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時期的奏折專用來“告密”,雍正改變其用途,目的是銷毀證據

奏折是清朝特有,君臣之間對話的工具;雍正時期存在一個“奏折政治”。雍正規定,大臣對皇帝說話都要“上奏折”;同時它還是一種殊榮的象征,表示有權力跟皇帝說上話;比如有地方官被雍正賜予“上奏折”的權力;然而在這之前,奏折是很神秘的檔案,它專用于大臣向皇帝“告密”,特别是舉報某人某事;每當看到皇帝朱批奏折,就知道有人要倒黴了;雍正上位之後,為了掩飾康熙說過的一些“秘密”,曾下令收回康熙年間的奏折,這也暗示了他得位不正;事情經過如何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康熙時期的奏折專用來“告密”,雍正改變其用途,目的是銷毀證據

雍正王朝中,奏折是一件很普遍、又很重要的事物;據《清史稿》記載,雍正元年 (1723) 二月十六日,雍正給科道官員頒布一道上谕:“朕仰承大統, 一切遵守成憲, 尤以求言為急……令著爾科道每日一人上密折, 輪流具奏, 一折隻言一事, 無論大小事務……朕亦留中不發, 不令人知;”

康熙時期的奏折專用來“告密”,雍正改變其用途,目的是銷毀證據

意思是說,在京滿漢大臣和外省總督、巡撫、等進階官員以及監察官——科、道官員,無論大小事物,每天都要上奏折,還要具體詳細地寫;如此,每天鋪天蓋地的奏折朝養心殿飛來;雍正也十分勤快,沒日沒夜地朱批這些折子;雲貴總督鄂爾泰抓住機會,經常進貢普洱茶;最後夢想成真,使普洱變成了皇家禦茶。

康熙時期的奏折專用來“告密”,雍正改變其用途,目的是銷毀證據

雍正還給一些品級卑微的小臣“上奏折”的恩寵;這些小臣或者與雍正有特殊關系,比如沾親帶故,或者在引見時獲得青睐;這些小臣榮膺書寫奏折之寵自然欣喜萬分;雍正這樣做是有用意的,他利用小臣們特有的身份,牽制和監督他們的上司。

在京城,京堂以上以及翰詹科道官員都能書寫奏折,而且每天必須寫;如果幾天無故不寫,雍正就會收回該官員寫奏折的權力,讓他永遠不能和皇帝對話;據《朱批谕旨》記載,雍正時期奏折人員的數量多達1000人以上。

康熙時期的奏折專用來“告密”,雍正改變其用途,目的是銷毀證據

奏折是清朝順治年間的産物,以前數量極少;最初它是一種“打小報告”的專用文書;如康熙晚年,衆皇子争儲之時,經常有奏折出入養心殿;小小的奏折使得康熙皇帝的态度陰晴不定,同時關系到每個人的命運;也許康熙會在密折裡透露一些資訊;這個神秘文書在雍正心裡種下了根刺;康熙六十一年 (1722年) 十一月二十七日,此時雍正繼位才八天,他就動了“奏折”的心思;

康熙時期的奏折專用來“告密”,雍正改變其用途,目的是銷毀證據

據《雍正上谕》載:“谕總理事務王大臣……所有皇考朱批谕旨, 俱著敬謹封固進呈……若抄寫留存, 隐匿焚棄, 日後發覺,斷不寬貸……”雍正把康熙所有的密折都回繳,很明顯他這麼做是心虛的表現,害怕康熙說過不同意自己當皇帝之類的話;更害怕康熙在密折之中提到過屬意哪個阿哥。

康熙時期的奏折專用來“告密”,雍正改變其用途,目的是銷毀證據

雍正急急忙忙銷毀證據,以保住自己的皇位,此舉有欲蓋彌彰之嫌,從這裡也看出來他這個皇位争得好辛苦;而通過雍正的“奏折政治”來看,不管他的皇位來路正不正,他十分勤政這點是值得肯定的!

【參考資料:《朱批谕旨》《雍正上谕》《清史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