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弟弟放棄清華抗日犧牲,林徽因靈魂拷問:國人已忘記你為誰而死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隻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今天的中國能有如此繁華盛世,離不開無數革命先烈奮不顧身的鬥争與犧牲。當他們踏上戰場的那一刻,“犧牲”的結局似乎早已注定。在他們看來,英雄最好的歸宿,仿佛就是“犧牲”。

在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中,革命先烈們挺身而出,赴湯蹈火,許多人犧牲在青春的年華。

而在此其中,有1700名空軍将士,他們的平均年齡隻有23歲,在與日機的交戰中血染長空。他們都來自于同一所學校——笕橋中央航校。

弟弟放棄清華抗日犧牲,林徽因靈魂拷問:國人已忘記你為誰而死

笕橋中央航校舊址

1928年,笕橋中央航校成立,在學校的門口立下校訓: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将與敵人的兵艦陣地同歸于盡。

進入中央航校學習,就意味着赴死,學員們從航校畢業後就踏上抗戰前線,抱着必死的決心與敵機展開激戰,90%的學生都犧牲了。

在這批學生中,有一個名叫林恒的飛行員,他在成都空戰中壯烈殉國,年僅23歲,正是大好年華。

噩耗傳到雲南昆明,一位婦人忍不住哭出聲,她拖着病體,寫下一首《哭三弟恒》的詩,其中寫道:它是時代向你的要求,簡單的,你給了...我既完全明白,為何我還為着你哭?隻因你是個孩子卻沒有留什麼給自己...

最後,她想到無數像林恒一樣的中華兒女不畏犧牲,為國捐軀,又想到那些麻木不仁,充當看客的國人,忍不住發出靈魂拷問:

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死是為了誰!

你甘願為國人而死,國人卻不知你為誰而死。

弟弟放棄清華抗日犧牲,林徽因靈魂拷問:國人已忘記你為誰而死

林徽因與弟弟林恒

林徽因和林恒的姐弟情

寫下這首詩的,是民國著名才女林徽因,在前線陣亡的林恒是她同父異母的弟弟。

林徽因的家庭環境很複雜,她的母親何雪媛是父親林長民的二太太,其原配因為精神問題無法生育,是以林徽因是林家的長女。後來,林長民又娶了三太太陳桂林,生下四個兒子,林恒是老三。

何雪媛雖然不得林長民的寵愛,但林徽因卻得到了父親的重視,對她的教育尤為重視。1920年,林覺民到歐洲旅行,别的子女都不帶,唯獨帶了16歲的林徽因。他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林徽因多長長見識,也借此擺脫家裡的瑣事,培養獨立的見解和能力。

林徽因雖然和林恒同父異母,但姐弟二人關系很好,林恒也以姐姐為榜樣,處處向姐姐學習。1925年,林長民因反對直系軍閥曹锟遇刺身亡,林家一夜痛失一家之主。好在林徽因及時從日本歸來,與梁思成結婚,才勉強支撐林家喘息。

那段時間,林恒和林徽因、梁思成夫婦生活在一起,得到了姐姐姐夫的悉心呵護。

林恒也沒有辜負姐姐的期望,1935年,他考入清華大學,大好的前途就在眼前。然而就在同一年,“一二·九”運動爆發了。

弟弟放棄清華抗日犧牲,林徽因靈魂拷問:國人已忘記你為誰而死

林徽因和梁思成

考入中央航校,姐弟分離

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學校數千名學生走上街頭,舉行抗日遊行示威,反對華北自治。作為一名進步青年,林恒義憤填膺,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号,走在隊伍的最前列。學生運動很快引來國民黨北平政府的不滿,許多學生被捕入獄,林恒也失蹤了。

林恒是林徽因最疼愛的弟弟,看到久久不歸焦急萬分,急忙讓丈夫梁思成出門尋找,但梁思成跑遍了北平所有接治受傷學生的醫院,還是一無所獲。直到後半夜,梁思成才在西城一個偏僻的胡同找到了林恒,心疼不已,急忙把他接回了家。此時的林恒雖然滿身疲憊,但目光炯炯有神,他已下定決定,在國家存亡之際,大丈夫當投筆從戎,舍身報國。

1937年,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林恒親眼目睹北平淪陷,百姓流離失所,毅然決定從清華大學退學,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

同年,他順利考入中央航校,成為第十期學員。

入學那天,林恒看着學校門口“

貪生怕死莫進來

”幾個大字,内心洶湧澎湃,這才是他追求的理想之地,馬革裹屍,哪怕最終會死,這一切也是值得的。

當林恒正在中央航校刻苦磨練飛行技術時,長姐林徽因卻無奈踏上了背井離鄉的旅途。抗戰吃緊時,她的兒子梁從誡曾問道:“日軍打來了怎麼辦?”林徽因回答:“

中國的讀書人總有最後一條路,門口不就是揚子江麼?

1937年11月,在長沙大轟炸中險些遇難的林徽因一家人沿湘西、貴州一路西行,逃往昆明。由于道路崎岖,無車可乘,林徽因患上了嚴重的肺炎,高燒40度,奄奄一息。當他們走到晃縣(今湖南新晃自治縣)時,為了投宿,梁思成抱着兒女,在雨夜中一家家探問旅店,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适的落腳之處。

正當梁家人走投無路之時,一群身着空軍學員制服的年輕人幫了他們大忙,他們騰出客棧的一個房間,并熱心地把林徽因攙扶上樓。經過交談後得知,這些年輕人都是中央航校的學員,從杭州撤往昆明,被堵在了晃縣。

弟弟放棄清華抗日犧牲,林徽因靈魂拷問:國人已忘記你為誰而死

中央航校學員

看到這群意氣奮發的學生們,林徽因忍不住想到了剛入學的弟弟林恒,站在她身前的,都是林恒的學長,在不遠的将來都會踏上戰場,與敵人一決生死。這次短暫的相遇,梁家與學員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抵達昆明後,梁家成為學員們聚會暢談的場所,林徽因忙前忙後,聽他們講述參軍的往事,也向他們訴說自己的委屈和痛苦。

林徽因曾說:“

他們身上有一種很天真的孩子氣,我們中間産生了巨大的愛,就像一家人一樣

。”

令人遺憾的是,經常到梁家聚會的8個空軍學員,全部犧牲在戰場上,為國捐軀。

作為學員們的“名譽家長”,林徽因經常會收到寄來的衣物,每次心都“被炸成了窟窿”。

弟弟放棄清華抗日犧牲,林徽因靈魂拷問:國人已忘記你為誰而死

林恒

保衛成都,血染長空

1940年,林恒迎來了畢業考試,他在所有125名同學中名列第二,順利畢業。作為中國自主培養出的飛行員,林恒被委以重任,進入國民黨空軍第五飛行大隊,駐守在成都雙流機場,随時準備與入侵的日軍展開血戰。

林恒和戰友們即将迎戰的,是武裝到牙齒的日軍。據統計,截止1940年,日本可用來侵華作戰的飛機達一千餘架,中國空軍卻僅有65架,戰鬥力天差地别。面對如此懸殊的實力差距,中國飛行員沒有絲毫退縮,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擋日軍的侵略。

在慘烈的戰鬥中,中國飛行員從航校畢業到戰死,平均時間隻有6個月。

弟弟放棄清華抗日犧牲,林徽因靈魂拷問:國人已忘記你為誰而死

中日成都空戰

1941年3月14日,為了逼迫重慶的國民政府投降,日軍出動多架重型重型轟炸機空襲成都。尾随其後的,是日本一個中隊的零式戰鬥機,他們的目的,是引誘中國戰機升空,進而展開決戰。

看着日軍肆意轟炸成都,林恒怒不可遏,和戰友們一起駕駛戰機升空迎戰,結果正中日軍的下懷。林恒駕駛的戰鬥機,是從蘇聯進口的“伊-153”戰機,起飛時需要盤旋而上,性能遠落後于零式戰鬥機。

盡管處于不利局面,林恒還是駕駛着戰機與敵機展開激戰,并成功擊落一架敵機。然而他還來不及為生涯首次擊落敵機而興奮,就陷入敵機的重重包圍之中。

在戰鬥中,林恒頭部中彈,飛機失控撞向地面,犧牲在了23歲的大好年華。

弟弟放棄清華抗日犧牲,林徽因靈魂拷問:國人已忘記你為誰而死

林徽因在病中

林徽因拷問國人:英雄不該被遺忘

梁思成最先得知林恒犧牲的消息。為了不讓林徽因悲傷過度,他暫時隐瞞了林恒的死訊,借到重慶出差的機會,到成都收斂了林恒的屍體。當他在一處無名墓地找到林恒時,林恒早已面目全非,幾乎認不出來。陪在他身邊的,隻有一套軍禮服和一把部隊發放的“中正劍”。

直到梁思成傳回昆明,将一塊林恒駕駛飛機的碎片拿給妻子看,林徽因才得知弟弟已經犧牲,當場痛哭不止,昏迷了過去。

蘇醒後的林徽因仍沉浸在悲痛中難以自拔,寫下了《哭三弟恒》,内容如下:

弟弟放棄清華抗日犧牲,林徽因靈魂拷問:國人已忘記你為誰而死

《哭三弟恒》

林徽因哭的不僅是弟弟的死,還有那八名視她為姐、為國捐軀的空軍飛行員。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們深知自己為何而死,但在那個風雨飄搖、動蕩不安的年代,又有誰真正為他們而痛心?在最後一段,林徽因忍不住發出靈魂拷問:

後來,随着“飛虎隊”的成立,中國空軍逐漸奪回了西南地區的制空權,“飛虎隊”成員們廣受贊譽,成了國家英雄。而包括林恒在内的老飛行員幾乎全部殉國,被人們淡忘了。人們似乎隻能記得英雄,而主動忘記了那些“失敗者”。于是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說:“紀念他們的,也許隻有我們一家。”

好在,萬千國人麻木不仁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今的人們深知,曾經的革命烈士和如今的解放軍戰士,才是最該追逐的那顆星。沒有他們,我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了他們,我們才能走得更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