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一天就晚一年,晚一年就年年晚。”這是很多想讓孩子早上學的父母普遍想法,孩子如果晚一年讀書,相應畢業也要晚、找工作也晚,太吃虧了,早上學為以後争取了更多時間。
對同屆的孩子來說,年齡差距在幾個月或是大半年,展現在孩子的體能、情商和學習能力、自理能力上,将會是個不可忽視的差異,老師們會更青睐學習能力強、聽話、可以生活自理的孩子。
國小到底該怎麼上?相信不少父母都有着同樣的困惑。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全國十大明星校長之一、北京史家國小終身名譽校長——卓立,怎麼說。
搶跑入學到底好不好
“各位父母大家好:
現在,我們的國小入學年齡是6周歲,具體地說,就是前一年9月1号以後到入學當年8月31号之間滿6周歲的孩子,其中9月1号和8月31号都包含在其中。
為什麼是6歲,不是5歲,也不是7歲?
因為6歲孩子的總體特征顯示,他們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學習能力,并且開始有了系統學習的能力。
很多媽媽在生孩子的時候,會想辦法,甚至動用醫學手段把孩子的生日提前到9月1号以前,就為了孩子将來進國小的時候可以提前一年。
我在這裡要強調,必須年滿6歲,不要搶跑。
要知道,新生兒的差異是按天算的,嬰兒期孩子的差異是按月算的,幼兒期孩子的差異是按季度算的。即使到了兒童期,半年的年齡差也會在孩子們的各種行為中非常明顯地展現出來。
就普遍性來說,秋冬季出生的孩子一遍就能夠聽懂的内容,在春夏季出生的孩子那裡可能需要多兩遍;秋冬季的孩子能夠輕松達标的一項體育成績,春夏季的孩子可能就要多加練習幾次。
可以說,春夏季出生的孩子,在實際的低年級學習中是比較吃虧的。
而且,利用各種辦法提前入學搶跑了的孩子,在班上往往成了“小字輩兒”,總愛跟着比他們大一點的孩子玩耍,久而久之養成從衆心理,缺乏上司或管理的能力,這樣的缺失往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來,但造成的影響是無法補救的。
如果你的孩子出生在秋天,我覺得這是命運給孩子的一件禮物,他的行為能力、心智都是在同級的孩子中得到了最充分的生長發展的那一個,他就有可能輕松自如地進入國小階段。”
看完後,好媽覺得說的太對了,我們做父母的,為什麼要多此一舉地收回這份禮物呢?
晚一年上學的好處
心理學界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即心理學家格賽爾的雙胞胎爬梯實驗。
實驗中,雙胞胎中的一個,在他出生48周起,每天做十分鐘的爬梯訓練,連續六周,到52周時,他能熟練地爬5級樓梯。
在此期間,雙胞胎中的另一個不做訓練,而是到他53周時才開始練習爬樓梯,結果,兩周後他也能爬到樓梯的頂端。
由此看來,過早的訓練和循序漸進訓練一樣,最終都能夠達到理想的要求,但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付出更大的努力。
晚一年上學的孩子,心智較其他孩子成熟,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就能适應學校的生活,各方面表現出的行為能力,都可以成為他們在老師心中的加分項。
了解能力、自我限制都會比年齡小的孩子出色,吸收知識能力強會更容易成為班上成績優異的孩子。
孩子提前進入國小階段,多多少少會因為成績追趕而産生不自信,晚一點入學在班級年紀大一點,反而容易建立自信。
這種自信不管在學習還是處事上,他們會更加靈活和理性,這給孩子帶來的自信和從容,将是影響他們一生的寶貴财富。
男孩更應該晚一年上學
男孩兒相對來講都比較愛動,并且聽講不專心、缺少耐心,晚一年入學,這些不足都會有很大改觀。
例如,朋友家5歲半的兒子,他很害羞,甚至覺得被女生拉手是很丢臉的事情,但是一年後,他不僅歡天喜地地接受了和女孩子一起玩耍,而且還很積極地每次去吃冰激淩時選擇經過小女生家門口的路,說希望有機會能碰到小女生。
再例如,一年時間,孩子的身高也會有很大差別,在國小的幾年,身高優勢也許就是他的上司優勢,如果再加上心理上的充分準備,孩子基本可以在學校裡開心地學習,能比較輕松地建立自己的小圈子,和老師也建立密切的關系。
進而良性循環,保證他在學校的學習生活順利美好。
晚上學的那一年
可以做些什麼
對于推遲一年上學的孩子,家長也不能放任,在這空閑的一年,可以做的事情也很多。
培養孩子的一些良好習慣
講禮貌、專注力、珍惜時間、有責任心、細心……有了這些素質的孩子,也能更快适應學校生活。
讓孩子學一些能力,而不是具體的知識
正确表達想法、辨識顔色形狀、學會發現探索。
懂得自我保護的概念
知道什麼是危險,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從整理自己的小物件開始,督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承擔責任。
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寫道: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做一件事兒;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5歲的手指。
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們應該看到,有一種教育,讓孩子成為孩子,讓他們慢慢長大。
萬物皆有時,教育也是一樣,讓一切發生在應該發生的時間,在正确的時間做正确的事,才能為未來的身心健康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