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客家人為什麼特别能打仗?

近代曆史上,鬧革命造反幾乎都有客家人的身影,一句話來形容客家人就是“特别能戰鬥“!客家,是漢民族中頗具血性的族群。

南宋末期開始,客家登上曆史舞台,從宋末群王抗元,明末抗清,收複台灣,再到清末抗日抗法,無不帶有客家人忠義、義無反顧的身影。

客家人為什麼特别能打仗?

從遷移開始

在客家先民遷移過程中,為了對付遷移途中遇到的強盜、土匪及本地土著,客家人的家族均是半軍事化的組織。女的均是大腳婆,包攬家務活和農活,男的都是半軍事化的戰士,具有極具強略的攻擊性。

客家人為什麼特别能打仗?

同時,客家人十分善于修築防禦工事,土樓和圍龍屋就是明證。而且客家人的家族之間,也存在着極端殘忍的鄉族械鬥,這些都鍛煉了“客家戰士們”。

當地人與客家人為何不睦?

客家人大約在五代十國時從北方來到華南,但華南地區從東晉開始,就有不少從北方遷徙來的世家大族,他們早已成為當地豪強,根深蒂固,擁有大量土地。

客家人也是農民,需要土地和水源來而維持農耕生活,是以客家人來到華南後,與當地豪強在土地和水源上發生沖突是在所難免的。

客家人為什麼特别能打仗?

客家人這個外來群體,對當地豪強的資源财産都産生了極大的威脅,自然不受歡迎,是以各地的宗族豪強都排擠客家人。

故而,客家人就被逼選擇土地貧瘠、位置偏僻的山區。客家人的一些風俗習慣跟傳統漢人有所不同,也招緻了華南宗族的歧視。比如,客家女人不纏足。

客家人為何尚武善戰?

客家人因遭歧視和打壓,頻繁與當地人發生武力沖突。

自明代以來,有紀錄的“土客械鬥”已有幾百次。

1854-1856年發生于廣東四邑的土客大械鬥造成過萬人傷亡,可見客家人和本地人的沖突比較激烈。

客家人為什麼特别能打仗?

此外,客家人多數生活在偏僻山區,這些地方往往有毒蛇猛獸,山賊土匪也時常出沒。為了保障村落安全,除了習武之外,客家人還會修築半軍事式的圍村,據山險以守,用以防禦山賊并保留與本地人械鬥的優勢。

客家人為什麼特别能打仗?

福建的土樓、廣東梅縣的圍龍屋都是客家人的傑作。

廣東一句俗語:“有山必有客”便是指客家人和山地密不可分的關系,每個山頭也有客家人的村落。

客家人在這種半軍事的環境下,不論男女都需要學會保護自己,自然地養成勇武強悍的風氣。

客家人為什麼特别能打仗?

客家人有哪些名将?

客家人因為長期跟本地人械鬥,又在山區修築防禦工事,是以他們積累了很多實戰經驗,對他們投身軍旅有很大的幫助。

近代以來,客家民系名将、猛将輩出,在近代中國的軍事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客家人為什麼特别能打仗?

客家人大規模揚名于戰場,始于鹹豐年間的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大多數的骨幹将帥都是客家人,其中最知名的有“東王”楊秀清、“翼王”石達開、“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等重要将領都是來自廣西的客家人,洪秀全本人是來自廣東的客家人。

客家人為什麼特别能打仗?

清亡以後,客家人也對中國有較大影響。孫中山的革命軍裡面也有不少客家人,革命元老廖仲恺、北伐名将葉挺就是廣東惠州的客家人。因為革命早期的成員多以廣東人為主,是以身在廣東的客家人也有參與。

客家人為什麼特别能打仗?

客家人跟民國時期的南方軍閥也關系不淺,廣東軍閥陳濟棠、國民革命軍參謀長李濟深等來自客家。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更有不少客家籍的軍人。

客家人為什麼特别能打仗?

除了在清末、民國軍閥和國民黨中活躍之外,中國共産黨中也有不少軍事人才是客家人。紅軍最早的活動範圍在福建、江西,這裡是客家人聚居地,不少客家人投身紅軍。

客家人為什麼特别能打仗?

出身客家的共産黨軍隊将領更是戰功彪炳,名垂史冊。單單是開國元帥之列,客家人便占了兩席,分别是朱德(四川客家) 和葉劍英(廣東客家),開國上将有楊成武(福建客家)、陳奇涵(江西客家)等。

來源:全球客家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