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直播打賞等新方式,為弘揚戲曲文化打開廣闊想象空間|新京報專欄

直播打賞等新方式,為弘揚戲曲文化打開廣闊想象空間|新京報專欄

▲抖音戲曲主播陳譽正在直播中。圖/直播截圖

由文學、音樂、舞蹈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的戲曲,在中國有着輝煌燦爛的曆史,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朵豔麗的奇葩。近百年間,戲曲的舞台不斷演變,從“舞台上的戲曲”“唱片上的戲曲”變為“電視上的戲曲”,而今又演變為“短視訊中的戲曲”“直播間的戲曲”,戲曲文化在與大衆的交流中重回日常。

根據《2021抖音資料報告》顯示,2021年,傳統文化類主播收入同比增長101%,其中曲藝類主播平均每天開播3719場,每場獲得116次網友打賞鼓勵,收入同比增長232%。直播打賞為戲曲表演者帶來了可觀收益,也讓他們堅定了弘揚傳統文化的信心。

翻閱典籍,回顧千年曆史,戲曲可謂充盈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在一些傳統文化痕迹濃郁的地區,每個村落幾乎都遺留有傳統時代的戲台。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精緻的傳統美學,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但時光遷延,一切都在變化。曾經流行的美好事物,随着人們文化娛樂内容的增多,逐漸被冷落,成為過去年代的老舊古董。本身作為一種商業産品的戲曲,因為閱聽人的缺失,愈發萎縮成少數票友的小圈子。

這種尴尬的局面,不僅是傳統文化凋敝之痛,也讓戲曲演員的生存狀況變得更加艱難——直到遇到疫情。疫情讓一些失去表演機會的戲曲演員開始“窮則思變”,抓住短視訊與直播這根稻草,找到了新的生存機會,也賦予了戲曲文化新的生機。

2021年4月,被疫情逼得“走投無路”的越劇演員陳譽(@越劇陳譽 )鼓起勇氣買了聲霸卡、話筒,開啟了自己的第一次短視訊直播。雖然,這次直播她隻收到了幾十塊錢的打賞,但一個月後,直播的收入變得可觀。現在,她的抖音粉絲數量已超過20萬。直播打賞為她帶來的收入,幫她解除了生計之憂。

由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茨芭鎮齊村齊學文一家老小組成的河南民間劇團@麥田鄉音,也靠直播間收入,養活了整個戲班。在網友打賞支援下,@麥田鄉音正由“家庭作坊”變為當地民間藝人共同演繹的曲劇劇團。

直播打賞等新方式,為弘揚戲曲文化打開廣闊想象空間|新京報專欄

▲火遍抖音的“上戲416女團”,把平劇介紹給更多人。圖/演員劇照組圖

這些短視訊、直播間裡的戲曲演員,有年輕的95後新生代,也有浸淫戲園幾十年的老藝術家,覆寫平劇、豫劇、越劇、黃梅戲以及潮劇、揚劇等各種劇種。直播間是新的表演舞台,直播打賞成了網際網路時代的“新戲票”,演員、觀衆以及戲曲文化,在一個全新的數字空間裡美美與共,實作了共赢。

這其實為弘揚戲曲文化打開了一種廣闊的想象空間:線下的劇場演出之外,還有新的舞台;演出收入之外,還有直播打賞、線上付費演出等其他創收管道。一塊螢幕,一個話筒,就能為戲曲演員搭建一個盡施才華的舞台,而且還可能獲得遠比以往更可觀的收益與成名機遇。這種來自短視訊與直播的魔力,迸發出超乎想象的能量。

從更根本的層面講,戲曲文化既是傳統的,也是時代的,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隻有随着時代順流而下,戲曲文化才能避免“斷流”,永葆活力。平劇大師梅蘭芳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就意識到,平劇的表現方式要進行創新,并進行了一系列大膽的改革。其子梅葆玖也曾說過,“平劇需要不斷創新,虛拟影像、立體音效、LED展示等現代科技方式和手段完全可以為平劇服務”。

這說的是平劇,但也同樣适用于其他戲曲類目。短視訊與直播是新時代的文本,它們幾乎可以為一切事物賦予新的時代内涵與表達空間。何止戲曲,在傳統文化領域,考古、繪畫、音樂、書法等藝術表現形式,也都通過短視訊與直播解鎖了新玩法,許多“主播”通過這種媒介形式過上了更有品質的生活。

順應新媒介對戲曲文化、戲曲演員帶來的新機遇,日前,抖音直播推出了戲曲助力計劃,面向全國專業戲曲從業者和戲曲院團開放合作,未來一年,幫助至少10家院團、1000位專業戲曲演員打造第二劇場,進而增進年輕人對傳統戲曲的了解,提升戲曲文化的影響力。

“技術創造着時代,時代也創造着技術”。一個小小的直播,竟可以承載一個又一個戲曲演員的夢想與生活期望,這是短視訊與直播時代,賦予每一個戲曲追夢人的魔法。讓傳統文化薪火相傳,讓戲曲人才生生不息,短視訊與直播在未來還将承載更多期待。

撰稿/白鹭(媒體人)

編輯/何睿

校對/吳興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