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文作家首度對話茅獎得主:以各自方式反映現實、映照時代

1月12日,由《文藝報》、中國現代文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聯合主辦,騰訊集團、閱文集團協辦的“文學照亮美好生活——2021探照燈年度書單釋出暨閱文名家系列研讨啟動會”落地中國現代文學館。

會上,茅盾文學獎得主徐則臣與閱文集團白金作家愛潛水的烏賊首度面對面交流,雙方圍繞自身的創作經曆、圍繞創作與互動、創作與時代關聯、創作領域未來展望等多個層面話題展開深入探讨。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楊早,閱文集團副總裁、總編輯楊晨,魯迅文學院研究員、評論家王祥,北京大學副教授、中國現代文學館客座研究員叢治辰作為嘉賓共同參與了此次研讨會,并就網絡文學與時代的關聯等話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在傳承中發展 網絡文學映照時代特征

在研讨會伊始的緻辭中,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敬澤,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CEO程武,《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網絡文學對這個時代的關切。

網文作家首度對話茅獎得主:以各自方式反映現實、映照時代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指出:“網絡文學的主流化,在我的了解中是指精神上和價值觀上的主流化,它應該是有力地、非常突出地、鮮明地反映着我們這個時代和民族的根本價值觀,反映着我們的精神。”

網文作家首度對話茅獎得主:以各自方式反映現實、映照時代

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CEO程武

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CEO程武在緻辭中點明了網絡文學與時代的必然聯系。他說道:“文學之是以能映照人心,在于它建構了一個能引起時代共鳴的‘情感共同體’。其價值底色,依托于中國傳承千年的傳統文化理念,彰顯于和時代的連接配接和關切。”

網文作家首度對話茅獎得主:以各自方式反映現實、映照時代

《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

《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表示:“要熱情關注與扶持創新性,鼓勵創造力、想象力與探索力。有的作品可能就是小衆的,有的作者可能眼下還沒什麼名氣,但隻要表現出了探索的銳氣,勇于回應時代之問,有直指人心的問題意識,就應該得到推舉和扶持。”

正如劉勰在《文心雕龍·時序》中提到的“時運交移,質文代變,古今情理,如可言乎。”文學是時代的産物,文學随着時代的發展而變化是不可轉移的客觀規律,網絡文學誕生和發展都受到了這個時代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也是越來越多的網絡文學作品開始觀照現實并且映照時代特征的主要原因。

網絡文學的時代感:源于現實而高于現實

與時代有關的話題,也成為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徐則臣與閱文集團白金作家愛潛水的烏賊對話中重要的主題之一,在整個研讨會期間,徐則臣與烏賊的交流中都或多或少地帶到了他們對文學與時代的看法。

網文作家首度對話茅獎得主:以各自方式反映現實、映照時代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楊早(左一)、魯迅文學院研究員、評論家王祥(左二)、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徐則臣(左三)、閱文集團白金作家愛潛水的烏賊(右三)、閱文集團副總裁、總編輯楊晨(右二)、北京大學副教授、中國現代文學館客座研究員叢治辰(右一)參與研讨會

在徐則臣看來,作為一名作家,想寫好當下的生活,想認識好當下的中國人,“一個非常重要的路徑就是回頭。”他認為,“這個回頭不是簡單的複古,也不是弄一個格律、弄一個章回體,我們從傳統文學叙事資源、民間的叙事資源、文化資源裡去發現某些可以供我們處理當下生活的東西。”

愛潛水的烏賊眼中,網絡文學是在網際網路浪潮的引領下應運而生的時代産物。“我覺得好的網絡文學作品一定是源于現實而又高于現實的。我們必須從現實中汲取養分,在小說裡盡量還原一個栩栩如生的世界,讓讀者覺得就跟真的發生在自己身邊一樣,這種現實感、真實感是非常重要的。”

徐則臣和烏賊都認為,無論網絡文學還是傳統文學,都承擔着時代賦予的重要任務:傳承中國文化和民族精神,作家要讓傳統文化精髓成為作品的價值基因,打造出與人民大衆情感共鳴、與時代價值共振的“精神家園”。

在魯迅文學院研究員、評論家王祥看來,時代與文學之間存在明顯的共通性。中國的網絡小說家們在重新為人類創造神話,愛潛水的烏賊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他在全世界神話想象資源的基礎之上逐漸建構自己的神話——‘烏賊神話’。”

作為一路見證烏賊成長的人,閱文集團副總裁、總編輯楊晨表示,烏賊的創作曆程是網際網路平台與網絡文學作家互相成就的過程中,這明顯也具有時代特征。“其實網絡文學創作就是反映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變遷,當社會變好的時候,小說環境、小說背景也會變好,我認為網絡文學天然是最适合刻畫時代的寫作方式。”

時代鑄就精品 沉澱經典推動行業發展

研讨會上,徐則臣與烏賊還就創作本身及行業未來發展等話題進行了探讨。

徐則臣表示其創作的動力源自于“一次感動”。“大一暑假突然有一天看了一本書,這本書看的我特别感動,感動的原因在于我想了很多問題都被作家寫了。小說裡的人物想這些問題想得比我還深入,而且作家表達的時候如此具有文學之美,讓我覺得作家是一個很神奇的職業。”

同時,徐則臣也談到,作為一個中文系出身的作家,“如果要寫作,所有中文的書最後都看,比如說烏賊學計算機,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技術。這塊隻有學計算機的人才能搞明白,一個學中文的人很難搞明白。我有時候希望自己能夠是一個非常偏僻的、冷門的專業,而且這個專業隻有我能寫,這樣是最好的。”

而在計算機專業畢業的烏賊看來,網文作家可能偏理科的多,大家更多想建構一個世界。“就像計算機裡面碼一段代碼一樣,寫一個前後邏輯自洽,能夠展現自己思想火花,展現自己故事情感的世界。從理科思維來講,更喜歡從大的方向上把這個問題進行分化、解構。”

對烏賊自己而言,創作中一個最重要的關鍵詞在于“表達”。他說:“大部分網絡文學創作者都是想要将自己的好點子、好想法和好橋段分享給更多的人,才一步步走上了創作的道路,這是最原始也最純粹的表達欲。”

而在談及對行業未來發展的看法時,徐則臣認為:“未來的文學是一看到就說這就是我們,能夠從中看到過去,看到當下的狀态,在某種程度上可能還預見了我們可能有的一些未來。”

在烏賊看來,網絡文學行在進行前行的路上,需要加入更多的情感和對現實的關切。他說:“網絡文學如果要成為普适性文學,定然離不開親情、友情、愛情,同時還需要加上一些對現實、家國情懷、胸懷天下的反映。”

北京大學副教授、中國現代文學館客座研究員叢治辰從宏觀的角度點評了網絡文學發展至今,對整個文化産業的影響和推動。他表示:“中國作家用中國的思維方式去塑造故事,我們寫的題材都承載着中國深深的烙印。網絡文學天然更注重講故事以及世界的架構,但世界的架構一定會有不自覺的對于現實的某種提煉。”

作為研讨會的嘉賓兼主持人,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楊早在研讨會的最後總結道:“中國作家正在走出一條自己相對獨特的道路,有這麼一個時代和這麼一個環境讓我們可以百花齊放的、各抒己見地向不同的方向表達這樣的情感。所有的文學都來吧。它将一起構成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生活。”

南都記者 黃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