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國首部系統性紅斑狼瘡“藍皮書”問世

我國首部系統性紅斑狼瘡“藍皮書”問世

近日,《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發展報告2020》(以下稱報告)出版發行。該報由國家皮膚與免疫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NCRC-DID)和國家風濕病資料中心(CRDC)共同發起并撰寫,首次對十年來我國SLE的診治現狀、臨床特點、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與挑戰、未來展望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介紹。國家皮膚與免疫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曾小峰表示:“這是目前全球首個針對SLE的報告,對推動全球SLE診治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首部系統性紅斑狼瘡“藍皮書”問世

▲《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發展報告2020》

摸清中國SLE家底很重要

SLE是一種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原因不明,與遺傳、激素、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以患者血液中存在多種自身抗體和多器官受累為突出臨床特征。随着對SLE的認識越來越全面,人們逐漸發現并認識到,除了腎髒嚴重損傷,SLE還有皮膚、血液系統受累以及骨骼關節、肌肉受損等臨床表現。國家風濕病資料中心(CRDC)收錄的病例資料顯示,在SLE患者髒器受累的臨床表現中,排名前四位的是皮膚黏膜損害、關節炎、血液系統損害和狼瘡性腎炎,患者比例分别為58.8%、55%、42.3%和33.7%,這也有力證明了SLE是一種可以引起患者多髒器受累的全身性疾病。

我國SLE患病率約為30~70/10萬,據此估算,我國現有SLE患者100萬,總數位居全球第一,發病率位居第二。發病對象以育齡期女性為主,男女患病比例為1:11.9,平均發病年齡為30.7歲,診斷時的平均年齡為31.6歲,平均診斷延遲10.8個月。此外,我國SLE緻死率和緻殘率較高,給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一定的經濟和心理負擔,為國民經濟帶來負面影響。“摸清中國SLE的家底很重要”,曾主任表示,患者的5-10年生存率雖較20世紀60年代的40-50%有了顯著提高,但25-30年後的長期存活率卻呈斷崖式下降,僅為30%。

“目前我們已經實作了SLE患者的10年生存率與發達國家水準相當的目标。”曾小峰主任介紹說,但随着病程的延長,幾乎所有SLE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髒器受累,伴随逐漸累積的髒器受累的不可逆損傷,最終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導緻患者死亡。”

讓患者多幸福生活60年

報告指出,我國有94.16%的SLE患者期望通過治療減少疾病的複發率,89.51%的患者期望減少糖皮質激素(以下簡稱“激素”)的使用。來自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協作組(CSTAR)的資料顯示,我國84.13%的SLE患者正在使用激素治療,其中部分患者用于維持治療的激素劑量偏大,不良反應也随着劑量增加而增多,我國僅有0.76%的SLE患者能夠達到無藥物治療疾病完全緩解。“疾病活動度越高,器官損害和死亡的風險也随之增高。是以,如何減少疾病複發和并發症,降低髒器受累累積,使用維持疾病穩定的最低激素劑量、甚至停用激素,改善患者的長期預後是達标治療的重點内容,也是目前中國SLE診療中面臨的挑戰。”曾小峰主任補充道。

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田新平主任醫師表示,“目前部分患者存在一些誤區,一是諱疾忌醫,二是面對這樣一種目前還無法根治的疾病急于求成,甚至找偏方,反而延誤了診斷和治療。”報告涵蓋了國際臨床資料的支援、中國的臨床研究結果,以及中成藥對SLE的療效,是更适合中國人的本土化方案。“希望病人通過這份報告,建立起對醫生及其診療方案的信心,更好地配合醫生。”

激素仍然是目前治療SLE的基礎用藥,但在臨床工作中,醫生通常面臨着“如何幫助患者減少甚至不使用激素”這一問題。據國家皮膚與免疫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副主任李夢濤介紹,分層治療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根據患者的病情使用不同的激素劑量,還可以在控制住病情的情況下,由醫生來決定逐漸減少激素用藥到最小,乃至停用。“目前,國内外風濕免疫疾病的基礎、臨床、轉化研究都取得了豐碩成果,生物制劑等靶向藥物的問世給SLE患者減少激素用量、實作器官保護帶來了可能,‘讓患者多幸福生活60年’是我們不懈努力的目标。”

四十年笃行不怠

20世紀,我國SLE的診治面臨着缺醫少藥、醫療資源匮乏、缺乏符合中國國情的診療規範等突出問題,建立本土化、系統化的SLE診療方案和研究平台成為當務之急。

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自1980年建科以來,始終将SLE研究作為最重要的任務之一。1983年,建立了SLE患者的診斷标準,較之美國風濕病協會标準,增加的抗Sm抗體、補體減低、腎活檢等條目,後來均被納入國際通行的SLE标準并沿用至今。2010年在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課題“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診斷、綜合治療研究”支援下,牽頭全國近800家風濕病診治中心,初步形成了以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治研究協作組(CSTAR)和國家風濕病資料中心(CRDC)為核心的研究網絡。2017年建立了輻射全國的醫聯體聯盟:中國風濕免疫病醫聯體聯盟(CRCA),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風濕免疫疾病資料平台。醫院還建立了中國風濕病資訊資料庫、生物樣本庫(CRIP)、規範化教育訓練和多學科交流平台(CREP),啟動了中國風濕免疫病學界的多中心協作研究。2019年,醫院正式獲批成立國家皮膚與免疫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NCRC-DID)。此外,還釋出了多項中國風濕免疫病學界的規範化診治指南,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臨床研究成果。

該報告正是以國家風濕病資料中心的近5萬例SLE患者資料為依據,在國内70多位SLE研究領域頂級專家反複查閱資料、核對修訂、多方調研和征求意見的基礎上,耗時兩年多編撰而成,保證了資料真實性和科學合理性。

曾小峰主任表示,希望該報告可以提高中國SLE患者及公衆對疾病本質與治療情況的知曉度,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的短期與長遠預後,加深廣大醫務工作者對SLE現狀及治療研究的全面了解,為相關政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接地氣、符合中國特點、有循證醫學證據的參考。

整理/劉一涵

稽核/趙久良

圖檔/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

編輯/劉一涵 陳恔

主編/陳明雁

監制/吳沛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