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創】一批近代文士書信整理出版 方樹梅所藏手劄的獨特價值

【原創】一批近代文士書信整理出版 方樹梅所藏手劄的獨特價值

《方樹梅藏民國文士手劄集》

【原創】一批近代文士書信整理出版 方樹梅所藏手劄的獨特價值

陳寥士賦紅豆詩

作者 鄭燕燕 闵豔平 雲南人民出版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高度,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古籍事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提出,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産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對赓續中華文脈、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要深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古籍搶救保護、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促進古籍事業發展,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精神力量。

研究、整理和出版前人的手劄(書信),是古籍工作的重要内容。前人手劄,也叫尺牍、書劄、翰劄、信劄等,由于書寫者多是文人士大夫,是以也被泛稱為文人手劄、文人尺牍。許多手劄特别是曆朝曆代名儒、文人、書法家的書信,具有較高的思想性、文學性和書法價值、史料價值,為當代進行多學科研究提供了獨具特色的材料。

賞手劄之美韻

最近,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趙天華編著的《方樹梅藏民國文士手劄集》一書,整理了雲南著名文獻學家、藏書家方樹梅收藏的民國時期一批書信、手劄、題簽等文獻,為研究這一時期的經濟社會和曆史文化藝術提供了獨特的材料。

方樹梅(1881~1967年),字臞仙,号師齋、雪禅、滇癖、梅居士、盤龍山人、紅豆老人等,雲南晉甯人。他曾在民國時期的《雲南日報》、雲南通志館、雲南叢書處任編輯,任雲南大學文化史教授。新中國成立後,任雲南文史館館員。方樹梅對收藏與雲南有關的圖書和搜集雲南地方文獻,作出重要貢獻。他在1933至1934年間,自籌資金北遊訪書十二省,搜訪到大量雲南文獻,收獲頗豐,結識了各地文士,彼此書信往來,留下大量手劄。方樹梅晉甯家中有“學山樓”,是他的藏書處所,藏書3萬餘卷,輯佚雲南地方文獻甚多,并加以系統整理,裝訂成帙。他數十年間的編著共有36種,如:《近代滇人著述書目提要》《滇南碑傳集》《滇南書畫錄》《晉甯縣志》《曆代遊滇詩抄》《滇南茶花小志》《鄉賢事略》《錢南園年譜》《滇文叢錄》等,編入《盤龍山人叢書》。他還将生平所寫文章編成《學山樓文集》10卷。方樹梅在晚年把收藏的一批近代手劄進行裝裱整理,并在封面題簽、钤印,精心藏護,使這批彌足珍貴的體系性藏品大部分流傳至今,最近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圖書的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

【原創】一批近代文士書信整理出版 方樹梅所藏手劄的獨特價值

陳枚功題紅豆詩

在《方樹梅藏民國文士手劄集》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方先生對手劄的歸類分冊和題簽,如北遊搜訪雲南文獻師友贈詩冊頁封面題:“餘北遊搜訪雲南文獻,陳虛齋、周惺庵、由定庵、袁樹圃、趙弢父、蕭石齋、宋鏡澄、王孟懷、缪寄庵、何小泉、郭維周諸師友詩莊冊首,王豹叟、郭理初諸賢詩附于後。”文字後加蓋有“方臞仙”印章,封面左下角有“拾伍”二字,似為冊頁編号。在方樹梅整理的基礎上,為便于研究,趙天華在編著《方樹梅藏民國文士手劄集》時,按冊以英文字母編号,加以分類整理,将全書分為四部分:一是省内外文士緻方樹梅手劄原件冊頁,二是方樹梅收藏的清代先賢手劄、書法原件冊頁,三是方樹梅收藏的石刻原拓冊頁,四是各類抄本等。

方樹梅參與民國時期雲南的諸多文化活動,交遊廣泛、閱曆豐富,與其通信者的書法水準和文字功底深厚,因而《方樹梅藏民國文士手劄集》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史料價值、藝術價值、文物價值及收藏價值,對雲南近代的文化史、學術史也有重要研究價值。全書共收錄國内名賢如馬一浮、顧颉剛、朱師轍、劉文典、柳诒徵、姜亮夫、蔡哲夫、丁槐、李根源、袁嘉谷、楚圖南等169位文士的500餘通手劄,其中多數都是首度公開面世。

《方樹梅藏民國文士手劄集》一書,通過信劄彩色影印與錄文相結合,立體、全面展現文獻價值的同時也傳達視覺之美。此外,在圖文結合基礎上,還有寫信人的生平介紹、手劄寫作背景解讀和延展,以便讀者了解内容,增強閱讀趣味性,同時在查考時可以拓展在學術研究方面的應用空間。

識文士之風華

文士名流,藝術佳品。從《方樹梅藏民國文士手劄集》可以看出,方樹梅與民國時期的文化界人士交往甚廣。他交往的這個文士圈,暫且将其稱為“梅文士圈”,這些文士多生于清末,經曆了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的深刻變化。他們中有的人飽學修身,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或著書立說來澤潤世人心智;有的人在清末考取功名,忠實守護傳統文化,并在外來思潮的沖擊和洗禮中不斷升華;有的人具備傳統國學根基,又通過公費或自費出國留學,成為融彙中西文化的新文士。從這些手劄作者的職業或學術領域看,“梅文士圈”涉及政界、教育界、史學界、收藏界、美術界、音樂界、詩詞界、思想界、佛教界等。在今天看來,“梅文士圈”的這批手劄,就是一件件藝術佳品。無論是“榮寶齋制”和“涵芬樓制”等當時流行的進階彩圖信箋、詩箋,以及文人雅士自制的美術箋,還是各式精美篆刻印章與揮灑自如的行文筆墨,無疑會讓讀者欣賞到這批手劄中濃厚的中華傳統藝術之韻味。

以文會友,雅韻流觞。《方樹梅藏民國文士手劄集》中各類敬詞、謙語,貫穿于書信字裡行間,使這批手劄在整體上呈現出謙恭有禮的特點,加之文士們富有文采且表達方式多樣的寒暄語詞等,詞藻豐富,使得本書在語言學角度上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對其進行歸納整理,有助于今人了解傳統的書信語交際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書中,方樹梅除日常交往中收到師友們的手劄外,還多次發起征詩,以詩會友,集得詩文手劄。如函請嶺南蔡哲夫、談月色夫婦作《梅林覓句圖》長卷,得諸師友題詩;方樹梅北遊訪書,雲南諸師友為他餞行贈詩;建成學山樓,征詩以助興,得詩編為《學山樓題詞錄》;分贈知交滇産紅豆,作詩四首并撰寫《紅豆考》《紅豆賦》,征題詩詞,佳作聯翩而至,共收詩詞230餘首,成《滇南紅豆集》,留下一段文壇佳話。從這些詩詞唱和中,可以看到當時雲南甚至中國詩詞學的大體發展成就,特别是反映了當時雲南的詩詞創作水準。

【原創】一批近代文士書信整理出版 方樹梅所藏手劄的獨特價值

袁嘉谷題《梅林覓句圖》

紙香墨飛,見字如晤。方樹梅所藏手劄,大多出于名人之手,他們大多具有很高的書法造詣,除了那些大名鼎鼎的書法家有較多的傳世墨迹之外,大多數名人的手迹并不常見。從他們所遺留下來的手劄中,不僅可以親睹前賢之手澤,也可以欣賞他們在書法上的藝術成就。手劄是“無意乃佳”的展現,因為多是寫給親朋好友,在放松的心态下,心境與手筆,渾然一體。《方樹梅藏民國文士手劄集》一書中,手劄的起首、收尾,行文高低起伏錯落,疏密對比等章法躍然紙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因人而異,卻也常常混用在同一件手劄中,行雲流水間絮語寒暄,談笑風生,生動活潑。如雲南文化名人袁嘉谷,他的書法出自顔柳公又收錢南園等諸體,自成一家、用筆峭拔、隽秀取勝的書法特點,在寫給方樹梅的手劄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緻、揮灑自如。

真情流露,思想碰撞。通過《方樹梅藏民國文士手劄集》收錄的手劄,可以窺見當時文士的生活細節,筆墨線條似跳動不息的脈搏,表達着他們的情操、風度、學識,以及他們對時事等的态度。今天的讀者在欣賞這些手劄的時候,自然地會把前人的經曆、思想、性格帶入其中。仔細去品味一通手劄,隻言片語、長短詞句,真情流露,有助于讀者從更多層面去了解那一時期文士們的生活及思想狀況。比如,透過這些手劄,會看到一個和普通百姓一樣的“抗日縣長”張問德,一個平凡的讀書人在向其好友傾訴心聲,他也有着常人的喜怒哀樂:在“兩足浮腫”中抱怨被疾病纏身的苦悶,在“家室全毀,無可歸宿”中訴說被戰亂毀去家園後的無助,在“如釋重負,心境粗遣”中坦陳功成後的失落……這些私人感情的流露,絲毫不影響張問德這位民族英雄的形象,相反使他更具人情味,今天讀起這位全國知名“抗日縣長”的抗日事迹也更加溫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