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一生取得了無數的偉大成就,他是當之無愧的國家上司人。
而我們知道一個偉人之是以是偉人,除了他們的才智之外,他們往往有超越常人的品性。
盡管普通人和偉人都是吃得一樣的五谷雜糧,但是真正的偉人一定是超凡脫俗的。
可是再優秀的千裡馬也需要伯樂的賞識才行,那麼
在曆史上是誰看到了毛澤東的不凡,在路上給了毛澤東點撥和幫助,誰成為了毛澤東的伯樂,誰最早預見到了他有一天會成為偉大領袖的?

毛主席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毛主席偉大的一生中,許多人都給予了他肯定和支援,他人生路上遇到的幫手很多,如果沒有他們幫助毛主席,毛主席憑一己之力也難以帶領我們走向革命的勝利和人民的解放。
但是這些人之中,重中之重的人主要是出現在毛澤東青年時期的,他們在毛主席的革命事業還沒有起步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支援毛澤東和中國的革命事業,
因為他們的存在讓近代中國的革命道路走的更加順遂,同時他們也為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
青年毛澤東勤奮好學
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盡管生活非常貧窮,但是毛澤東依然保有非常高的讀書熱情,從最早的私塾時期到後來的務農,毛澤東從未停止讀書。
年輕的毛澤東閱讀了許多經典名著和傳統小說後,産生了很多疑問。
他認為這些書中的主人公非富即貴,在他們之中為什麼沒有一個農民。
農民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不能當家做主,隻能任人宰割?
少年的毛潤之非常困惑。但是後來他知道了,這些書都是用來贊美統治階級的。
他們裡面的人都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人們哪裡還會去種植土地呢?
如果主角換成了勤勞的農民,統治階級就顯得太難堪了。
這種說法在過去的封建社會肯定是行不通的,根本就不利于上層階級的統治。
為了解決這些疑問,少年的毛潤之讀書更加刻苦了。
早期的毛主席
1913年春,毛澤東考入
湖南省立第四師範
,1914年2月并入了
省立第一師範
,當年毛澤東21歲。
21歲,正是青春萌動期,
“哪個少年不鐘情;哪個少女不懷春”。
然而,毛澤東沒有時間去想這些兒女情長。
他不願意為學習之外的事情分心,當時的青年毛澤東就明确了
“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
的學習目的
,堅持“野蠻體魄”的信條,堅守“三不談”。
“三不談”:
不談瑣事;不談金錢;不談戀愛。
當時,毛澤東的同學們都見證了他努力學習的時光。
當時毛主席的同學羅章龍回憶說:
“當時學校的作息制度是學生早晚都要到自修室學習。每天晚上自修到九時點名後,他們離開自修室回到宿舍,九時半吹号熄燈。而在學校檢查完寝室之後,大家都平靜地睡着了,毛主席就會起床在走廊的燈下看書,直到深夜才睡覺。早上,毛主席天不亮就會起床,到操場上慢跑,然後洗冷水澡,四季都是如此。等同學們起床時,毛主席已經進自修室大聲朗誦古文詩詞了。”
張國基記得,毛澤東在翻閱教材和課外讀物,總是會指出哪些是
為封建統治服務的,為帝王歌功頌德的,他就會打上“x”
。如果是進步的或革命的,他就會打一個“圈”,并為這樣的内容寫下讀書筆記。
就是這樣的勤奮刻苦地學習,年輕的毛澤東很快就有了“大家風範”。
青年毛澤東
張國基回憶,當時的毛澤東作起一篇文章,洋洋灑灑就是幾千字。
文章氣勢磅礴,觀點也是十分犀利!
而除開毛主席自己的内心驅動,在他的求學和革命道路上還有幾位伯樂,給了他極大的幫助,這幾位伯樂都是誰呢?一起往下看!
毛主席在湖南省立一中的伯樂——柳潛先生
少年毛澤東在報名
湖南省立一中,參加入學考試後,在發榜之後,他成為了第一名
毛澤東
省立一中的國文老師
叫柳潛,
他是湖南湘陰人,同時他也是
前清秀才
,知識淵博,通曉古今,擅長文學和曆史。
他深受屈原的愛國主義影響。 在校内任國文教師期間,他特别欣賞毛澤東的愛國熱忱以及勤奮好學的精神。
他對毛澤東的文筆和人品都十分肯定,稱贊毛澤東“必成大器”。
可謂毛澤東早期至關重要的一位“伯樂”。
這一切都可以從柳先生對毛澤東的作文評論中得出,這是柳先生
命題的《商鞅徙木立信論》
,而這篇文章至今仍在長沙一種檔案館裡。
青年毛澤東寫的《商鞅徙木立信論》真稿
“商鞅徙木立信”
出自
《史記.商君列傳》
,大意就是說
秦孝公在戰國中期接受了商鞅變法,欲使秦國興盛。但商鞅擔心人們不會相信變法,于是就在國都南門立一木頭,對外宣稱誰将這木頭帶到北門,就賜金十兩,卻無人相信。之後商鞅宣布,誰搬了木頭,就給五十兩黃金。有人試着搬動後,商鞅立即給了賞賜。随後,商鞅宣布頒布新法,表示自己變法的“信用”和“徙木即賜”一樣取信于民。
當時毛澤東就在這個内容上進行了十足的創新,他寫的内容與時代、社會現實相聯系,借古諷今,表達了對國家和人民的關心,批評當時的統治者袁世凱之流。
當時毛澤東的見解真可謂十分大膽具有膽識,就算在當時的雜志報刊也很少有這麼優質的作品,就算現在讀起來也還是很有啟發性的。
柳先生對這篇佳作寫了六條眉批和篇末總評,共計141字評語
,充滿了贊賞和鼓勵,對這個後輩給予了厚望。
标題上注明“傳觀”二字,破例記100分
,展現了柳先生對毛澤東的賞識。
柳先生的眉批“實切社會立論,目光如炬”,尾批又強調“是有功與社會文字”等等
,充分說明他基于社會價值和責任感對這篇文章進行了肯定贊揚。
當時的社會背景是袁世凱竊取了1911年辛亥革命果實,
“立憲”公布了一系列“新法”,愚弄群眾
袁世凱
毛澤東對此寫道:
“法令而不善,則不惟無幸福之可言,且有危害之足懼,吾民又必竭全力以阻止此法令。雖欲吾信,又安有信之之理?”直
指袁世凱和他的“新法”。
柳先生還評論毛澤東
“目光如炬”、“曆觀生作,練成一色文字,自是偉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
這是對毛澤東
高貴的人格和出衆的才能的強烈肯定和重視。
同時也說明柳先生本人也是“
目光如炬
”、“
偉大之器
”;
柳先生還強調
“吾不知其所至”
,也就是說毛澤東可能取得超越古今的高度,這裡無不滲透了柳先生對自己學生殷切的希望。
而從毛澤東後來在事業和理論、學術、文學創作等方面來看,柳先生真的是毛主席的“第一伯樂”!
在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邀請同學周世钊來北京做客時,特地問了柳老師,并反複強調:
“柳老師給了我很多幫助和鼓勵,他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之後還拜托周回湖南問柳先生
問好
他還說,如果先生不在了,請詢問柳先生的妻子和後人,如果生活困難,請代行幫助。
這些都表達了毛主席對柳先生無盡的思念,
也展現了主席對自己的老師“教導和幫助”得刻骨銘心。我們都知道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毛主席和柳先生之間的師徒關系正式映照了這句話!
為救毛澤東差點犧牲性命的恩師——符定一先生
1912年,時任湖南省公立高等中學校長的符定一,在衆多入學的考試試卷之中遇到了一份讓他驚詫的試卷。
他看着試卷裡的文章
《民國成立,百端待理,教育與實業應以何者為要策》
,他翻來覆去看了半天,驚歎于這位考生的文學才華和膽識,于是符定一對寫這篇文章的學生,非常感興趣,如果這個學生真的是一個可塑之才,自己說不定可以給予他一些幫助。
符定一出身書香門第,從小便得到了不錯的教育,可謂是學富五車,他不僅接受了傳統文化教育,而且還學習了西方先進的文化知識
符定一畢生熱心教育,堪稱湖南近代偉大的教育家。
他不僅對文章賞析非常擅長,而且對教育事業也非常嚴謹。
當時的一個入學考試,考生都是年輕人,一下子遇到了這麼好的文章,一方面是驚歎于文章寫得好,但是另一方面也會覺得這篇文章太優秀,或許有作弊的嫌疑。
當時,年僅19歲的毛澤東本來報考了幾所學校,但之後對那些學校的辦學目标和治學方法都不滿意,于是自動退學開始參與省立一中的入學考試。
入學考試,符定一給出的這個題目還是蠻宏大的,難度系數也高,即使是學識淵博、經驗豐富的中年人或許也寫不出好文章出來,更别說二十歲不到的年輕人了。
但是這絲毫沒有難住青年的毛澤東,當時的毛澤東已經經常思考這樣的話題了,看到這樣的話題,他的腦子裡很快湧現出非常多的想法,
在這篇文章中毛主席大量地評古論今,針砭時弊,行文有理有據且層次清晰。
最後青年的毛澤東成功寫出了一篇辯證十足的奇文。
在這篇文章之中,他把教育、實業和國家發展的關系梳理得很是精彩。
為求證真僞,符定一決定見見這位名叫毛澤東的青年。
符定一得知毛澤東是韶山沖的農家子弟,就做了心理準備,但沒想到毛澤東比他想象的更加出類拔萃。
符定一在和這位農村出身的學生交談時,毛主席
不卑不亢、條理清晰,而且對問題看得也非常透徹。 完全就不像是一個青年,而像是一個成熟的學者。
符定一看着眼前如此年輕就有大才的毛澤東,心裡贊歎不已。
他出于選材之心,臨時制定了一個題目,想再請青年毛澤東當場寫一篇。
毛澤東沉着冷靜,稍稍沉思,展紙揮毫,結果又是寫出了一篇不錯的文章,文章不僅文采斐然,而且思路清晰,符合當時國情,真的實屬難得。
符定一看完後,連連點頭稱贊毛澤東,認為毛澤東是難得的人才,在心裡決定日後全心全意栽培。
符定一當場就發現這個
青年知識積累非常厚實,思維也異常靈活,未來肯定是大有作為,當即決定讓他入讀。
毛澤東入校後,
符定一也是密切關注他,在得知毛澤東喜歡曆史之後,符定一還送給了他一本《自己圈點過的《禦批通鑒輯覽》,希望他能夠從曆代王朝的興衰之中找出當代中國的問題。
就算是在毛澤東畢業之後,符定一依然很關注他。
1918年8月,毛主席來京組織湖南青年赴法留學,當時的毛主席在北京大學圖書館任管理者。符定一當時也在北京工作。
是以,毛主席經常到符定一家拜訪他的恩師。
傅定義在得知毛主席的情況後,經常資助毛主席。
符定一和毛主席
此外,當初符定一甚至為了救毛主席差一點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1925年,當時在國民黨高層做官的符定一回到長沙省親,在一位時任省府秘書長親戚的家中看到毛澤東被逮捕的密電。
他立即說道:
“你們不要抓他,他将來會為這個國家做出卓越的貢獻的”。
他付出全力保毛澤東,而正是因為符定一先生和毛澤東有“密切接觸”,國民黨軍隊之後逮捕了符定一。
面對獄卒的嚴刑拷打,符定一堅定地在紙上寫下了“無間師生”四個大字。
這裡真切展現了他對毛澤東的真情實意可見一斑。
而符定一先生晚年雖然已經跟不上毛主席的思想了,但他仍然支援毛澤東的各種方針戰略,這位毛主席的伯樂也從最初的欣賞轉變為由衷的欽佩。
毛主席和符定一
而真正建設一個國家需要無數中國人的努力,一代又一代,隻有這樣星星之火才可以燎原。
而事實也證明,符定一沒有看錯毛澤東。
符定一最開始就認定毛澤東将成為未來國家的關鍵人物,将會為國家的革命事業做出大貢獻。
不出所料,在之後的毛澤東克服了一切困難,帶領中國人民走向了勝利。
新中國成立後,符定一受到新政府的禮遇,擔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首任館長、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等職,在1958年符定一去世,享年81歲。
與毛主席亦師亦友的伯樂——柳亞子先生
毛主席的另外一個伯樂叫做柳亞子,
江蘇吳江人。
柳亞子先生也是著名的民主人士和優秀的詩人。
柳亞子先生是在國共第一次合作時認識了毛主席,兩人不僅在中國革命的道路上有很多共識,而且都具備同樣的詩人氣質,也是以他們成為了一生的摯友。
雖然毛主席每天日理萬機,但對于那些在共同僚業中奮戰過的友人,他都會與之一起共同學習進步。
在學習方面,
毛主席絕對是一個禮賢下士的人,對于柳亞子這位摯友兼伯樂,毛主席在工作和生活上都給予了很多幫助
柳亞子
而早在1929年,柳亞子就覺得毛澤東這個人了不得,中國将會因為這個人的存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曾寫過一首詩《存殁口号》。詩曰:
“人間毀譽原休問,并列支那兩列甯。”
在這首詩之中,他直接将毛澤東與列甯、孫中山并列,在當時就對毛澤東如此高的評價,足以說明柳亞子對毛澤東的欽佩。
在新中國成立後,柳亞子先生也參與了新中國的建設,以自己的才能為新中國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想必大家都讀過《沁園春·雪》這首詩歌吧,這首詩歌就是毛主席寫給柳亞子先生的。
而之是以說柳亞子先生是毛主席的伯樂,就是因為在毛主席的革命道路之中,柳亞子很早就對毛主席給予支援和鼓勵,
毛主席很多的決策都是和柳亞子的交流之中催生的,
這無形就對新中國的成立和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你說這個伯樂重不重要。
毛主席和柳亞子
毛主席的恩師、嶽父——楊昌濟先生
楊昌濟先生出生于湖南長沙縣的一個書香世家,他先後在日本、英國、德國留學深造。
學成回國後,才華橫溢的楊昌濟看着滿目瘡痍的祖國,人民廣受剝削。
他毅然拒絕了當時政府讓他做官的邀約,他改換了自己的志向,之後的他決定以培育人才為己任,為此他寫下了詩詞
“強避桃園作太古,欲栽大木柱長天”。
楊昌濟先生
對于毛主席來說,楊昌濟先生是一位對他影響很大的老師。
楊昌濟先生可謂是毛主席啟蒙的先驅。
在長沙的時候,楊昌濟先生就看毛澤東的與衆不同,他希望未來毛澤東能成為像曾國藩、梁啟超那樣的“異才”。
而楊昌濟對于毛主席的人生導向也起了關鍵作用,正是因為楊昌濟才促成了毛澤東的首次北京之行,而更讓毛澤東畢生感激的是,楊昌濟先生把毛澤東引薦給了李大钊,而且還把自己心愛的女兒楊開慧許配給了毛主席。
毛澤東和楊開慧
1919年,
楊昌濟先生染上了惡疾住院,不久之後就去世了。
作為學生和親人,毛澤東在醫院裡把最後時刻的楊昌濟先生照顧得很好。
臨終前,楊昌基忍着病痛,寫信給朋友章士钊,向他推薦了毛澤東和蔡和森。
他在信中鄭重其事地說:
“二子是海内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先重二子。”
不得不說,楊昌濟先生的确是眼光毒辣,在毛澤東早年就預料到了他以後的發展。
而毛主席也不負自己老師的厚望,成為了救國救民的重要領袖。
在後來的回憶中,毛澤東經常說,給他印象最深的老師就是楊昌濟,毛主席說從楊昌濟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在之後的人生之中起了非比尋常的作用!
結語
這些毛主席的恩師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對毛主席給予了無限的愛與支援,就是因為他們的存在,為毛主席所引導的革命掃清了很多障礙。
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們這些伯樂,毛主席引導的革命勢必會更加艱難。
毛主席曾說過:
“青年人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歸根結底,還是你們的”。
中國人自古就懂得傳承的重要性,
而如今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必将擔負起老一輩的重擔,延續中華文明之火,實作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讓我們一起為此努力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