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方雲動|人生沒有白讀的書,每一頁都算數

又到一年讀書日,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讀書有什麼用?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在一座山裡,住着一位農夫和他的小孫子。每天清晨,老爺爺都會早早地起來坐在書桌上讀書。有一天,孫子問道:“爺爺,我也想和您一樣讀書,可是我讀不懂。每次我把書合上了之後,我就忘得一幹二淨,正所謂打開書,一目了然,關閉書一臉茫然。我不知道之前讀了那麼多書有什麼用?”

老爺爺指着角落的籃子說:“這個籃子是放煤炭的,你帶去河邊,幫我盛一籃子水回來吧。”于是小孫子照爺爺說的去做了,不過回來之前籃子裡的水早早地就漏光了。

“你下次得跑得快一些。”老農夫笑着再一次把小孫子帶到了河邊。這一次男孩跑得飛快,但他回來之前水依舊漏完了。試了好多次後,男孩終于說:“爺爺,籃子裝不了水,這根本就沒用!”

爺爺笑着說:“你覺得沒用,可是你再看看籃子。”男孩轉過頭看籃子,他發現,原本又破又髒的煤炭籃子,已經從裡裡外外變得非常幹淨了。”

我們讀書也是這樣的。

書是河水,我們的心就是那個裝滿煤炭的籃子。我們每次用籃子去撈水時,什麼也撈不起來,但是籃子會越來越幹淨。書讀多了,雖然很難記得全部,但是我們的心靈就會慢慢變得純淨,想問題就更懂得開動腦筋。

讀書有什麼用?長大後都會忘記。如同吃飯,小時候吃過的飯會忘記,但那些營養已溶入我們成年後的骨骼和血液。也許讀書也是如此,它是一個人精神成長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讀書可以遇見更好的自己!那些年走過的路、見過的人、讀過的書,很多都已記不太清,成過眼煙雲了。但它們的養分卻保留了下來,在我們的氣質裡、在談吐上,在生活和文字的點點滴滴中。

讀書,是為了讓你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是為了讓你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擁有處變不驚的内心。

讀書,是為了将來能和你的夫妻,不止讨論柴米油鹽醬醋茶,還可以談論琴棋書畫詩酒花,再精緻的花瓶都有碎掉的一天,再美好的容顔都有老去的一天,唯有你讀過的書、寫過的字,會逐漸積累在你的身體裡,變成你的财富。

讀的書多了,你會發現,以前從未注意過的大千世界,竟然如此鮮活,手機螢幕之外,自有一番萬水千山;腳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拓寬靈魂的廣度和寬度,能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擁有處變不驚的内心。讀的書多了,你會發現,在無涯的知識海洋面前,再大的煩惱,也隻是滄海一粟。

那些看不懂的事,參不透的道理,走不出的困局,人生遇到的所有問題,書裡都會有答案。

或許,人,生而迷茫;但讀書一定能幫助我們撥開眼前的迷霧,找到那條屬于自己的路。讀書,為的就是不遇到我不想遇到的人。讀書,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書籍不隻是生活的避難所,更是人生的百寶箱。

五尺之軀,短短幾十年光陰,居然能馳騁古今,經天緯地,這種奇迹的産生,至少有一半要歸功于閱讀。

怎麼做一個高人?要讀書。習近平總書記說:“各級上司幹部要深刻認識現代上司活動與讀書學習的密切關系,深刻認識上司幹部的讀書學習水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工作水準和上司水準,真正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态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自覺做到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積極推動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建設。”

怎麼做一個新人?要讀書。進入“網際網路+”的霧卡時代,不能讀死書,死讀書。一是讀書要專雜相兼,二是思考要内外皆求。《随園詩話》中講:“蠶食桑,而所吐者絲;蜂采花,而所釀者蜜。”這對我們如何把“所學”變為“所得”頗具啟發意義。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高人指路,這個高人就是思考。俗話說,“政如農功,日夜思之”,隻有通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叩問思考,才能每每在頓悟中開雲見日,将這些精神養料内化為自己思想的筋骨,進而建構和掌握屬于自己的方法論。三是緻用要莊諧并重。既然我們反對死讀書,當然也應該反對死運用。所謂“入山問樵、下水問漁”,要力戒一個方子開藥、闆起面孔說教,盡量做到因時因情能莊亦諧、大雅似俗。總之,“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隻要甘當學生用心學習感悟,總會有所收獲。

好好讀書吧,人生沒有白讀的書,每一頁都算數。

四方雲動|人生沒有白讀的書,每一頁都算數
四方雲動|人生沒有白讀的書,每一頁都算數

作者:張雲勇(全國政協委員、雲南聯通黨委書記兼總經理)

繪圖:崔姝音

編輯:薛婧

稽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