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維生素D有多種,應該如何選擇?

一提到預防骨質疏松,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補鈣,而常常忽略補充維生素D,而後者對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非常重要。如果缺乏維生素D,鈣的吸收将大大折扣。臨床上,維生素D往往與鈣劑搭檔使用,如果把鈣比作是促進骨骼生長和健康的“台前英雄”,那麼,維生素D就是協助鈣達到目的的“幕後功臣”。

人體維生素D的來源

人體的維生素D主要是由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轉化而來,少量是從一些肉類食物(如動物肝髒、海魚、蛋黃、瘦肉、乳制品、奶油等)中擷取。然而,這些普通維生素D是沒有生物活性的,必須要經過肝、腎的活化,首先在肝髒通過25-羟化酶的作用,轉化為有部分活性的25-羟基維生素D[25-(OH)D],随後轉運到腎髒,25-(OH)D在腎髒經1-α羟化酶的作用下,再次被羟基化,生成1,25-雙羟基維生素D [1,25(OH)2D],成為具有強大生理活性的維生素D,即“活性維生素D”。

如何确定是否有維生素D缺乏

臨床上,主要根據血清“25-羟維生素D”水準來判定機體維生素D的營養狀态,評估标準如下:

不同人群維生素D的适宜補充劑量

2013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0~64歲普通人群每天需補充維生素D 400IU;65歲以上的普通人群,因為缺乏日照或是攝入及吸收不好,每天需補充維生素D 600IU;妊娠和哺乳期婦女每天需補充維生素D 1500~2000IU;骨質疏松患者,每天維生素D的應用劑量應達到800~1200IU。

注意:這裡所說的維生素D是指普通維生素D,而不是活性維生素D。

臨床常用的維生素D有哪些?如何選用?

臨床常用的維生素D大緻可分為兩大類:即普通維生素D(也包括其複方制劑)和活性維生素D。

“普通維生素D”安全性高,使用劑量範圍廣,很少會因攝入過量導緻中毒,臨床主要作為營養素,用于糾正維生素D缺乏,預防兒童佝偻病及老年骨質疏松。活性維生素D緻高尿鈣的風險要明顯高于普通維生素D,使用劑量範圍窄,過量應用可導緻維生素D中毒,臨床主要作為藥物,用于骨質疏松的治療。

分别介紹如下:

1、普通維生素D及其複方制劑

代表藥物:維生素D3滴劑(400IU/粒)、維生素AD軟膠囊(每粒含維生素A 1000IU,維生素D3 1000IU)、鈣爾奇D3片(每片含鈣元素600mg,含維生素D3 125IU)、魚肝油、阿侖膦酸鈉維D3片(福美加)等等。

适應人群: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嬰幼兒、日光照射不足者、老年人等維生素D缺乏高危群體,主要用于兒童佝偻病及老年骨質疏松的預防。

注意:臨床不推薦用活性維生素D糾正維生素D缺乏。

2、活性維生素D

代表藥物:阿法骨化醇(1α-羟基維生素D)、骨化二醇(25-羟基維生素D)和骨化三醇(1,25雙羟基維生素D),前兩者都隻是經過了一次羟化作用,屬于半活性維生素D,而“骨化三醇”經過肝、腎兩次羟化,屬于全活性維生素D,是活性最高的維生素D。

适應人群:活性維生素D主要用于骨質疏松症的臨床治療,适用于各類骨質疏松患者。

1)阿法骨化醇

無需腎髒活化,但需經肝髒活化後才有生物活性,适用于腎功能不全但肝功能正常者,尤其是腎性骨病患者及老年人。

2)骨化二醇

不需要肝髒代謝活化,但需要腎髒1α羟化酶活化。适用于肝功能異常但腎功能正常者。

3)骨化三醇

本身具有完全生物學活性,無需經過肝、腎轉化即可起效,是以适用于各類骨質疏松的治療,尤其是合并肝、腎功能不全的骨松患者。

總結

總之,普通維生素D和活性維生素D的生理活性、安全性、劑量範圍、适應症都不一樣,不能視作等同而互相替代,另外,活性維生素D也有半活性和全活性之分,适應症也有差別,臨床上應注意合理選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