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沒有攝像頭和高超的技術手段,囚犯們為什麼不逃跑?

古代沒有攝像頭也沒有DNA等檢測罪犯的手段,犯人越獄的卻很少,并且即使有機會跑他們也大多不願意逃走,主要的原因就是古代嚴格的戶籍制度以及高效的行政追緝手段。這些都導緻犯人們即使越獄想要逃走也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因為你逃走了,你要決定逃到哪裡,一路上該如何走,古代城池要進去一般是要查驗身份的,逃犯想要通過城門口進去是很困難的,是以隻能夠走人少的地方,從荒山野嶺走或者人迹罕見的山路或小路,那麼這樣的地方自己孤身一個人是容易出危險的,最後即使經過一路的風餐露宿逃回了家裡去,在家裡附近的鄰裡等肯定會知道,他們會不會報告官府,也是很難說的一件事情,是以在古代,一帶犯人被定罪關押在監獄内,基本上是很難逃脫的。除非有外面的人接應或者想辦法搞定監獄裡的人才有可能逃出去。下面我将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古代沒有攝像頭和高超的技術手段,囚犯們為什麼不逃跑?

古代的監獄管理

我們以古代最後一個朝代清代為例,在清代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機構基本都有監獄。并且在各個地方的行政和監獄的管理是不分的,都是由掌印官統一管理,至于具體掌管監獄事宜的屬官,在府一級設司獄司,有司獄一人,掌管司法獄政;在直隸州或州一級設吏目,“掌司奸盜,察獄囚,典簿錄”,即負責助理姓名獄事;在縣一級由典吏一人直轄刑獄、稽檢獄囚。此外在各級監獄還會設獄卒若幹人負責一些雜務。

此外關于在監獄裡面囚犯的待遇,《大清律例》規定:

在監囚犯每日給米(或雜糧)一升,各給棉衣一件,并給醫藥。斬、絞重犯及軍、流、發遣犯在監以及解審發配都着赭衣(紫色囚衣),每季剃發一次,但須留頂心一片,作為标記。未經結案、待質監犯嚴禁親屬探視;結案各犯探視也須嚴格登記;盜犯家屬不許入監探視,違者枷号兩個月,責打四十闆,婦女還要照例收贖。

并且對于逃犯,懲罰更嚴,被捉獲的逃犯,仍發原配所,鎖戴鐵杆,勞役更重。

古代沒有攝像頭和高超的技術手段,囚犯們為什麼不逃跑?

逃犯的逃跑情況

古代的逃犯想要逃跑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個各個地方的監獄都差不多的設定,除了京師有所差別外。自己一個人想要逃跑是很難的,在排除特殊的情況之外,想要在監獄裡面逃走隻能幾人一起合謀,這樣逃出去的機率更大,并且還要瞞過監獄的管理人員,是以大多都是數人一起逃走。

逃犯逃走之後,最想去的地方還是自己熟悉的地方或者有關系能夠庇護自己的地方,所有大多數的逃犯都是逃到自己的家鄉,或者有熟悉的親戚待的地方,因為隻要到了這些地方才能夠受到庇護,進而逃過官府的通緝。因為逃犯被抓回去的話,下場都是非常慘的,逃犯自己心裡也清楚,基本能夠逃走的人都是九死一生。

一路上不能走官道和人多的地方,不能去大的市鎮和城市裡面,犯人逃脫的話,官府會出追捕文書的,會下發到附近的地方,在城門口都有人檢查。是以隻能走人少的地方,還要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這都是不容易的。

古代沒有攝像頭和高超的技術手段,囚犯們為什麼不逃跑?

綜上所述,古代的逃犯想要逃走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如果沒有外力幫助,光憑自己一個人是很難成功,再加上官府的通緝,是以罪犯很少逃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