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部分新能源車企趁火“漲價” 蓄謀已久還是另有隐情

近日,新能源汽車迎來一波“漲價潮”,和以往不同,這波“漲價潮”來得“洶湧澎湃”,有着漲價幅度高,涉及品牌廣的特點。

據了解,參與漲價的既包括了特斯拉這樣的外商獨資品牌,又包括了小鵬這樣的造車新勢力,還包括了一汽-大衆、廣汽埃安這樣的傳統汽車制造商。涉及的車輛在配置方面并無明顯變化,漲價幅度卻從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

部分新能源車企趁火“漲價” 蓄謀已久還是另有隐情

小鵬體驗店陳列的汽車。中新網記者 張旭 攝

以小鵬為例,根據配置不同,P7的漲價幅度在0.43萬元到0.59萬元,P5的漲價幅度在0.48萬元到0.54萬元,小鵬G3i的漲價幅度同樣在0.48萬元到0.54元。漲價後P7、P5、G3i的售價區間依次為22.42萬元-40.99萬元、16.27萬元-22.93萬元、15.46萬元-19.32萬元。

相比小鵬,特斯拉的漲價幅度則更大,Model 3基礎版車型補貼後售價由25.56萬元調整至26.56萬元,漲幅1萬元。Model Y基礎版車型補貼後售價從此前的28.07萬元調整至30.18萬元,漲幅約2.1萬元。

對此,記者聯系了小鵬汽車的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對于漲價一事暫不便回應。而特斯拉的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目前在其官網訂車頁面上已經清晰标注了産品的補貼前起售價,與預估的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參考。

車企這波集體的“漲價潮”,究竟是蓄謀已久還是另有隐情呢?

部分新能源車企趁火“漲價” 蓄謀已久還是另有隐情

資料圖。 陳骥旻 攝

“芯荒荒,锂茫茫,補貼退坡”

在去年12月,财政部聯合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頒布了《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财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通知要求,在維持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續駛裡程、能耗等技術名額門檻不變的基礎上,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标準将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

以續航在300km(含)到400km的車型為例,2022年補貼為0.91萬元,而2021年為1.3萬元,二者僅相差0.39萬元;而續航在400km(含)以上的車型補貼2022年為1.26萬元,2021年為1.8萬元,二者相差0.54萬元。政策的變動确實存在影響,但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售價影響确實有限。綜合這點看,千元級的還說得過去,萬元級的全歸咎于補貼退坡,實在是有失公允。

針對漲價現象,中新财經連線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他表示,如今消費者最主要是根據需求選車,補貼已經不再是重點。補貼即使發生退坡,企業也不應該上漲消費終端的售價,除非産品發生了變化,為消費者提供了更高價值。

部分新能源車企趁火“漲價” 蓄謀已久還是另有隐情

北京朝陽僑福芳草地特斯拉體驗店内,不少人前來看車。張旭 攝

當然,除了補貼退坡外,電池漲價、晶片短缺等現象也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終端售價存在影響。以動力電池的主要材料碳酸锂價格為例,在去年年初,電池級碳酸锂均價僅為5萬元/噸,近期則漲到29萬元/噸,僅僅一年漲幅就高達480%。

電池系統是新能源汽車中成本占比最高的部件,其成本占比接近40%,是以電池材料的一路瘋長,也将進一步傳導,使新能源汽車的造價激增,各大車企均面臨着持續提升成本壓力。

與此同時,晶片短缺也嚴重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的産能,與傳統的燃油車有所不同,新能源汽車在制造過程中更依賴晶片供給,輔助駕駛系統的毫米波雷達、車載電能控制系統、IGBT子產品都需要大量的晶片。

去年,理想、小鵬、奧迪等品牌都因為供貨短缺影響了交車時間,為了消費者能早日提車,分别提出了後期補裝毫米波雷達和補配第二把汽車鑰匙的方案。由于晶片短缺導緻車企産能不足,造成供需不均衡的現象也是新能源汽車價格上漲的重要推手之一。“芯荒荒,锂茫茫”已經成為了整個産業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

不過,也有部分企業能夠從容應對補貼退坡、晶片不足和原料成本上漲這些不利局面,在銷售終端都維持了原先售價。部分車企負責人明确表示,企業将會承擔補貼退坡、原材料上漲的成本,不轉嫁給消費者。

部分新能源車企趁火“漲價” 蓄謀已久還是另有隐情

行駛在上汽通用五菱廠區的5G雲控物流車 劉敏 攝

乘聯會:今年銷售總量将暴增

在業内專家看來,上述不利因素隻會導緻新能源汽車短期的發展受阻,長遠來看産生的影響有限。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曾指出,盡管受到晶片短缺及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位等不利影響,但在“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技術變革促進下,企業活力依然得到顯著增強,市場消費需求繼續呈現提質更新趨勢。新能源汽車表現搶眼,保持高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市場化進入爆發式增長新階段,已由過去的以政策驅動為主轉向了市場驅動。

乘聯會11日表示,随着國内消費者對新能源市場認可度的大幅提升,政策補貼的力度穩定,必然推進2022年的中國新能源車銷售總量暴增,繼續保持世界50%以上份額的超強領軍地位。

中國汽車協會12日釋出的資料也顯示,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行業最大亮點,2021年銷量超過350萬輛,市場占有率提升至13.4%,進一步說明了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新能源汽車已經廣泛受到了市場和消費者的進一步認可。

2022年保持現行購置補貼技術名額體系架構及門檻要求不變,而補貼規模從原來預期的200萬輛補貼規模上限沒有鎖定,将實作貫穿2022年全年的補貼。随着新能源産業鍊的規模翻倍提升,降成本能力提升,由此預期2022年年末的新能源車增量很強。

在電池和整車內建技術在提升的背景下,政策推動将助力新能源車産業規模大幅增長,傳統燃油車産業轉型在加速。據此,乘聯會将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預期由480萬輛調整到550萬輛以上,對2022年的新能源車市呈樂觀态度。(葛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