息來看,由于锂和其它原材料的供應無法滿足不斷膨脹的需求,電動汽車電池的價格在經曆了10年的大幅下跌後,将在2022年上漲。
綜合種種不利因素,車企為了維持還算可觀的毛利率,隻能對現有産品序列的售價進行調整。而截至目前,特斯拉、小鵬已經率先進行“官漲”,之後整個新能源車市,或許也将迎來集體“漲價潮”。
短期内,陣痛必然存在。但将視角放大,時間軸拉長,無論對于主機廠,還是終端,辦法遠比困難要多。可以肯定的是,2022僅從資料次元預測,仍将是創下裡程碑的一年。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大幅提升,一方面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産品力已經超越同價位燃油車,另一方面随着全社會補能體系的逐漸完善,電動汽車的使用體驗也越來越好。2022年,蔚來将有ET7等3款NT2.0産品傳遞,小鵬、理想及衆多傳統車企加起來有200多款新産品進入市場,這些新産品相比燃油車,整體上技術會更先進。我們相信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将持續快速提升。”
這樣一段充滿信心的回答,來自蔚來企業傳播負責人馬麟。他所提及的200多款新産品進入市場,便是2022新能源大盤淨增量的絕對保證。
與之類似,過去一年,比亞迪剛剛創造了屬于它的最佳傳遞紀錄。有了足夠的論據作為支撐,促使其董事長王傳福說出:“新生事物的增長從來不是等比例的,都是先低後高。即使按照等比例的保守估計,今年初肯定在百分之二十幾。如果再增加15%,到明年年底,可以高達35%,遠遠超過原來的總規劃。”
顯然,在他眼中,2022新能源滲透率保底都将達到20%以上,如果一切進展順利,甚至有可能達到35%的高點。那麼,假設以乘聯會公布的2021零售銷量2014.6萬輛作為基礎,簡單換算,2022新能源零售銷量或将達到500萬輛以上。
而從另一個次元來看,相關資料顯示,2021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295萬輛,占新注冊登記汽車總量的11.25%,與上年相比增加178萬輛,增長151.61%。近五年,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數量從2017年的65萬輛到2021年的295萬輛,呈高速上漲态勢。
今年,如果能夠保證這樣的增幅,甚至繼續提速,大機率将在總量上突破500萬輛大關。
“原來預期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480萬輛,目前應調整到550萬輛以上,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達到25%左右。新能源汽車有望突破600萬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在22%左右。”
雖然數字略有偏差,但對于今年,乘聯會的預測也是十分樂觀的。因為2021年四季度,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已經達到130萬輛,随着國内消費者對新能源市場認可度的大幅提升,政策補貼的力度穩定,必然推進2022年的中國新能源車銷售總量暴增,繼續保持世界50%以上份額的領軍地位。
綜上所述,刨去一些不可控制因素,“500萬輛,20%”看似将會成為2022整個新能源大盤比較穩妥的階段性目标。對于身處其中的所有參與者,春天到來之後,迎來的則是盛夏,幹就完了!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