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和中國用過同一“名字”,結局卻相反

文I人文視角

編輯I九歌

中國的近代史,是值得每個人去研究,去深思的一段曆史。晚清時期,清政府奉行閉關鎖國,一副”天朝上國“态勢,但那時的清廷卻早已被西方列強趕超了。

西方列強為了打開中國的大門,開始派遣許多的傳教士,秘密搜集着中國的一些資訊,并在中國傳播西方的思想。但是那時的中國人思想還是比較愚昧,而西方列強則采取了一種粗暴的方式,直接通過戰争打開中國的大門。

最先看中中國市場的是英國,這個号稱“日不落帝國”的國家,利用自己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取得的成就,對其他國家進行殖民掠奪。晚清時期,中國也是深受其害。

此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和中國用過同一“名字”,結局卻相反

英國通過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争、第二次鴉片戰争,逐漸打開中國的大門,并向中國大肆傾銷鴉片,使得許多中國人染上鴉片。據統計,當時的中國,從貴族到平民,無數的人被鴉片所蠶食。

當時中國人的體型大緻是骨瘦如柴、兩眼無神的樣子,那時的國人被西方列強稱之為“東亞病夫”。中國在過去兩千年,一直遙遙領先世界其他國家,然而到了晚清時期,一切都改變了。

“東亞病夫”一詞最早名為“東方病夫”,出自上海《字林西報》(這是英國人奚安門(HenryShearman)主辦的英文報紙,英文名字TzuLinHsiPao,NorthChinaDailyNews,1850年8月30日創辦于上海)于1896年10月17日登載的一篇文章,作者為英國人。

此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和中國用過同一“名字”,結局卻相反

這一稱呼無疑充滿了對中國人的蔑視,也是當時中國備受西方列強輕視的表現。中國人也通過了自己的努力,逐漸擺脫這樣充滿恥辱的稱謂。

然而,早在“東亞病夫”出現之前,西方也有一個國家,也被人稱之為“病夫·”。這個國家曾幾何時,也和中國一樣強大,但是兩個國家的結局卻完全不一樣。

曾經有一個國家,邊境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在1683年時,地域面積達到了550萬平方公裡。這個龐大帝國,卻在16世紀下半葉始,這個龐大的帝國開始逐漸呈現疲态。

此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和中國用過同一“名字”,結局卻相反

奧匈帝國就是這個龐大帝國,然而越到後面,它的存在感越低,以至于被歐洲其他國家稱為“西亞病夫”,也被稱為“歐洲病夫”。曾經這個橫跨歐亞非的帝國,也是最富裕的,是怎麼走向衰落的,還得到“西亞病夫”的稱呼。

奧匈帝國不斷對外擴張,長期的戰争,加上外交的頻頻失利,終于在17世紀走向衰敗。奧匈帝國衰敗的原因和中國有些不同,中國是敗于閉關鎖國和腐敗,而奧匈帝國潰敗的原因除了連年戰争外,還有就是内部的争鬥極為嚴重,已經影響到了政權。

此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和中國用過同一“名字”,結局卻相反

奧匈帝國原本就是不斷掠奪其他國家的領土,民族紛争也很多,民族分離因素過于嚴重。加上當時歐洲其他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奧匈帝國的技術更不上步伐,是以奧匈帝國由老大哥的身份,開始淪為歐洲其他國家的小弟了。

當時歐洲其他國家為了不發生更大的動亂,并沒有廢除奧匈帝國的地位,繼續保留它的地位,直到1922年,國民政府宣布罷黜蘇丹穆罕默德六世,廢除蘇丹制,奧斯曼帝國告終。

此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和中國用過同一“名字”,結局卻相反

從此,“西亞病夫”就此不複存在了。然而,中國為了擺脫晚清時期留下的“東亞病夫”的稱号,我們一直在不斷努力。1972年,李小龍主演的原創電影《精武門》上映,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引得數億中國人熱血沸騰。

中國的近代史,這一段充滿恥辱的曆史,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對于個人來說,除了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滿足外,我們還需要獲得别人的贊譽,明白自己生存在世界上的價值;相對于國家而言,得到他國人應當有的尊重,是我們作為中國人最自豪驕傲的事。

今日之中國,早已擺脫了過去百年的那種日子,面對未來,我們更應該昂首挺胸,展現我們更好的一面。

繼續閱讀