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淞滬會戰,日軍在杭州灣登陸,蔣介石哀歎:餘最大之失敗

這幾天《八佰》比較火,講的是國軍撤退以後,以一營堅守四行倉庫的故事。在這之前,淞滬會戰潰敗,關鍵轉折點就是11月5日,10萬餘日軍在杭州灣登陸,并向嘉興、平望一帶推進。企圖與左翼日軍會師,切斷國軍退路。國軍面臨被包圍而全軍覆沒的危險,不得已下令撤出上海市區,儲存有生力量。

日軍登陸時,駐防在此的隻有國軍一個步兵營和一個炮兵連,杭州灣對于淞滬會戰如此重要,國軍為何不派重兵在此防禦呢?

其實國軍一開始是注意了這一點的。以張發奎為右翼軍總司令,負責防禦浦東及杭州灣一帶。張發奎在實地勘察以後,在杭州灣約90公裡的海岸線上部署了3個師。他回憶說:“

當時我有一個直覺靈感和曆史回憶,就是戚繼光于閩浙蕩寇時代,日本曾在金山登陸而擾亂浙境,如果敵人以曆史作依據,這段曆史實有重演的可能……海岸有四十尺以上的水位深度,又有利于登陸運動的沙灘及可作為灘頭陣地的據點。

”甚至還派出漁船在海面主動搜尋日軍軍艦。

淞滬會戰,日軍在杭州灣登陸,蔣介石哀歎:餘最大之失敗

日軍在杭州灣登陸

但是淞滬會戰初期,主要戰場在左翼,打了将近3個月右翼基本沒什麼動靜。日軍占據制空權,炮火也有絕對優勢。打法一般是先以飛機轟炸我軍陣地,後襲擊陣地後方,再以重炮進一步摧毀我軍工事。随後便以坦克協同步兵強攻我軍陣地,打開突破口以後,再以步兵席卷兩翼。上海地區水網密布,不利于修築工事,一修好往往又抵擋不住日軍一輪炮火的轟擊,隻能以血肉之軀抵抗,傷亡慘重。

從吳淞口、羅店、大場、蕰藻浜,每一場戰鬥,中國軍隊寸土不讓,英勇阻擊,讓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幻想破滅。但是中國軍隊常年互相厮殺,缺乏現代戰争經驗,對日軍的炮火也不了解。尤其是地方部隊,常常以密集隊形發起沖鋒,受損更為嚴重。

當時一個訓練有素的中央軍隻能抵抗三天就被日軍打垮,而地方軍一個師隻能抵抗一天。

常常一個整師上去,下來以後就隻剩幾百人。

淞滬會戰,日軍在杭州灣登陸,蔣介石哀歎:餘最大之失敗

也正是以,中國動員了一切可以動員的兵力,仍覺得兵力吃緊。當日軍攻占大場以後,中國已經将預備軍中的主要部隊,甚至連長江南岸守備區、杭州灣北岸守備區用于防備日軍登陸的部隊也調往左翼戰場增援。此時駐守在杭州灣的部隊僅剩一個師。

10月30日,前線有一次大的人事變動。中央軍總司令朱紹良調任甘肅省主席,所部及防區由張發奎負責。日軍攻占大場以後,張發奎防區的浦東戰線也已經告急,此時已經無兵可調。

11月3日,張發奎隻能把防守在杭州灣的62師主力調入浦東,僅剩一個步兵營和一個炮兵連在金山衛警戒。

淞滬會戰,日軍在杭州灣登陸,蔣介石哀歎:餘最大之失敗

日本方面,早已盯上了杭州灣這個登陸點,并派出了間諜在該地區緊密偵查。由于當時中國群眾的麻木,并未将間諜的偵查活動報告政府,甚至在金錢的誘惑下為其提供向導等服務。很快日本間諜得出詳細報告:

“金山衛海面遼闊,地形開闊,很友善大部隊的集散、運動”“士兵們需要劃20分鐘左右小艇才能上岸,岸邊有大片灘塗、泥沼澤可以陷沒膝蓋”不過他仍然認為這裡很适合登陸“慶幸的是,中國軍隊沒有在這裡布防,金山衛就像敞開了的胸懷。”

10月9日,日本參謀本部決定以18師團、第6師團、國崎支隊以及114師團等部隊組建第10軍,共10萬餘人,在杭州灣北岸登陸。并于10月20日正式下達增援上海作戰的指令。11月2日,日軍第10軍在第4艦隊的護航下在北韓濟州島海面集結。11月4日,也就是張發奎将62師主力調走的第二天,日軍100餘艘艦艇進入杭州灣。

11月5日拂曉,海面大霧且漲潮,日軍分兩路從金山衛登陸,駐守在此的國軍經過四個小時戰鬥,被日軍擊潰。

淞滬會戰,日軍在杭州灣登陸,蔣介石哀歎:餘最大之失敗

日軍從杭州灣登陸以後,蔣介石打電話問陳誠該怎麼辦?陳誠回答,應迅速撤退到武進一帶國防線中。蔣介石考慮半個小時後同意撤退,但立刻又想到九國公約國正在開會,要求再堅持3天。陳誠回憶此時

“部隊秩序已亂,指令無法下達。”

3天後,日軍攻克松江,國軍匆忙下達撤退指令,但為時已晚。前線部隊已經完全失控,通訊無法聯絡,許多未得到撤退指令的部隊,看到别的部隊撤退,也跟随撤退。而且撤退指令并沒有指定先後順序,幾十萬人争先恐地擁擠在幾條公路上。空中有日機轟炸,身後有日軍追擊。

原本可以交替掩護有序撤退,變成了大潰退。

淞滬會戰,日軍在杭州灣登陸,蔣介石哀歎:餘最大之失敗

後來,蔣介石在日記中哀歎:“

由大場撤退至蘇州河南岸以後,以張發奎為指揮官,使金山衛、乍浦一帶,負責無人,不注重側背之重要,隻注意浦東之兵力不足,調金山、乍浦大部移防浦東,乃使敵軍得乘虛而入,此餘戰略最大之失敗也。”

但委員長并未吸取教訓,以其反複與獨斷,這樣的哀歎在以後的日子裡越來越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