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造車新勢力陸續遞交2021年度銷量答卷 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生變

2022年初,造車新勢力陸續公布了2021年全年的傳遞成績。

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再度進入高速增長的階段。據中汽協預計,中國新能源汽車在過去一年的銷量有望達到340萬輛,同比增長160%,超出預期。在這一利好的宏觀環境下,主要造車新勢力的銷量也随之水漲船高。

造車新勢力中,“蔚小理”依然盤踞造車新勢力前三名,且全部邁過9萬輛的年度傳遞量大關,不過三家公司的座次發生變化。其中,小鵬汽車以全年傳遞98155輛的成績取得第一,并且自2021年10月以來連續蟬聯造車新勢力單月傳遞冠軍。蔚來和理想分居第二和第三名。以哪吒、威馬、零跑為首的第二梯隊則緊随其後。

造車新勢力陸續遞交2021年度銷量答卷 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生變

傳統車企孵化的智能電動汽車新勢力也陸續啟動傳遞:吉利極氪和東風岚圖的單月傳遞量已達3000輛;北汽極狐單月銷量突破千台;上汽智己、長安阿維塔等一批“創二代”也在加緊推進量産傳遞進度,加入賽場。從其他行業跨界而來的百度、小米、滴滴等同樣對新能源汽車市場這塊蛋糕“虎視眈眈”。

第一梯隊排名生變

2021年,“蔚小理”依然穩居造車新勢力的第一梯隊,但三家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已發生變化,其中面向15-30萬元級主流市場的小鵬汽車蹿升至第一名。

多款車型持續熱銷,帶動2021年小鵬汽車全年的總傳遞量達到98155台,為2020年的3.6倍,成為造車新勢力的傳遞冠軍。分車型來看,定價最高的小鵬P7全年累計傳遞60569台,占全年總傳遞量的62%;小鵬G3系列産品年累計傳遞量29721台,同比增長148%。小鵬P5在今年10月開啟規模傳遞後持續爬坡,在12月傳遞5030台。

截至2021年底,小鵬汽車曆史累計傳遞量已超過13萬台。同時,截至2021年11月底,小鵬已于全國鋪開661座品牌超充站,覆寫228座城市,并在全國營運311家銷售門店,覆寫121座城市。

随着品牌逐漸站穩中端新能源汽車市場,小鵬汽車在2022年還将釋出售價為30萬元以上的G9車型,殺入蔚來和理想目前主打的大中型SUV市場,向高端轉型。中金認為,2022年伴随新車小鵬G9于開啟傳遞,該公司将進一步完善在15-40萬價格帶的産品矩陣。G9不僅有望帶動車輛平均售價的提升和毛利改善,作為公司首款面向全球市場開發的旗艦車型,也有望進一步加速公司在海外拓展進度。

前年傳遞量第一的蔚來汽車,受晶片短缺、産線改造等因素影響,在2021年傳遞量下滑到第二名。2021年,該品牌共傳遞新車91429台,同比增長109.1%,連續兩年翻番,但與小鵬相比稍顯遜色。不過,蔚來的曆史累計傳遞量達到16.7萬台,這一資料依然為造車新勢力之最。

不過,傳遞增速的下滑也給蔚來敲響了“警鐘”。2022年,蔚來将傳遞智能電動旗艦轎車ET7和中型智能電動轎跑ET5,補強産品矩陣。其中ET7使蔚來的産品陣容拓展至轎車品類,提升産品智能化優勢和豪華品牌力;ET5使用電池租用方案的補貼前售價下降到25.8萬元,旨在降低購車門檻,切入走量市場拉動銷量。

此外,在制造方面,位于合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區的第二生産基地将在今年三季度正式投産,屆時蔚來的規劃最大産能将達到每年60萬輛。出海業務方面,繼挪威戰略之後,蔚來的産品與全體系服務将在德國、荷蘭、瑞典、丹麥落地,打開歐洲市場。

排名第三的理想汽車依舊憑借單一車型理想ONE保持第一梯隊的位置。2021年全年,理想ONE總計傳遞90491輛,同比增長177.4%。自傳遞以來,理想ONE累計傳遞量已超過12.4萬輛。截至2021年底,理想汽車在全國已有206家零售中心,覆寫102個城市;售後維修中心及授權钣噴中心278家,覆寫204個城市。

進入2022年,理想不再靠“單品打天下”,其配備Orin高算力晶片和雷射雷達、基于全新X平台打造的全尺寸SUV X01計劃于今年第三季度量産,開啟新一輪産品周期。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理想汽車收購了北京現代工廠,未來将形成年産10萬輛的産能,支援其傳遞量進一步攀升。

小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何小鵬曾表示,一年賣出10萬輛車是所有未來可能性的前提。如今,“蔚小理”憑借高速增長的傳遞量和緊湊的新品投放計劃,在2022年突破10萬輛、乃至15萬輛傳遞量将是大機率事件。這意味着這三家車企已經在市場上初步站穩腳跟,有望赢得智能電動汽車行業決賽的入場券。

平安證券指出,新能源汽車時代,汽車産品差異化的核心基礎已經發生轉變,蔚來、小鵬、理想等抓住了行業變革的機遇期,目前的傳遞規模已完成了從0到1的突破,其後續産品能否迅速上量将成為新勢力們能否在接下來的競争中勝出的關鍵。

二線品牌迎頭趕上

除“蔚小理”三強之外,哪吒汽車成為今年造車新勢力中的最大黑馬,取得快速增長,威馬汽車和零跑汽車也在其後追趕。

哪吒汽車2021年累計傳遞量達69674台,同比大增362%。在2021年下半年,哪吒汽車的月度傳遞量一度升至前三,接近第一梯隊。目前,哪吒汽車線下管道達331家,涉及193個城市。截至2021年11月,哪吒汽車已在全國150個城市完成哪吒加電布局,免費充電站1637座、直流電充電樁19663根,覆寫95%以上使用者使用區域。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360、甯德時代陸續入股哪吒汽車,使這家“黑馬”獲得充足資源向第一梯隊沖刺。

在未來戰略層面,哪吒汽車聯合創始人、CEO張勇向媒體表示,公司将首先拓展産品線,瞄準大衆消費人群的不同細分市場。其次是管道擴張,從今年的170個城市到明年的250個城市。第三個是國際化,帶動哪吒汽車的銷量達到30萬輛到50萬輛。

産品線拓展方面,哪吒汽車将在明年上市電動轎車哪吒S,打入20萬元級市場。這款車基于哪吒汽車全棧自研的山海平台打造,純電版續航超過800km,并将搭載雷射雷達和華為MDC計算平台。在全球化戰略上,哪吒汽車已經在籌劃向東南亞市場進軍。2021年11月,哪吒汽車就與泰國國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架構協定,就共同發掘泰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達成合作。

威馬汽車2021全年傳遞量為44157輛,接近過去三年累計傳遞總和。傳遞至今,威馬汽車已累計傳遞智能純電車88686輛。

盡管威馬汽車的上市計劃遭到推遲,不過去年D輪累計獲得4.57億美元的融資,已經使其成為新勢力車企中融資額度之最。

2022年,威馬将量産傳遞智能純電轎車威馬M7。新車的智能程度和續航能力都有提高,将搭載3顆雷射雷達,綜合續航超700km。伴随M7的釋出,威馬汽車搭建起“SUV+轎車”雙線産品格局,形成新的增長點。對此,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晖曾表示,以目前的産品矩陣布局,公司有信心在2022年重回第一陣營,進而成為“智能電動汽車的大衆、豐田,智能手機中的小米”。

零跑汽車2021年全年累計傳遞43121輛,同比增長278.55%,其中微型車零跑T03全年累計傳遞38463輛,零跑C11自2021年10月傳遞以來累計傳遞4021輛。日前,2022款零跑T03上市,定位純電動中大型轎車的零跑C01預計在今年上半年首發,進一步強化産品矩陣。

根據去年制定的規劃,零跑汽車目标從2021年到2024年成為中國領先品牌,其中在2024年将銷量提升至國内電動車的10%,到2030年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流品牌。對于目前主要依賴微型車走量的零跑而言,這一目标極具挑戰性,其成敗的關鍵将取決于零跑C11和C01未來的銷售表現。

除了銷量繼續提升之外,哪吒、威馬、零跑在去年陸續傳出赴港上市的傳聞。若三家車企成功IPO,獲得資本市場輸血,有望進入新能源汽車的資格賽、乃至淘汰賽。

“創二代”集體反擊

過去一年,一批孵化自本土傳統車企、背靠成熟體系和資源的智能電動新品牌也開始發力,并快速取得成效。

吉利旗下的極氪汽車在2021年12月共計傳遞3796輛,環比增長88.7%,這也是其第二個完整傳遞月;截至2021年12月底,其累計傳遞量為6007輛。

極氪001從開啟預售,到産品正式傳遞僅用了192天。不過,原材料短缺和疫情導緻極氪的傳遞進度被迫推遲,由于訂單延期、“标配變選配”等問題,還一度引發使用者投訴。

不過,得益于吉利控股集團全球化體系的支援,以及晶片等原材料供應逐漸恢複正常,極氪目前稍顯被動的局面有望在今年得到扭轉。按照規劃,極氪智慧工廠的年設計産能達30萬輛,目前仍處在産能爬坡階段,産能持續釋放後傳遞量有望大幅提升。極氪還提出,未來三年将推出6款全新車型;到2025年,品牌年銷量達到65萬輛,在高端電動汽車市場占有率居全球前三。

東風旗下的岚圖汽車12月傳遞3330輛岚圖FREE,環比增長192%。自2021年8月啟動傳遞,岚圖累計傳遞6791輛岚圖FREE。随着12月産能提升,岚圖汽車将提車周期縮短至1個月内。

2021年11月,岚圖還釋出了第二款車型——大型豪華MPV“夢想家”,預計最快明年年中上市傳遞。這也使岚圖成為新勢力中首個打入MPV市場的品牌。

根據規劃,岚圖汽車拟在三年内形成跨SUV、MPV、轎車的三個品類矩陣,每年向市場投放不少于一款新車型,擴充高端電動汽車産品陣容。同時,岚圖正在加速管道布局和服務網絡拓展速度,預計2022年,岚圖空間将增加到超100家,覆寫48座城市,傳遞服務中心增至40家,覆寫40座城市。

北汽新能源旗下高端品牌極狐起步雖早于極氪和岚圖,但其月銷量近期才首次突破千台。資料顯示,2021年12月,極狐汽車銷量為1186輛,環比增長76%,同比增長696%;2021年該品牌全年累計銷量為4993輛。其中,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在當月剛開啟小規模的内部傳遞。與華為的合作幫助極狐補齊了在智能化領域的短闆,還将提供銷售管道和品牌背書。這款車型若能正式進入終端傳遞,極狐銷量有望得到一定起色。

此前,北汽藍谷在上海車展釋出“極狐全球合作夥伴戰略”後,并啟動了“綠洲計劃合夥人”招募歐洲汽車經銷商,但截至目前極狐還未公布其全球化戰略的具體進展。對此,北汽藍谷方面回應稱,公司将綜合考慮疫情對經濟及出口成本等等影響,适時推進極狐歐洲計劃。

值得一提的還有成立時間更早的廣汽埃安。該品牌在2021年全年銷售12.37萬輛,同比增長119%,超額完成年銷目标。去年8月,廣汽集團宣布埃安混改計劃,對其進行内部資産重組,使其實作“研産銷”一體化,形成面向市場的獨立經營能力。屆時,廣汽埃安的資本結構、經營模式将更接近于其他新成立的“創二代”品牌。

此外,上汽集團旗下高端品牌智己汽車的首款車型即将在今年上半年啟動規模化傳遞;背靠長安汽車、華為和甯德時代的阿維塔科技将在今年第三季度量産傳遞;長城旗下沙龍品牌首款車型機甲龍也将在這一年上市并實作傳遞。孵化自傳統車企的“創二代”紛紛加速擴張,向造車新勢力發起反擊,可以預見,2022年智能電動汽車賽場的競争将更加激烈。

跨界勢力湧入賽場

在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之外,智能電動汽車賽道還湧入一批跨界造車的“新面孔”。

最受矚目的是小米汽車。2021年3月,小米正式官宣造車。掌舵人雷軍表示,造車是自己人生中的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願意押上人生所有戰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不僅如此,小米汽車不尋求外部融資,而是由小米集團全部出資,支援其發展。雷軍還稱,到2020年底,小米有1080億元現金儲備,擁有1萬多人的研發團隊,有完善的智能生态,有足夠底氣造車。

随後,小米汽車進入緊鑼密鼓的籌備階段,包括投資禾賽科技、縱目科技、贛鋒锂業、黑芝麻智能等一批供應商;大規模地啟動招聘工作,将團隊擴充至500人以上;公司總部落戶北京亦莊,将在北京經開區建設小米汽車總部基地、銷售總部和研發總部,分兩期建設年産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和二期産能分别為15萬輛,預計2024年首款車将下線并實作量産。

一名汽車行業分析師向财經網汽車表示,小米造車的動機,一方面是其主營業務增速逐漸趨緩,而智能汽車增長潛力巨大,并且智能汽車和智能手機的相通點越來越多,是以小米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同時,汽車作為移動智能終端和智能生活主要場景,是小米建構5G+AIoT超級網際網路願景、踐行AIoT戰略的一塊重要拼圖。此外,智能電動汽車的供應鍊和消費市場已逐漸成熟,風險降低,小米現在啟動造車正是順勢而為。不過,小米缺少整車平台設計制造能力,能否造出滿足市場高期待的智能電動汽車,仍有不确定性。

下場造車的網際網路大廠還有百度。2021年3月,百度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入汽車行業,聯合吉利集團投資成立了集度汽車。其中百度握有55%的股權,處于控股地位。在新公司中,百度将着眼于智能汽車的設計研發、生産制造、銷售服務全産業鍊,支援集度的發展。

作為國内最早跨界進入智能汽車行業的科技公司,百度在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和落地程序上都位居國内前列,但其搭建的Apollo智能汽車生态卻難以得到車企的真正響應。業内人士向财經網汽車表示,車企對于智能汽車核心技術和資料的主動權非常敏感,是以對于百度這樣謀求建構大生态的科技公司感到警惕,這讓百度的智能汽車商業化進展緩慢,這是促使百度親自下場造車的主要原因。

集度量産車型預計于2023年上市,将成為可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的汽車,搭載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技術和吉利SEA浩瀚智能架構。同時,該産品的概念車預計将于今年4月在北京車展亮相。在資金方面,集度汽車将在未來5年将投資500億元,用于整體研發以及集度汽車一系列車型的持續打造。憑借百度和技術積累和吉利的整車制造能力,集度未來有望成為智能汽車行業的有力競争者。

網約車企業滴滴也加入造車行列。2021年上半年,有消息傳出,滴滴已經啟動造車項目,内部代号是“達芬奇”,滴滴副總裁、原小桔車服副總經理楊峻将擔任項目負責人。據悉,滴滴造車會采取自主研發,找代工廠生産的模式。在産品設計上,滴滴打造的汽車或許會更偏向于網約車的出行需求。

多次強調“不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的華為,依然被業界猜測未來會有親自下場造車的可能。去年以來,華為先後與北汽極狐、金康賽力斯和長安汽車達成合作,從技術零部件、車載軟體、銷售管道等方面切入,成為智能電動汽車賽道上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

不過,有華為加持的賽力斯SF5初戰失利。2021年底,華為在其冬季旗艦新品釋出會上,與賽力斯合作釋出了中高端品牌AITO和首款車型問界M5。此次,華為親自下場,從前期産品研發設計,到後期營銷售賣都将一手包辦。盡管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在會上重申了“不造車”的說法,但除了産品不直接使用“華為”車标、不參與整車生産之外,華為完全充當了主導者的角色,無限趨近于親自下場造車,誓要帶領新品牌進入行業“第一梯隊”。

相比于科技網際網路公司集體湧入的熱潮,跨界造車的地産商卻陷入掙紮,其中恒大汽車母公司深陷債務危險,寶能汽車則傳出裁員和停擺危機。盡管如此,智能汽車巨大的增長機遇仍然吸引了萬達、雅居樂等地産企業入場。此外,創維、富士康、美的也加入這場“燒錢”的角逐戰。顯然,新能源汽車格局未定,多方力量暗流湧動。

結語

中汽協預測,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将達到500萬輛,占據汽車總銷量的20%左右,滲透率持續提升。同時,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度過依賴政策驅動的起步階段,轉向市場驅動的高速增長期。

市場蛋糕繼續做大,造車新老勢力競相擴軍。随着本土傳統車企和合資車企宣布電動化戰略,快速轉型,造車新勢力面臨的競争壓力将進一步加劇,分化掉隊甚至被淘汰的企業或将有增無減。可以預見的是,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即将從“群雄割據”的春秋時代,進入到“整合兼并”的戰國時代。

2025年左右被業内認為是決定造車新勢力能否從中勝出的關鍵節點。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認為,從2019年到2024年是新能源汽車的資格賽階段,2024年和2025年以後就是真正的決賽階段。何小鵬認為,2023-2025年可能是整個智能汽車行業的關鍵節點,一方面,宣布入場造車的科技公司們有了第一代産品出來,像小鵬這樣的造車新勢力則已經推出了自己的第三代甚至第四代産品,另一方面,整個汽車智能化的程序進入了中級階段,擁有更人性智能體驗的産品将會獲得市場青睐。理想汽車則預計,中國2025年将會銷售超過800萬輛智能電動車,擷取2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是成為中國頭部企業的必要條件。

通向決賽圈的2022年,對于蔚小理”等初步度過規模化産能爬坡的新勢力而言,高築牆、廣積糧和快速擴張仍将是主旋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