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說“原子彈下無冤魂”?看二戰時日本的百姓都在做什麼,就明白了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日本隻是一個資源匮乏的小島國,但它卻在其他方面領先亞洲其他國家,不然怎麼能憑一己之力擠進世界大戰,還能堅持到最後。若不是美國的那兩顆原子彈,日本也不會這麼快投降,二次世界大戰也不可能就此結束。

為何說“原子彈下無冤魂”?看二戰時日本的百姓都在做什麼,就明白了

1945年,日本成功偷襲珍珠港,狠狠地咬了美國一口。經過中途島海戰的轉折,美軍在太平洋的戰争轉守為攻,開啟了沖繩島戰役。這次戰役,美軍雖然勝利了,但對日本兵那種幾近瘋魔和同歸于盡的想法産生了深深的恐懼。

當美國的曼哈頓工程取得成功後,便有了另一種讓日本人屈服的方法,便于同年8月6日和9日分别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原子彈。這也是人類曆史上唯一遭受過原子彈轟炸的城市。

為何說“原子彈下無冤魂”?看二戰時日本的百姓都在做什麼,就明白了

至于原子彈的威力,大家都是知道的,僅一瞬間,整座城市便灰飛煙滅,人畜無一生還,更别說建築物了。除此之外,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都有恐怖的核輻射。但日本的廣島長崎卻在5年内就讓恢複了生機,完全看不出這個城市曾遭受過核爆炸。

據資料統計,原子彈爆炸當日,廣島市死傷13.6萬人,長崎死傷8.6萬人,截止2007年,廣島長崎因原子彈爆炸傷害而死亡的人數分别超過了25萬和14萬,可以想象當時的場景有多慘烈。

為何說“原子彈下無冤魂”?看二戰時日本的百姓都在做什麼,就明白了

對于這次事件,很多人認為這裡面死的大部分是日本普通老百姓,很無辜,事實上真是如此嗎?看看他們平時都做了什麼,或許你就不會這麼認為了。正如飛行員保羅·蒂貝茨所說的:“原子彈下無冤魂。”

日本雖為彈丸小國,卻有侵占世界的野心和膽量。戰争期間,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男人還是女人,幾乎都參與了戰争。他們在戰場上的瘋狂,其實就是從小訓練的結果。

為何說“原子彈下無冤魂”?看二戰時日本的百姓都在做什麼,就明白了

當時,日本的小孩兩三歲就會被送去部隊訓練,手裡拿着的也隻能是武器,而非玩具,再加上從小被灌輸軍國思想,上了戰場後,自然具有超強的戰鬥力。更何況背後還有無數女人的支援。

雖然在戰場上看不到日本女人,但她們也是深受軍國思想的熏陶,每天都在用各種方式為戰場上的日本兵鼓舞打氣,還特别成立了一個叫做國防婦人會的組織,就是專門負責到各地表演,增加士氣。甚至還有一些女人,甘願做軍妓。

為何說“原子彈下無冤魂”?看二戰時日本的百姓都在做什麼,就明白了

但是,也不是每一個日本人都好戰。就像日本第四師團的井上清一中尉,在家裡和妻子度蜜月時,卻被告知上前線。他舍不得妻子,但又不得不遵從指令,為此郁郁寡歡。而她妻子為了讓他好好打仗,選擇的做法,可能你永遠也想無法接受。

為何說“原子彈下無冤魂”?看二戰時日本的百姓都在做什麼,就明白了

就在井上清一出征前一夜,他的妻子井上千代子選擇了自殺,還留下了一封上萬字的遺書,意思就是讓他好好為國戰鬥,不想成為他的負擔。也正因為如此,井上清一成為“平頂山慘案”劊子手之一,而井上千代子則成了日本引以為榮的典範。為了更好的增加日本兵的士氣,還将這件事拍成了電影,大肆宣傳。

為何說“原子彈下無冤魂”?看二戰時日本的百姓都在做什麼,就明白了

除此之外,日本女人還是日本戰鬥強有力的後援。當時,日本幾乎所有的男人都上了戰場,而國内生産的那些物資裝備,如軍刀的生産,都是靠女人完成的。當時還流行着一種說法,就是經過千人縫制的衣服,可以讓這個男人成為戰無不勝的戰神。是以很多人都紛紛上街為日軍縫制“千人衣”。而且在日本對我國進行毒氣戰的時候,日本女人正在為他們生産防毒面具。就連寺廟這種不問世俗的地方,都在資助軍用物資。

可以說,為了赢得戰争,整個國家的人都為軍國主義瘋狂着,而這一思維,在日本投降之後,仍然存在,還出現了不少民間志士相約集體自殺,以此謝罪。

為何說“原子彈下無冤魂”?看二戰時日本的百姓都在做什麼,就明白了

是以說原子彈炸毀的并非是手無寸鐵的百姓,而是日本強勁的後援,隻要後援不斷,日本就不可能輕易投降,否則,也不會用上原子彈。更何況,當時廣島是日軍南方司令部的集結地,那裡集結了大量的防禦措施和各種物資,而長崎則是日軍主要的重工業生産地,大部分的武器裝備都是從這裡運走的。

而戰場上的他們,更是幾乎失去了人性,尤其是在攻陷我國的城市後,每一次都搖旗喝彩,上街慶祝。當你看到這些的時候,你還認為他們是冤魂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