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争儲亦不結黨福蔭子孫被康熙帝譽為“心性甚善”的恒溫親王允祺

說起康熙大帝得以序齒的二十四子中,除了與雍正帝互為死敵的“八爺黨”允禩、允禟、允俄、允禵等人以外,還有認清形勢雍正的擁趸者允祹、胤祥、允禮等和碩親王。死敵當然是害死或圈禁,擁趸者自然都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還有一子卻是例外,這位阿哥就是才能不凡卻能做到不結黨、不争儲、福蔭子孫,被乃父康熙帝譽為“心性甚善,為人淳厚”的恒親王允祺。

康熙十八年(公元1680年)十二月,允褀出生,其母為康熙帝的寵愛的女人宜嫔郭絡羅氏。允祺在康熙帝三十五個兒子中排名十三,在得以序齒的二十四子中為五阿哥。

允祺之生母郭絡羅氏時為宮中紅人,她一生共為康熙生育了三子一女,他們分别是皇五子允祺、皇九子允禟、皇十一子允禌(早夭)、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在美女如雲的皇宮中,一個女人能夠為皇帝接連生兒育女,足見郭絡羅氏在宮中的受寵程度。這個時候郭絡羅氏在宮中的地位在諸妃中居二,僅次于惠妃納蘭氏(皇長子允禔生母)而高于榮妃馬佳氏(皇三子允祉生母)和德妃烏雅氏(雍正及允禵生母)。

不争儲亦不結黨福蔭子孫被康熙帝譽為“心性甚善”的恒溫親王允祺

允祺出生時,其母郭絡羅氏僅是宜嫔,是以她在宮中之地位尚低,是以康熙特意把允祺交與皇貴妃佟佳氏(孝懿仁皇後)撫養。恰巧德妃烏雅氏所生之子胤禛亦在佟佳氏處撫養,因為允祺自幼就與比自己大三歲的胤礽一起生活,是以日後這對異母兄弟的感情一直不錯。胤禛雖然強勢,但他對謙和的允褀着實不錯,而且允祺在日後“九子奪嫡”中始終中立,從不與任何皇子結黨,這也是雍正在上位以後對“八爺黨”重要成員允禟痛下黑手時,卻對其親兄允褀始終高擡貴手的重要原因。

允禟與允祺雖然是一母所生,但允禟出生時郭絡羅氏已經晉為宜妃,是以允禟出生以後,宜妃已經具有撫養皇子的權力。這樣一來,允祺與允禟雖為親兄弟但在一起相處的時間甚短,這就造成了允褀與親兄弟允禟的關系遠遜于他與胤禛這位異母兄的關系。

允祺與孝懿仁皇後佟佳氏一起生活了十年。佟佳氏于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七月去世以後,康熙又把他交給自己的嫡母仁憲皇太後博爾濟吉特氏去撫養。允祺日後兼通漢、蒙古、滿三族文化,前者拜養母佟佳氏所賜,後者為祖母仁憲皇太後手把手所教。

由于順治帝生前僅寵皇貴妃董鄂氏,而無視皇後博爾濟吉特氏。這種環境也磨練了博爾濟吉特氏的意志,是以仁憲皇太後的性格非常平和寬厚,而他的與世無争的處事态度也深深影響着與他一起生活的允祺。

不争儲亦不結黨福蔭子孫被康熙帝譽為“心性甚善”的恒溫親王允祺

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年僅十六歲的允褀奉命掌管正黃旗大營,與諸位成年的皇子一起随父皇康熙出征漠北。允祺在決定清與噶爾丹誰勝誰負的關鍵的“昭莫多”之戰中,由于他英勇作戰、身先士卒所部斬獲無數,進而得到了康熙帝的嘉獎,并是以在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康熙帝初封皇子時,與四哥胤禛、七弟允祐、八弟允禩一起被封為多羅貝勒。

在此前一年,多羅貝勒允祺奉旨成婚,從此搬出了他居住多年的仁憲皇太後的甯壽宮。允祺雖然已經與祖母分府而住,但他從來沒有間斷對仁憲皇太後的行禮請安,每當祖微有小恙,允祺都是憂心如焚,問安不斷。

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康熙帝為了限制複立為太子胤礽的權力,允祺與允祉、胤禛一起被康熙帝晉封為和碩親王。允褀王号曰恒親王。

雍正繼位以後,由于皇三子誠親允祉曾涉嫌卷入奪嫡之争而被雍正貶谪和圈禁,皇子中除了自己以外最年長的恒親王允褀便以宗室尊長自身份主持皇家的四時祭陵、管理着宗學等事務。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正月,已經完全掌控朝政大權的雍正帝開始全面清算“九子奪嫡”時的舊賬。皇八子廉親王允禩、皇九子貝子允禟被處以革爵、除黃帶子、宗人府除名、禁锢終生等嚴厲處分。皇十子敦郡王允俄、皇十四子大将軍王允禵被奪爵拘禁。

當陰毒的雍正将允禩、允禟黜宗室改名時,他特意命允祺去主持這項工作。雍正這樣做的目的旨在惡心曾經高高在上的允祺與允禟的生母宜妃郭絡羅氏,同時也在考察允祺是否與自己有無異心。

曆史沒有記載,但我想,當允祺奉命将有辱于先皇及異母弟、同母弟名的“阿其那”、“塞思黑”送給兩個弟弟時,不管他與弟弟們是否有感情,但“心性甚善”允褀的心中肯定是五味雜陳的。

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允祺病逝,時年五十三歲。雍正在為允祺舉辦隆重的葬禮的同時,下旨予谥曰“溫”,并命其子弘晊不必降等承襲恒親王之爵。

不争儲亦不結黨福蔭子孫被康熙帝譽為“心性甚善”的恒溫親王允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