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文壇泰鬥題記中看廣德敦尚儒風

鄧文原(1258—1328),字善之,一字匪石,人稱素履先生,綿州(今四川綿陽)人,又因綿州古屬巴西郡,人稱鄧文原為“鄧巴西”。随父寓浙江杭州,或稱杭州人。曆官江浙儒學提舉、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監祭酒、翰林侍講學士,卒谥文肅。

鄧文原文章出衆堪稱元初文壇泰鬥,著述有《巴西文集》等。其亦擅行草,與趙孟頫、鮮于樞齊名,号稱“元初三大書法家”。

從文壇泰鬥題記中看廣德敦尚儒風

一、政績卓著,減免廣德茶稅

延祐六年(1319年),鄧文原調任江東道肅政廉訪司事。江東道下轄的徽州、甯國路、廣德路原來每年征收茶課鈔為三千錠,後來猛增到十八萬錠。官府即使把當地出産的茶葉都送交了,也達不到一半的數量。是以,轉運司的官員,找來一幫鄉間地痞流氓之類的人,勒索老百姓,動不動就以犯法罪誣陷老百姓。轉運司的權力很大,當地官府五品以下的官員,轉運司都可以判以杖刑。當地官府對此頭疼不已,但又無可奈何。鄧文原了解情況後,向朝廷奏請廢除專收茶課的轉運司,讓各地官府自己征收上交。但他的建議被壓了下來,沒有被呈送到朝廷。史載原文如下:

“六年,移江東道。徽、甯國、廣德三郡,歲入茶課鈔三千錠,後增至十八萬錠,竭山谷所産,不能充其半,餘皆鑿空取之民間,歲以為常。時轉運司官聽用鄉裡嘩狡,動以犯法誣民,而轉運司得專制有司,凡五品官以下皆杖決,州縣莫敢如何。文原請罷其專司,俾郡縣領之,不報。(明·宋濂《元史·列傳·第五十九》)”

從文壇泰鬥題記中看廣德敦尚儒風

二、為廣德廟學題記

廣德儒學始建于宋天聖年間(1023—1031),為時任廣德軍司理參軍範仲淹所建,原址在今城區桃州鎮北。治平間(1064~1067)廣德知軍錢公輔遷建于城南(今體育場),不久毀于兵燹。紹興間(1131-1162)在桃州城南址重建。淳熙間(1174~1189)大修,元明清三代又多次修茸擴建。明嘉靖四年(1525)廣德州判官鄒守益将文廟後西北玄妙觀徙往東郊,即其址建複初書院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廢科舉後,儒學停辦。儒學建築物因年久失修而頹廢,民國26年(1937)底為侵華日軍縱火焚毀。今僅存近年來修建的夫子廟公園。

夫子廟又名文廟、孔廟,早稱“學宮”,是廣德儒學重要場所,也是當地儒學教學的衙署所在。延佑元年(1314)契文質(生卒年不詳,元江西龍興人,遷居溧陽,祖籍回纥族)任廣德德路總管,“廉潔自持,興起學校,民賴其德”,是年夏,文廟重修完工,時任廣德儒學教授馬元壽請鄧文原題記曰《廣德路修建廟學記》。(光緒《廣德州志》、民國《新元史·一百三十六》)

從文壇泰鬥題記中看廣德敦尚儒風

《廣德路修建廟學記(元·鄧文原)》全文如下:

古之學者,不惟詩書禮樂之教,薰濡涵育,習性易融,至于宮室、車馬、器物,奉身之具,皆有品式,以為世範防,使人日由于善而不知。後世厭古徇俗,去道日遠。夫治莫先于建學,而古制莫之考征。漢儒摭拾殘缺,若米廪、成均、瞽宗、東膠、虞庠、辟雍、泮宮之異,其說各禀師承,義相抵牾。

今郡學猶古鄉庠也,非複如《周官》會民射飲之舊,故堂室之制泯。昔之為大夫士者,歸老于鄉,道尊而德美,乃為弟子師,非若後世選于有司而授之職也。禮釋奠于先聖先師,自易之以像祠,儀文莫稱。世俗之士亦鰓鰓然莫辨其孰為非是。然聖賢之道布在方冊,學者猶可因言而求禮,得理而忘言,内以藏器于身,外以施澤于天下,而又汩于膚見剽聞、異端曲學,矜小才者希近名,骛私智者趨末利,斯道幾何而能複古也?今之司民牧者亦有思乎?

廣德郡文學馬君元壽以書來曰:自契侯來守茲土,即以敦尚儒風、訓迪末學為首務。周視廷溜圮陋弗葺,懼無以宣上德意,以為良二千石羞,則命馬君率諸生而告之以士有賜複,有設科,公侯皆與抗禮,而氓吏不得并齒。薦馔有廟,講習有所,将壓于風雨,盍撤而新之,以大厥宇?則皆應聲曰:諾。

由是朋分掄材,吉日肇工。敞殿疏堂,飛閣修庑,齋廬庖湢,丹雘墁塓,以次完美。門之外有小溪,昔為橋其上,門薄溪流,瞻視蔽隘,侯徙建其南,以就深廣,而東西溪為垣,下作石門,潴水成池,蔭以嘉木,前眺青山平野,目曠神怡,亦藏修息遊之一助,矧今聖天子诏興大比,風厲幅員,務求德行經術之士,丕闡文治。

桐汭邈在江湖萬裡之外,士莫不儆饬思奮。複際賢侯,嘉惠于學宮,先生幸記之,以昭示來者。餘曰:選士之不古久矣。在宋熙甯,明道先生[1]建白學制教規,考察賓興之法,綱條具備,不幸王氏之學興,其議遂格。厥後晦庵先生[2]極論貢舉之弊,語益激切,而群邪巧進,正道榛荒,先生之身不得一日安于朝上,況能從其言也?距今餘百十年,而其說乃大行,則士之立身行道者,可以自信不惑;而公論不合于今者,必宜于古;見屈于當時者,必伸于後世。與夫計是非得喪于旦暮之頃者,其賢不肖豈不大有徑庭哉?此學聖賢之事,而非常才所能與也。

馬君其亦以是為諸生勉,若徒侈其輪奂以為觀美,則非契侯是以作新之意。侯名大賢,字仲彬,高昌人,家以忠貞著,故名堂曰“三節”。其至不期月,而廟學悉隆舊規,又為造神器,繕官署,築舍以訓蒙,完廪以膳士,為政可謂知本矣。馬君清慎力學,克懋乃職,皆可書。

延佑元年日長至記。(選自《巴西集》)

【編注】

[1]程颢(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世稱“明道先生”。出生于武漢市黃陂區,河南府洛陽人。北宋理學家、教育家,理學的奠基者,“洛學”代表人物。

[2]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中國南宋時期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

從文壇泰鬥題記中看廣德敦尚儒風

三、相關詩詞

桐川九日絕無佳菊小酌書懷奉簡明仲博士一笑(元·鄧文原)

遊宦年光逐雁飛,傳杯好友念分違。

欲遮老眼看黃菊,不遣秋香近繡衣。

稻蟹霜遲聊取醉,莼鲈家近重思歸。

緬懷晉宋多才傑,得似風流落帽稀。

從文壇泰鬥題記中看廣德敦尚儒風

收集整理徐厚冰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所标來源非第一原創,請私信小編,我們會及時稽核處理。

友情推薦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