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兼職“無貨源電商”月入10000+?當心被騙還有法律風險

“三年起勢!98年小夥無貨源開店營收千萬。”這樣的廣告語讓想兼職的年輕人頗為動心。記者了解到,所謂無貨源就是沒有貨源,要是找産品管道對接,通過單件代發來實作産品流通,但這一過程中潛藏了不少“坑”。

兼職“無貨源電商”月入10000+?當心被騙還有法律風險

近日,張先生向記者反應,他通過某平台主播的宣傳關注了一個項目,該公司表示,學習“無貨源開店”後一兩個月即可回本。在交了12800元教育訓練費後,公司教張先生在拼多多上選擇一個商品,然後通過第三方軟體,複制商品連結和詳情到淘寶,通過對原商品加價後再打折的方式牟利。同時,下載下傳該商品在抖音等平台的宣傳視訊,重新剪輯和配字幕等方式上架到自己的視訊平台,最後通過軟體把拼多多和淘寶連接配接起來,規避兩個平台一個單号的問題。

兼職“無貨源電商”月入10000+?當心被騙還有法律風險

張先生通過公司的教育訓練後,将商品上架一個月,空有數萬流量,下單數卻寥寥。“這就是搬運,沒有一點技術可言,要是有真正的技術和商業機密我都認可花的這個錢。目前據我了解,他們已經招了上千學員。我希望不要讓更多的人受騙。”張先生表示。

兼職“無貨源電商”月入10000+?當心被騙還有法律風險
兼職“無貨源電商”月入10000+?當心被騙還有法律風險
兼職“無貨源電商”月入10000+?當心被騙還有法律風險

“實際上怎麼可能這麼輕松,現在網上鋪天蓋地都是這種廣告,學員那麼多,上架的商品也差不多,客戶為什麼要買你的?”一位教育訓練講師說。

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雷電表示,“無貨源電商”可能涉及多個法律問題。首先是未經授權随意上架他人商品,既未得到授權,也有可能構成不正當競争;其次是下載下傳視訊剪輯後重新上架,侵犯了創作者享有的著作權;如果是在境外平台上無貨源開店,還需要注意是否在銷售國構成商标、專利等侵權,是否存在其他風險。如果法院最後認定公司和個人需要承擔不正當競争等民事責任,更可能認定公司和個人構成共同侵權,共同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而不一定給出具體的責任劃分比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