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把越劇視為生命的全部,“活蘭貞,神秀英”走了……

她是銀幕上第一個“鳳辣子”,也是《盤夫索夫》《碧玉簪》裡的“活蘭貞,神秀英”,昨天,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越劇金派創始人金采風在上海市徐彙區中心醫院逝世,享年92歲。金采風的唱腔韻味濃郁,剛柔相濟,自成一格,表演細膩隽永,善于刻畫人物的内在感情,塑造了衆多經典舞台形象。

她把越劇視為生命的全部,“活蘭貞,神秀英”走了……

圖說:金采風

金采風原名金翠鳳,祖籍浙江省鄞縣,1929年11月生于上海,1946年考入雪聲劇團訓練班,工小生,因唱電台而露名聲。後來,金采風轉東山越藝社改演旦角,與呂瑞英、丁賽君,被稱為“東山”的三鼎甲。1951年夏她進入華東戲曲研究院越劇團,得到重點培養,主演了《碧玉簪》《盤夫索夫》《楊八姐盜刀》《拾玉镯》《彩樓記》等一批傳統戲,1955年随團進入建立的上海越劇院。

金采風以閨門旦應工,兼擅花旦。她的唱腔繼承袁(雪芬)派,并吸收有施銀花、傅全香的音腔成分、同時也吸收了範瑞娟唱腔的醇厚,融會貫通,自成一格,被公認為“金派”。她擅演大家閨秀,唱腔婉轉回蕩,運腔委婉流暢、剛柔相濟。韻味濃郁。她也擅長青衣,表演細膩隽永,善于刻畫人物的内在感情,在舞台上塑造過不少性格迥異、各具魅力的古代婦女的藝術典型,也扮演過不同時期的現代婦女形象。她曾演唱袁派名劇《西廂記》《祥林嫂》,在演唱時既保持了袁派委婉流暢的特點,又發揮了自己嗓音較亮、力度較強的唱法,賦予唱腔另一種藝術特色,被音樂家稱為“袁腔金唱”。由此也可以看出流派繼承、衍化的軌迹。

她把越劇視為生命的全部,“活蘭貞,神秀英”走了……

圖說:金采風扮演崔莺莺 網絡圖

金采風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按照自己對角色的體驗和了解,不斷對唱腔進行新的探索和創造,尤其是對傳統的四工腔,在音調闆式、潤腔處理等方面加以豐富發展,使其煥發出新的光彩。她的唱腔結構嚴謹,善于用不同闆式和節奏、音調潤腔的處理,細緻揭示人物感情深處的波瀾,表演動作和唱腔音樂緊緊相扣,在《碧玉簪》中可見一斑。

除了劇場舞台,金采風還涉獵電影、電視,弘揚越劇文化。1962年,金采風在電影《紅樓夢》中成功地塑造了王熙鳳一角。1963年她主演的《碧玉簪》被攝制成電影,1978年在越劇電影《祥林嫂》中扮演青年祥林嫂。上世紀80年代後期,她又參與主演戲曲電視片《西廂記》《漢文皇後》等。

她把越劇視為生命的全部,“活蘭貞,神秀英”走了……

圖說:1962年,彩色越劇戲曲片《紅樓夢》金采風扮演的王熙鳳 網絡圖

“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金采風退休後她仍不遺餘力地繼續發光發熱,傳承帶教,授戲育人培養後輩。她的《碧玉簪·三蓋衣》《盤夫索夫·盤夫》入選2017年度“名家傳戲——當代戲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同時她還積極參與各類非遺項目的搶救記錄,助力越劇藝術活态傳承,即使高齡仍積極參與劇院各項黨組織活動,比如文藝黨課的錄制,通過言傳身教為後輩樹立了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藝術家榜樣。2021年,金采風的女兒為她領取了“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金派弟子樊婷婷從2001年進入上越,一直在老師金采風的悉心指點下傳承金派劇目,拿下了《盤夫索夫》《碧玉簪》《漢文皇後》三部傳統大戲。“老師與我講的永遠都是關于越劇的話題”,樊婷婷回憶,老師在生活中是個很簡單的人,越劇藝術是她的全部,就算在住院期間,時不時的還會唱上幾句。

她把越劇視為生命的全部,“活蘭貞,神秀英”走了……

圖說:金采風 網絡圖

因為疫情關系,醫院不能探望,樊婷婷也很久沒有見老師了,但是在她創作《山海情深》的這段時間裡,老師還一直關心着她的藝術創作。樊婷婷通過金采風的女兒把《山海情深》的劇本送到醫院,還把唱腔錄音錄好給老師聽,造型照給老師看。金采風提出一切從人物出發,唱腔要唱好,服裝再時尚一些,創作時鼓勵她膽子大一點,當聽到演出效果還不錯的時候,金采風非常高興,和樊婷婷通了電話,特地祝賀并囑咐學生,要繼續研究探索人物,藝無止境。在樊婷婷看來,演好金派的劇目,帶好自己的學生,傳承好金派藝術就是對老師最好的紀念。(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