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給孩子洗澡時,我忽然想松開手淹死他

「給他洗澡,有兩次想着松開手淹死他,腦子裡還在想理論上水位多深,他會被淹死,如果他死了,我會選擇怎樣的死法……」

一位媽媽曾袒露自己在孩子三個月大時内心的想法。

中國家庭中有這樣一群媽媽,本該迎接人生的幸福時刻,卻在新生命的到來後選擇死亡。「不會照顧孩子,處理不好婆媳關系,沒人傾訴......我感覺自己被困在封閉的環境裡,面對的是無限的自卑與彷徨。」

世人都知女性在生産時會經曆生死考驗,卻遺忘那些産後性情大變的女人們也可能會再次逼近死亡。

被忽視的産婦殺手

生一個孩子,對一個女性而言,是經曆了一生中身體和心理最巨大變化的應激過程。

網友「元氣辣媽」曾留言:

「突然和兩個沒有一起生活過的老人在一起,家裡突然多了一個經常哭鬧的寶寶,而丈夫常年在外沒有熟悉的人陪在身邊。角色的轉變太快,世事的變化超出了我的預期。」

不僅僅是産後,妊娠期也會出現抑郁。

2013 年,在美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标準第五版(DSM-5)中,将産後抑郁的概念,代之以圍産期抑郁,妊娠期以及産後 4 周内(實際臨床中擴大為産後 12 個月)發生的不同程度的抑郁發作都歸為「圍産期抑郁」。

圍産期抑郁是妊娠期及産後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首次發作後大約半數以上會在未來 5 年内再次發作,有 1/3 的患者甚至在 1 年内再次發作。

給孩子洗澡時,我忽然想松開手淹死他

圖檔來源:圖蟲創意

産科學著作《産科學:正常和異常妊娠》第 7 版中的資料顯示,深度抑郁障礙的患病率女性(12.0%)幾乎是男性(6.6%)的兩倍,女性抑郁的一個明顯峰值就是生育期間。

根據日本 2018 年 9 月釋出的孕産婦死亡調查報告,發生在孕期至産後的自殺居孕産婦死亡原因的首位(28.6%)。同時指出,因撫養孩子的不安和壓力導緻的産後抑郁是孕産婦自殺的原因之一。

反觀中國,孕産婦自殺事件其實并不罕見,2017 年陝西榆林産婦跳樓身亡、2018 年 8 月 30 日雲南昭通一孕婦與家人争吵後自殺等等,人們或憤慨于丈夫的無情,或憤慨于家人的無知,其背後真正的殺手——産後抑郁卻常常被忽略。

甚至,我們都不知道,在中國有多少媽媽困擾于這種與妊娠和分娩伴生的抑郁。我國目前尚無針對這類抑郁發病情況的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僅 2014 年的《産後抑郁防治指南的專家共識》籠統地概括為:「我國的患病率為 1.1~52.1%,平均 14.7%,與目前國際上比較公認的 10~15% 的患病率基本一緻。」

悲劇本可避免

與一般的抑郁症不同,産後抑郁導緻的自殺往往還包括殺嬰,心理學上稱之為「擴大性自殺」——剛剛生産完,母親跟孩子在心理上尚未分開,自殺時殺死孩子,往往是因為母親不忍心把孩子獨自留在這個世界上「承受痛苦」。

杭州市新華醫院的臨床心理科主任醫生陶明很遺憾地表示,他接診到因為抑郁情緒主動前來就診的新媽媽極少,更多地是那些自殺未遂被送來心理科就診的。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有一個新媽媽是還沒出院就跳了醫院的音樂噴水池。她抱着孩子,想在噴水池裡被水淹死,好在水淺,很快就被家人發現了。另一個真的很慘,抱着孩子從 5 樓上跳下來,結果大人骨折,孩子摔死了。」

在英國,1994 年,自殺是孕産婦死亡最主要原因的資料出台後,相關機構就開始開展各種舉措。10 年後,自殺人數顯著降低,英國 2003~2005 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在孕産婦産後一年内死亡原因的排名中,自殺退居第二。

自殺率降低的重要工具之一便是開展針對孕産婦的抑郁篩查。而在目前本就對抑郁症缺乏認識的中國,隻有北上深及其他發達地區的少數醫院,在以試點的形式進行着産後抑郁的篩查和幹預,很多地區都尚未開始。

給孩子洗澡時,我忽然想松開手淹死他

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産醫院的副院長丁輝提到:「産婦在産後心理适應期會有心情低落、睡眠不佳、精力不濟的表現,而産後抑郁的症狀與這期間的産婦狀态相似,于是,很多人将産後抑郁誤認為是适應期,而錯過了診治的最佳時機。」

缺乏篩查與難以确診的背後,随着三胎政策的到來,與之相伴的産後抑郁複發或許也會變得形勢嚴峻。根據《産科學》的資料,再次分娩會增加抑郁發作的複發風險(約 25~33%),比沒有抑郁症史的高出 40%。

新媽媽不是必須快樂

「圍産期抑郁本質上跟抑郁症一樣。」

北京市孕産期抑郁幹預項目專家、回龍觀醫院郁症病房主任陳林向我們講解道。

圍産期抑郁發生的一個重要的生物學原因是雌孕激素水準的劇烈變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圍産期抑郁的防治方法與普通的抑郁症并無本質差別,而由于圍産期抑郁有更明确地發病時段且可預測,是以其實能做到較好的預防。

一位曾受到過産後抑郁困擾的媽媽李璐(化名)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故事。

李璐的抑郁發生在妊娠期,懷上了雙胞胎的喜悅還沒熄滅,她開始覺得莫名地難受,看書、刷劇、逛公園——從前很喜歡做的事情再也不能引起她的興趣,半夜站在陽台,她忽然有想從視窗跳下去的沖動。她給媽媽打電話:「媽媽,我覺得我得了抑郁症?」

媽媽隔着電話告訴她:「我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不要慌,别着急。」

媽媽搬去她家照顧她,「她不斷地做各種事情,讓我不閑着,沒時間胡思亂想」。16 周後,李璐覺得明顯舒服多了,「我會笑了」。

後來李璐才知道,家鄉的小城鎮裡有一個前途大好的女教師,懷孕後開始毫無原因地和老公吵架、離婚,跟父母住在一起,之後,終于在孩子生産前兩個月跳樓自殺了——那個故事之後,小鎮的人才知道了圍産期抑郁這個名詞。

複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的副主任醫師夏賢向我們提到了社會文化的壓力:

「我們工作時發現,如果這個新媽媽覺得,大家都是這樣(狼狽)時,心裡就好很多。而現在屬于大家都悄悄地自己忙亂,但在外人面前展現出來卻是很幸福的樣子——像凱特王妃,剛生完孩子,容光煥發,身材都不走樣地出來拍照,好像大家生完孩子就應該這樣似的。」

「這種情況下,新媽媽們會覺得自己本應體會幸福和快樂,卻感到抑郁,進而内疚、焦慮……很重要的一點是新媽媽們應該知道,做了新媽媽不快樂的情況也是一種常态,并不是隻有你自己。」

2015 年,夏賢開始了産後抑郁的篩查和幹預的探索。用了 3 年的時間,她們讨論和設計出一個孕産婦心理篩查流程。

2018 年的 6 月,這個流程正式開始在醫院試行。

「在孕婦懷孕的早期就開始做一點事情,作為孕産婦保健的一部分,像糖尿病要控制血糖、控制體重一樣,讓孕産婦也了解到心理狀态也是需要控制的,産後的一些很悲慘的情況就能少很多。」夏賢這樣認為。

在一部關于産後抑郁的短片裡,有位妻子咬着嘴唇說:「是不是我隻有去死,你才能知道我有多難受」。越來越多的人決定為媽媽們做些事情,因為她們知道,在産後抑郁這件事情上,「療愈需要從了解開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