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夫家的牛舌頭被割了,包拯:把牛殺了賣肉,到時小偷自會來投案

宋仁宗趙祯曾言:“包拯公而忘私,不邀陰幸也。”作為一個臣子而言,能夠得到皇帝如此高的評價,足以說明包拯他為官十分地公正無私。

當我們提到包拯,首先想到的畫面,大多是一個額間印有白色的月牙的黑色臉龐的包青天,而他的形象就這樣定格在了人們的心中,也有“包黑炭”的稱呼。

包拯的形象通過各類戲劇和影視作品,被塑造成了鐵面無私、為民請命的良官形象,以至于古代很多的百姓都會給他修建祭祀的廟堂。人們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對他的尊敬與愛戴,這也足以說明包拯深得民心。

農夫家的牛舌頭被割了,包拯:把牛殺了賣肉,到時小偷自會來投案

事實上,包拯受人愛戴的原因不僅僅是他鐵面無私的品質,更是由于他斷案如神的能力。據說他憑借過人的智慧,解決了民間許多的懸案疑案。那麼,他斷案的方法究竟是怎樣的呢?

牛舌被盜,下令殺牛

要說到包拯的斷案方法,那就不得不提及著名的割牛舌案,在這個案件當中,充分展現出包拯判案的技巧與足智多謀。根據史書的記載,在包拯擔任揚州天長縣知府的時候,當地的一位農民主動到官府報案。

這位農民告訴包拯,自家牛的舌頭被人偷偷地割了,由于事發時沒有人目睹,是以他并不知道那個賊人是誰,特地請求包拯查明此事。

在古代農民的生活依賴于作物的收成,而他們的耕作工具也十分簡單,其中耕牛是他們重要的生産工具之一。

農夫家的牛舌頭被割了,包拯:把牛殺了賣肉,到時小偷自會來投案

耕牛的舌頭被割,并沒有直接造成重大的财産損失,但失去舌頭的耕牛很快就會被活活餓死。是以這件事,它對于這個農民的家庭來說,意味着重大的打擊,他們的家庭很可能是以錯過農時,進而導緻他們今年的收成無法得到保證。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這樣的事的一旦無法得到很好地解決,就會讓更多百姓的生計無法得到保障,同時也會極大地損害官府的威信。是以這個案件的偵破,對于包拯來說十分重要。

正當官府的衙吏們,對于這個棘手的案件而感到焦灼之時,包拯突然對這位農夫說道:“你不必擔心,你回家後就把這條牛宰殺掉,然後把它的肉到集市賣掉。不過,你先不要告訴别人牛肉是怎麼來的”

惡人告狀,真相大白

由于在宋代,朝廷有規定不允許随意殺死耕牛,若有人違反這條規定,是要被抓起來判刑的。不過,既然官府允許這樣做,那麼農夫也不算是無故殺耕牛了。

農夫家的牛舌頭被割了,包拯:把牛殺了賣肉,到時小偷自會來投案

是以,在農夫回家以後,他就按照包拯的訓示将自家的牛殺死了。然後,農夫就将牛肉拿到集市上去賣,由于賣牛肉的人很少,是以他一會兒就賣完了牛肉,并且獲得了一筆不少的收入。

在當時,人們幾乎吃不到牛肉,是以這個農夫的行為受到了周圍人極大的關注。在當時,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疑惑:他的牛肉是怎麼來的?

農夫身邊的熟人,知道他是殺了耕牛,于是就有一些人跑到官府去舉報他殺耕牛。那麼,包拯會怎麼處理這件事呢?他這樣做是有什麼用意嗎?

其實,包拯讓農夫這樣做,是因為他看出了事情的本質:賊人隻是割掉牛的舌頭,而沒有采取其他的行為,這是因為他希望農夫為了生計而将牛殺死,這樣他就可以到官府舉報農夫了。

農夫家的牛舌頭被割了,包拯:把牛殺了賣肉,到時小偷自會來投案

從中也能猜到,這位賊人一定與農夫有較為嚴重的沖突,不然很難做出這樣損人不利己的行為。是以當包拯看到群眾前來舉報農夫時,内心十分鎮定,他正等着賊人上鈎呢。

當他分别聽完這些人舉報的原因之後,他就讓這些人先到一旁等候。并在暗地裡吩咐屬下,讓他們分别去打聽一下這些人與農夫的關系如何。

收到指令後的衙役很快就得到了具體的消息,他們回來将得到的消息告訴了包拯。果不其然,這些舉報人當中就有一個人,他與農夫之前有過較為嚴重的沖突,并且他私下裡表示過要給農夫一點顔色瞧瞧。

于是,包拯就讓其餘人先行離開,隻留下了這一個人,并對他進行了審問。起初,這個人并不承認自己割掉了牛的舌頭,但後來經過嚴刑審問之後,他承認了自己故意報複農夫。

農夫家的牛舌頭被割了,包拯:把牛殺了賣肉,到時小偷自會來投案

這個案件也就順利地解決了,這個賊人被抓進了大牢,并且他賠償了農夫的損失。通過耕牛一案,我們能夠看出包拯為何能夠斷案如神:這是由于包拯深刻地洞察了人性,他學會利用人性的特點來解決難題。

洞察人性,斷案如神

包拯在面對棘手的案件時,沒有手足無措,反而從容地利用推理的方式,來思考賊人的意圖。進而意識到賊人的目的極有可能是洩憤,并利用賊人的這種心理,巧妙地反向下套。

他讓農夫殺牛賣肉時不要聲張,進而引誘賊人主動報官,進而一舉偵破此案。包拯的這種思考方式,十分值得我們學習,因為我們在生活當中,經常會面對一些棘手的問題,倘若我們隻關注事情表面的問題,那麼很有可能就陷入僵局之中了。

我們遇到問題時,不妨試着跳出思維的局限,從另外的角度分析問題的本質。從問題的本質入手,很有可能會使得問題簡單化,對應的解決方式或許也會很快地浮出水面。

農夫家的牛舌頭被割了,包拯:把牛殺了賣肉,到時小偷自會來投案

當然,這樣的思維方式并不是一天就能養成的,它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思考、多多推敲,唯有如此,我們的思維方式才會越來越靈活、缜密。

宋朝亦是一個英才輩出的朝代,包拯雖然沒有像一些權臣那樣大富大貴、手握政權,但是他實作了自己的理想——為人民服務、堅守清廉正直的本心。

他将自己的理想與精神載入了曆史的長河之中,他也獲得了百姓的支援與愛戴。他的故事,也在民間的各種話本與小說當中流傳。時至今日,包拯依舊是人們心中正義與清廉的象征,他是黎民百姓心中不滅的焰火。

在世界上擁有很強的影響力,每當提及他的名字,心中都會湧起滿滿的自豪感。 對于包拯的“牛舌案”,抑或者他的這種思維,你有什麼看法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