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軍事題材的影視作品裡能被人稱贊的很少,《亮劍》絕對是其中一個。

《亮劍》為我們塑造的軍人形象李雲龍與傳統大衆認知的軍人似乎不太一樣,操着滿嘴髒話、打仗生猛又不按套路出牌的李雲龍可謂是獨具一格。但這樣一個特别的人物,并不全都是編輯的創造,很多人都認為這一人物的原型應該是近代著名将領王近山。
同李雲龍火爆的脾氣相近,王近山也有個綽号,叫“王瘋子”。他的一生不比電視劇上演得豐富多彩。
王近山1915年出生在湖北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甚至家裡的條件比不上普通農民,生活十分艱苦。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自小獨立的王近山不僅十三歲時就跟随父親到地主家做長工補貼家用,也從很小的時候就立下了遠大的志向。
十五歲時,王近山就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開始了他一生傳奇的軍旅生涯。因為家庭貧困,王近山的身體十分瘦弱。在有一次戰鬥之中,不幸落單的王近山與一名身軀健壯的國民黨軍士兵狹路相逢。瘦小的王近山面對敵人毫無懼色,他主動撲上去同這名士兵展開厮殺,在身負重傷之後仍紅着眼拿刀砍、拿牙咬,甚至死死抱住了他的身軀同他一起滾落山崖。命大的王近山活了下來,也落了個“瘋子”的綽号。
作戰兇猛而王近山很快得到提拔,1935年,王近山擔任許世友旗下團長。奉命突襲的王近山扛着軍旗沖鋒在前,槍林彈雨之中神色自若,耳邊呼嘯而過的槍炮聲都被他自己的呐喊聲掩蓋。其作戰之兇猛,比電視劇中更甚,在不幸中彈昏迷之後,仍能掙紮着醒來舉起紅旗。
同影視劇中意氣風發的李雲龍一樣,王近山脾氣火爆,違抗上級指令私自行動的例子比比皆是。1943年,奉命保衛延安的王近山到了韓略村之後,被日軍的嚣張氣焰激怒,不顧上級指令,在“鬼子窩”裡搞伏擊戰。意料不到的日軍部隊被王近山的隊部打得措手不及,幾乎全軍覆沒,隻僥幸逃脫了三名軍官。
王近山作戰英勇,但不是隻知厮殺的莽夫,在軍事政策上他也非常精通。1937年在七亘村伏擊戰中,王近山反其道而行之,在殲殺敵軍的同一地點再次設伏,三天之内殲滅敵軍四百多人。
1948年襄樊戰役中,膽大心細的王近山又一次兵行險招,采用“拔山攻城,猛虎掏心”的戰術,兩天不到的時間成功攻占城市,為整場戰役的勝利起到了主導性的作用。
抗美援朝戰争中,面對敵強我弱的作戰形式和美軍的炮火碾壓,王近山冷靜分析敵我形式,成功找到敵軍薄弱之處,拼命抵抗43天後慘敗上甘嶺。
王近山的“瘋子”行徑全軍聞名,李雲龍的一生怕是都沒有他的一生更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